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语:《1Q84》的背景音乐——《小交响曲》

 shinelling 2017-09-03

阅语:《1Q84》的背景音乐——《小交响曲》
雅那切克的《小交响曲》无疑是村上春树小说《1Q84》中的一个重要的故事线索。它就像一部电影中的背景音乐,始终回旋的观者的耳畔。音乐的纽带把两个主人公平行的故事线索在深层扭合在了一起,成为心有灵犀的契合点。当然,作为背景音乐,它也是与故事的情节相配合的。因为有了这一设计,使得我在看这部小说的时候产生了很强的画面感,在有的情节上几乎无需铺垫,不必想象,看的是书,脑中却是在观影,生动极了。我在想,这部小说村上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是否也是按照剧本的方式架构表现的呢?毕竟,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的他,以这样的方式写起来绝对是得心应手的事。再读小说时,把相关的情节抽取出来,贯穿起来看更见村上的调和设计。
青豆与《小交响曲》——
小说开篇三个段落:
出租车的收音机里播放着调频台的古典音乐。曲目是雅纳切克的《小交响曲》。坐在卷入交通拥堵的出租车里听似乎不太合适。······青豆深深地靠在后座上,轻合双眼,聆听音乐。
只听个开头,就能一口说出这是雅纳切克《小交响曲》的人,世间究竟有多少?恐怕在“非常少”和“几乎没有”之间。不知为何,青豆居然做到了。
雅纳切克在一九二六年创作了这支小型交响乐,开篇的主题本是为某次运动会谱写的开场鼓号曲。青豆想象着一九二六年的捷克斯洛伐克:第一次世界大战终结,人们终于从哈布斯堡王朝的长期统治下解放出来,在咖啡馆里畅饮比尔森啤酒,制造冷酷而现实的机关枪,尽情享受着造访中欧的短暂和平。······青豆一面聆听音乐,一面想象拂过波西米亚平原的悠缓的风,反复想着历史应有的形态。
伴随着乐曲,汽车在行进,青豆对于此曲的奇妙感觉:
雅纳切克是什么人,青豆并不知道。“可是,我怎么能一下就听出这音乐是雅纳切克的《小交响曲》呢?青豆觉得奇怪。而且,我怎么知道这支曲子是谱于一九二六年的呢?她并不是个古典音乐迷,对雅纳切克也没有特别的私人记忆。但她只听见这支乐曲起首的一节,何种相关知识便条件反射般在刹那间浮上脑际,就像一群鸟儿从大开的窗口飞进了房间,这音乐还带给青豆一种很像“扭绞”的奇妙感觉。没有痛楚和不快,只是感觉身体所有的组织似乎在一点点被物理性地拧干。青豆莫名其妙:难道是《小交响曲》把这不可理喻的感觉带给我的?”
遭遇堵车,在司机的提示下,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加载全文
青豆打算从高速公路的避难阶梯爬下去另寻他路:
“青豆思前想后,把各种要素按照先后顺序,在脑中整理了一番。没花多长时间就得出了结论。雅纳切克的音乐也与之相伴,进入了最后的乐章”。
乐曲最后结束伴随的故事情节:
青豆思索了一会司机的话,在她思忖之际,雅纳切克的音乐演奏完毕,听众马上开始鼓掌。播放的大概是某处音乐会的录音。长久而热情的掌声,不是还能听见喝彩声。青豆眼前浮现出指挥家面带微笑向起立的观众一次次鞠躬的光景。他仰起脸,举起手,和首席小提琴手握手,又转过身,举起双臂赞美全体乐手,再转身向前,又一次深深鞠躬。长时间地倾听,渐渐感觉那不像掌声,竟像在聆听无休无止的火星沙暴。
青豆急急赶路是为了完成杀死虐妻男子的任务,成功后,乐曲出现:
青豆感觉能听见心脏的鼓动。和着那鼓动,雅纳切克的《小交响曲》开篇的鼓号曲在她的脑中轰鸣。柔曼的风无声无息地拂过波西米亚绿色的草原。她知道自己分裂成两半,一半冷静异常,一半极度害怕。
发觉自己进入到另一个与1984平行的世界,这是从何时开始的呢?青豆想起了《小交响曲》:
青豆想起在陷入交通拥堵的出租车中听到雅纳切克《小交响曲》时体会的那种不可思议的感觉。那是一种身躯被扭绞的感觉。一种身体组织像抹布一样被一点点地绞干的感觉。在强风的吹拂下光着脚走下阶梯时,《小交响曲》开头的鼓号曲始终断断续续地在她耳中鸣响。那没准就是开端。青豆暗自思忖:为什么立刻明白那音乐是雅纳切克的《小交响曲》?怎么会知道那是谱写于1926年的曲子?雅纳切克的《小交响曲》并不是听了开篇主题就能说出名字的通俗乐曲。一直以来并没有热心的听过古典音乐,连海顿与贝多芬在音乐上的差异也不太清楚。尽管如此,为什么一听见出租车的收音机里流出的那支乐曲,立刻就明白是《小交响曲》,为什么那只乐曲会给她的身体带来激烈的个人震撼?像长期休眠的潜在记忆,因为某个契机在不曾料想到的时刻被忽然唤醒,就像那种感觉。其中有种仿佛被人抓住肩膀摇撼的感觉。如此看来,也许在人生中的某个地点,曾经和那支乐曲发生过深切的关联。也许当音乐流过来,开关就自动打开,身体里的目中记忆就自然苏醒了。
