分享

文物专家朱家溍与武当之缘

 gudian386 2017-09-02

武当山驰名中外,人们也许不知道,当代发现武当山价值的第一人是朱熹后代,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朱家溍先生。

朱家溍先生(资料图)

朱家溍(1914-2003),字季黄,浙江萧山人,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第25代世孙,生于1914年,从小在北京长大。其父朱翼庵,名文钧,1902年作为中国第一批公费留学生就读英国牛津大学经济系,毕业归国后出任财政部盐务署署长。由于家学渊源,所以对中国的古籍碑帖有较多的了解,早在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初即被聘为专门委员。书香门第的朱家除了四壁图书外,也陆续收藏了很多各类文物。中国有一份在收藏界很出名的杂志叫《收藏家》,该刊自创刊号开始到现在一直都在连载《介祉堂藏书画器物录》、《欧斋藏帖目录》和《六唐人斋藏书录》。

1980年10月,郧阳地区博物馆组织全区文物干部,对武当山全山进行文物普查,聘请北京故宫博物院资深研究员朱家溍先生为顾问,在武当山实地指导文物普查工作。

朱家溍先生早年毕业于辅仁大学,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第二十五代世孙。他生前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九三学社文教委员会委员、著名文物专家和明清史专家,还是著名的戏曲研究家。 他对古代美术史、明清历史、戏曲表演艺术造诣很深。他所主编的《国宝》成为我国国家领导人赠送外国元首的礼品,在海外成为畅销书。他的文集《故宫退食录》被评为1999年十大畅销书之一。他遵照父母的遗嘱,与其兄弟共同将珍藏的古拓本碑帖七百种、善本书两万册、明清檀木家具、宋元书画和其他珍贵文物,分三次无偿捐赠给国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公认捐赠文物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备受各方赞扬。

1980年10月,秋高气爽,郧阳地区博物馆刘文春、吴钟建、李宏柱、王明荣等同志陪同朱家溍先生对武当山实地考察,指导我们进行文物普查,感到十分荣幸,收获良多。

朱家溍先生在武当山考察期间对我们说:“我与丹江口和武当山有缘分:1971年我从文化部湖北咸宁‘五七干校’调到丹江口‘五七干校’,在国家第二版本库劳动。当时,我是一个刚被‘解放’的干部,军宣队的领导要我扮演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李玉和这个角色,给我这个任务感到很光荣。当时,均县剧场和邻近的地方,纷纷邀请我们去演《红灯记》。在丹江口‘五七干校’期间,我曾来武当山游览,亲眼看到了‘八百里武当’的秀丽山川、宏伟的武当山古建筑,目睹了仍立在元和观门前的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所题‘第一山’三个大字镌刻的石碑,难怪几百年来,许多文人、游客为寻胜景,慕名游历武当,都绝口称赞它为天下名山。这次能得到郧阳地区邀请,重游武当,我倍感高兴!”

在武当山考察期间,朱老先生对武当山古建筑群给予极高的评价。他说,武当山的建筑材料绝大部分来自全国各地。现在我们实地检验,可以明显看出:除山上工程少数用的石料是本地产物以外,大部分和北京宫殿是同样质料、同等技术水平。但武当山的宫殿大部分是建造在山上,有的是建在悬崖陡壁之上,施工条件的难度远远超过建造北京宫殿。武当山这一宏大建筑群的每一平方米都是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它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更显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武当山古建筑群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地位,堪称明代建筑史上的一部‘活字典’,是祖国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朱老谆谆教导我们:“对武当山古建筑今天多一点保护,明天就多一份遗产。”

朱家溍先生指出,武当山这一大建筑群,是按照封建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意图建造的,整个设计布局处处利用峰、峦、崖、涧的高大雄伟和奇峭幽邃,结合坚实美观的工程技术,在不同手法、不同程度上表现着封建政权和道教的需要,把这些宫观装饰成具有“庄严” 、“威武” 、“玄妙” 、“神奇”的建筑风格。现在我们对于武当山建筑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应该是:吸取古代劳动人民的建筑艺术精华,剔除其糟粕,作为我们的借鉴,以便我们很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考察复真观(即太子坡)时,朱老说:“复真观的建筑,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善于利用地形进行建筑艺术创作的优秀传统风格。门内穿插着随地势高下自然曲折的夹墙复道。正殿后点缀一座供观赏山景的高阁,阁前金桂丛生,在这里凭栏赏桂,是复真观的一个胜景。旁边依山势层叠而建的‘一柱十二梁’(即一根木头支撑十二根横梁)的楼房,技术精湛,经数百年不曾损坏,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杰作。”

年近七旬的朱老在武当长途跋涉,攀登天柱峰到达金顶。他十分详细地观赏金殿,对金殿的铸造技术叹为观止。他说:几百年来,这座金殿虽经风雪雷电侵蚀,仍崭新如初,巍然屹立于天柱峰之巅,光彩夺目。这说明我国冶炼铸造的超越技术和精密的计算,在十五世纪就有这样高的成就,是我国冶金铸造史上重要的一页。他指出,殿内宝座、香案和陈设器物,都是铜质金饰,焜煌一色。宝座上重达十吨的“真武”披发跣足的铜塑像,面貌丰润,衣纹飘动。左右侍立的“金童”捧册,“玉女”捧宝,“水火二将军”擎旗持剑,以他们的形象打扮看,“真武”是按照道经中的规定来塑造的,“金童”是按照明代品官朝服,“玉女”是按照明代宫服,“水火二将军”是按照明代武官的甲胄式样略加夸张手法来塑造的。左右侍立的四个塑像各有不同的表情和姿态,而彼此的姿态是互相呼应的,目光的焦点是集中的。总之,这组铜像栩栩如生,巧夺天工,艺术水平极高。今天,我们看到金殿的一切,更加惊叹赞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

在这次武当山文物普查中,文物干部在紫霄宫还发现了《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卷》上、中、下全套。

朱家溍先生还心系武当山登山公路的建设。他建议登山公路修到乌鸦岭为止,从榔梅祠到天柱峰金顶,应让游客跋涉,可以慢慢欣赏沿途名胜风光。

一代大师朱家溍先生离开我们已近十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和足迹仿佛长留在武当山宏伟壮丽的古建筑之中。

十堰市集报协会顾问陈河清

参考文献:

1.《武当山》,朱家溍编写,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故宫退食录》,朱家溍著,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