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 ——以小升初数学衔接课课例研究为例

 百眼通 2017-09-03

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

——以小升初数学衔接课课例研究为例

刘蒋巍

(学思堂教育研究院,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

教师需要做的课例研究是基于实证的教学研究,关注教学中的细节,将听课过程作为“收集信息”、“收集证据”的过程,将评课作为“基于实证的讨论”。从授课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学生的思维特征、本课的重难点、课程结构与创新点、课堂观察点等角度作课前准备;从课堂时间分配、学生被单独提问次数、教学活动、教学行为及教学现象等视角作课堂观察记录;授课教师从教学目标、过程、氛围、效果等角度对自我教学进行评价;授课者、观课者、研究者基于教学现象进行讨论,对教学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其值得推广之处,并对如何改进课堂教学作思考与讨论。

关键词:教师;课例研究;基于实证;课前准备;课堂观察记录;改进课堂教学

课题:《合并同类项》;

课型:新授课,小班(4人);

执教者:学思堂常州局前街校区 王晓娴;

授课时间:2017年7月11日星期二10:00~12:00;

研究者:刘蒋巍

一、课前准备

(1)在初一教学中的地位:《合并同类项》为解方程、不等式的基础。

(2)学生思维特征:A:小聪明、不够细心;B:较为踏实、配合度最好;C:沉稳,较为注意细节;D:聪明、思维跳跃度大。注:第一排从左到右学生分别记为A,B,C,第2排学生记为D。

(3)重点是:合并同类项及其依据,知道合并同类项所依据的运算律。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难点是:掌握代数式的求值问题求解方法。

(4)本课大概的结构是:回顾旧知、引入新知、例题精讲、教学活动、课堂反馈。创新点:设计学生互评的教学活动。

(5)“我们”观察点是:本次课重点、难点学生掌握情况,探究问题是否积极,学生参与度,课堂师生互动效果,学生有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得到发展。

二、课堂观察记录

(1)教学情况记载:《合并同类项(1)》

①课堂时间分配:10:00~11:15;课前提问及问答(什么是同类项?)3分钟;引课(举例引课):3分钟;新课讲授:(合并同类项三步骤:一找,二搬,三合)6分钟;例题: 2个,7分钟;活动:1个,18分钟;练习题:6大题,11小题,30分钟。

②学生被单独提问次数:A同学被提问7次,B同学被提问8次,C同学被提问6次,D同学被提问4次(其中被A抢答2次,在A答题过程中,C、D均有回答,其中D在教师没有写出最后一步时,说:老师,最后一步还没有整理完。)A、B同学全程都有关于教学内容的主动提问。

③《合并同类项》拓展活动:拓展问题,4人每人完成一道,其他同学给与点评。1,2,3,4四道题分别分配给C,B,A,D四位同学。其中,C回答第1题时,教师肯定了C的方法,即便C的步数较多。教师引导有无步数较少的方法,A,B积极参与讨论,B给出方法并得到教师肯定,紧接着教师给出体现“整体思想”的方法,整个问题讲解过程并未说出该名词。在A回答第3题时,D在玩橡皮。轮到D回答的时候,D的方法不对,A抢答,老师把答题机会给了A.

(2)教学情况记载:《合并同类项(2)》

①课堂时间分配:11:15~12:00;运用例题讲解化简求值问题解决步骤,用时10分钟。

习题:七大题,23分钟;活动:1个,12分钟。

教学活动:课堂反馈4个题,A,B,C上黑板做,由于黑板空间限制,D同学在座位上完成。C同学在黑板上完成一道题的时间内,D同学已经完成2道题。B为C挑错,“未加括号”。最后教师,举例对何时必须加括号,引导学生思考并给了较为详尽的总结。

三、自我教学评价(由高到低:A,B,C)

教学目标:科学性:A

教学过程:松弛有度:A学生参与:A方法得当:B关注差异:B

教学氛围:师生关系:A课堂氛围:A

教学效果:知识技能达到要求:B

探究问题积极:A问题解决有效:B

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一定发展:B

四、基于教学现象的讨论、值得推广之处,及改进的思考

现象1:D同学被提问4次(其中被A抢答2次,在A答题过程中,C、D均有回答。

讨论:经讨论较好的做法是:在A补充回答后,给A,D分别评价,教师给A做出正确的引导的同时,要尊重同学,给同学展现的机会。D同学要给予肯定,同时补足D的思维跳跃。

现象2:A、B同学全程都有关于教学内容的主动提问。10:41教师讲题过程中看了空调,A,B也看了空调2秒,C,D没有反应。

讨论:A,B的课堂参与度要大于C,D的课堂参与度;教师解题教学中,应保证完整的连续的教学过程。

现象3:拓展问题,4人每人完成一道,其他同学给与点评。1,2,3,4四道题分别分配给C,B,A,D四位同学。其中,C回答第1题时,教师肯定了C的方法,即便C的步数较多。教师引导有无步数较少的方法,A,B积极参与讨论,B给出方法并得到教师肯定,

讨论:学生互评有利于学生培养课堂的“主人翁”意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强了课堂互动效果,学生参与度高。教师肯定学生的解法,并引导学生思考有无其他解法,启发学生思维,对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大有裨益。值得推广!