青豆专门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希望发现自己与乐曲之间的玄机,这是她看到的描述:
雅纳切克于1854年生于莫拉维亚的乡村,1928年去世。《小交响曲》作曲于1926年。雅纳切克过着没有爱情的不幸婚姻生活,直到1917年六十三岁时,邂逅了有妇之夫卡米拉,于是双双坠入情网。这唤起了雅纳切克旺盛的创作激情,于是晚年的杰作陆续不停地问世。一天,两人在公园里漫步时,看见户外音乐堂正在举行演奏会,便停下脚步聆听演奏。这时,雅纳切克忽然觉得有一种幸福感充满全身,《小交响曲》的主题从天而降。他后来回忆说,当时他感觉脑袋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忽然崩裂,浑身包容在鲜活的恍惚之中。雅纳切克那时碰巧受托为一个大型运动会创作开场鼓号曲,那开场曲的主题和在公园里获得的“灵感”融为一体,于是作品《小交响曲》降生了。虽然名字叫“小交响曲”,其结构却彻底非传统,铜管乐器演奏的辉煌开场曲与中欧式的宁静管弦乐组合为一体,酿造出独特的氛围。
青豆特地去买了一张唱片,于是《小交响曲》从偶然响起的声音,成为日常的伴随:
每天晚上,青豆一边听音乐,一边做舒展运动。乐曲大约二十五分钟播完,用这点时间,大致能有效地将肌肉充分运动一遍。既不太短,又不太长,时间恰到好处。待一曲终了,转盘停下,拾音臂自动返回原位,大脑和身体都进入了被绞干的抹布般的状态。如今青豆能记住《小交响曲》的每个细节。一面将身体伸展到邻近极限的状态,一面倾听音乐,她会奇妙地变得心绪宁静。在这个时候,她是拷问者,同时又是被拷问者;是强迫者,同时又是被强迫者。这样一种通向内部的自我完结性,才是她想要的东西,而且也抚慰了她。所以,雅纳切克的《小交响曲》成了行之有效的背景音乐。
青豆执行杀死“先驱”领袖的任务之前,要离开自己的住处,清理所有的物品。她把手头的唱片全处理了,只有《小交响曲》一直留到了最后。
她闭上眼睛,侧耳倾听音乐,想象着拂过波西米亚草原的风。想象着如果能和天吾在这种地方尽情漫步,那该多好!两个人当然是手牵着手。只有风吹过,柔曼的绿草和着风无声地摇曳。青豆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手中有天吾手心的温暖。就像电影的大团圆结局一样,这情景静静地淡出画面。
在新的藏身寄居之地,青豆想到《小交响曲》会将她和某个地方——无法特定的某个地方相连,发挥着将她导向某种事物的作用。所以托人给她买了磁带。这乐曲陪伴着孤独的青豆,直到与天吾相遇。
天吾与《小交响曲》——
天吾高二时临时充当乐团的打击乐手,演奏的就是《小交响曲》,从未学过定音鼓的天吾,却凭着天生的资质演奏得相当成功,发自内心地享受着学习和演奏的过程。
之后,每天清早听雅纳切克的《小交响曲》是天吾平日的习惯之一。高中时作为速成打击乐手演奏过这支曲子后,它对天吾来说就成了具有特殊意义的音乐。这音乐总是激励着他,护佑着他。每天,天吾都是一边听音乐,一边对着文字处理机的显示屏打字写小说。
虽是背景音乐,同时出现在两个主人公的生活中。但是比重不同。
明显,天吾的部分描写得少,但是很重要。首先,乐曲与两人产生关联得引子在天吾,由此才会对两人产生特殊的意义。对于天吾来说,每天听曲的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特殊感情,容易理解,也不必刻意描述。
对于青豆就不同了。开篇第一章对于青豆来说是一个紧张而重要的时刻——执行刺杀虐妻男子任务,进入1Q84年,她的命运就此发生转折。在此以前她似乎从未听过《小交响曲》,但乐曲的出现对她来说并不陌生,一切的发生顺乎自然,却不可思议,乐曲的出现冥冥中是一种陪伴,是一种护佑,也暗含着与天吾的心灵感应,增加了小说别样的神秘与悬疑。我们可以想象,两人相聚后的某一天,也许青豆会问起天吾关于《小交响曲》的事,当天吾说出其中的渊源,两人该是多么感慨命运的安排。二十年,两人始终未见,但心始终相连,这是怎样的浪漫······那么青豆想象中两人沐浴着波西米亚草原上的和风,牵手走过,必是梦想成真了······随着音乐淡出的画面就在眼前,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