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衡】学林广记||“课题制戕害学术,荼毒士子”等则

 隨风飘逝 2017-09-03

长按此图,添加学衡,获得好文章


-----学衡·学林广记 -----


“课题制戕害学术,荼毒士子”等则


北大中文系葛晓音老师1990年去美国讲学,加州当地华人移民,不管是来自中国大陆,还是港台移民,听说葛老师学擅唐诗,纷纷自发组织,邀请其为之讲授唐诗。其中一位工程师深自感慨,言听得唐诗,方觉自己是中国人,找到文化身份。

李零老师一次谈到课题制言,现在的课题制戕害学术,荼毒士子。很多管理者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采取撒钱式的管理。所谓领衔的学术带头人,自己不干,也可能干不动,唯有分钱,层层转包,而且越是那种老人家越不消停,还拽上年轻人。我很顽固,不搞这一套,我书自我手。

著名汉魏六朝文学研究名家曹道衡先生,自小受得严格“日课”式家庭教学,是以博闻强识。很少有人知道其不凡的家学,其曾叔祖是曹元弼,民国著名经学家;舅舅是潘景郑,乃太炎弟子,兼任太炎文学院图书室主任,是著名藏书家、版本学家;姨夫是原上海图书馆馆长顾廷龙先生,也是著名版本、目录学家。

文艺理论学专家童庆炳去世,媒体云莫言等著名作家皆出其门。北大中文系一学生很是不平,言当时社会始开放,很多作家功底、修养很差,是以读了北师大培训班,而北大中文系姿势高踞,向来以学问为第一等事,自不屑为之,如50年代系主任杨晦先生即言“中文系不培养作家”,虽然后来出了很多著名作家,但始终不以此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

裘锡圭先生南下复旦,至今北大仍有人抱憾不已,似有内情不足为外人道也。1976年唐山大地震,北京也有余震。众人皆躲至防震棚,而裘锡圭先生巍然不动,研究其甲骨文字,管理员去叫也不理,只是说真要震了再出来不迟。还有一种说法,裘先生夫人若离开家一周,裘先生便无法存活,因为专心治学,不管其他,乃至老命亦不顾矣,由此方自铸为一代大家。

北大历史系乔秀岩老师,人送外号“经学王”。不解者,请参阅本刊《读书不读乔秀岩,读遍群经也惘然》。(发送“2015525”至学衡后台,可获取此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