现象4:B给出方法并得到教师肯定,紧接着教师给出体现“整体思想”的方法,整个问题讲解过程并未说出该名词。……在后面的练习题(课堂反馈第2题)中,D同学认为“9”和“-9”不是同类项,教师问:为什么不是同类项?紧接着教师开始解释。学生D开始翘腿,并用手摸腿。

讨论:教师需要理解学生认知规律[1],多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教学中应强调“思想方法”的讲解,这里老师可以这么问:还有比这个更好的方法吗?在学生回答:把….看成“整体”时,并给与鼓励,顺势引入“整体思想”方法这一数学名词。

现象5: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引导记笔记的时候,4位学生都记笔记,且都有笔记本。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记笔记,有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值得推广!

现象6: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用相同的符号“直线、波浪线、小三角形”将同类项标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均用相同的符号“直线、波浪线、小三角形”将同类项标出。学生在后续解题过程中,均采用这样的方法解题。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用相同的符号“直线、波浪线、小三角形”将同类项标出。教师这样引导后,学生在后续解题过程中,均采用这样的方法解题。避免了后续解题中漏项的出现,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值得推广!

现象7:在教师要求下,A坐到了第2排。课堂安静下来。A开始玩饮料瓶1分钟,11:18后开始用笔记录。

讨论:“A开始玩饮料瓶1分钟,”教师关注着孩子,“用眼神跟孩子交流”取代“用言语交流”,教师认为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会更有效果。结果,孩子自己冷静下来,11:18后开始用笔记录。

现象8:在后面习题训练中,A问教师这一题答案多少?教师没有回答。A看天花板2次,开始趴在桌子上,并用手表看时间。

讨论:经过访谈交流,该教师没有回答的原因及做法:该教师用眼神示意孩子等会,给其他学生思考的时间,避免出现其他孩子照搬教师答案现象的出现,同时可以促进其他孩子加快解题速度。

现象9:最后教师,举例对何时必须加括号,引导学生思考并给了较为详尽的总结。教师提示学生答案正确的同时,更要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

讨论:该处的引导、总结、提示,值得推广!

五、总结

教师需要做的课例研究是基于实证的教学研究,关注教学中的细节,将听课过程作为“收集信息”、“收集证据”的过程,将评课作为“基于实证的讨论”。从授课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学生的思维特征、本课的重难点、课程结构与创新点、课堂观察点等角度作课前准备;从课堂时间分配、学生被单独提问次数、教学活动、教学行为及教学现象等视角作课堂观察记录;授课教师从教学目标、过程、氛围、效果等角度对自我教学进行评价;授课者、观课者、研究者基于教学现象进行讨论,对教学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其值得推广之处,并对如何改进课堂教学作思考与讨论。

参考文献

[1]刘蒋巍. 明道,优术——中考数学复习己见[J]. 课程教育研究,2017,(06):255-256.

论文

作者简介

刘蒋巍,江苏如东县人,曾任学思堂教育南通分校教研中心主任,负责教研工作,兼任学科网调研员。2016年调至学思堂教育研究院,承担学思堂教育教研工作。

主要论著

1.论著检索材料(2016年~2017年8月出版书籍)

2.论文检索报告(2016年~2017年8月)

学科教研文章精选

1.热烈致贺学思堂教育研究院7部原创作品获批电子书号

2.倾情致贺学思堂教育研究院3部原创作品获批电子书号

3.2017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解析及题源探究

4.他山之石可攻玉,陈题再现扣教材——2017年中考数学常州卷评析

5.坚持衔接,注重创新——2017年中考数学无锡卷评析

6.山的沉稳,水的灵动——2017年中考数学徐州卷评析

7.返璞归真,似曾相识——2017年中考数学扬州卷评析

8.坚持原则,稳中求新——2017年中考数学南京卷评析

9.2017年中考英语连云港卷评析

10.数学教师说题评价的基本思路及原则

讲坛——公益课堂

1.【公益课堂】高中数学学法指导

2.【公益课堂】合作设计研究课七步骤

3.【公益课堂】基于实证,源于课例

4.【公益课堂】如何评价升学考试数学试卷的命制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学思堂教育研究院原创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