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稿︱阳春三甲“刘氏家塾”尚文重教薪火相传守护三百年

 刘沟村图书馆 2017-09-03
一线留存

编者按:承载文明,传承历史。即日起,【阳江一线】正式开辟“一线留存”原创专栏,旨在通过一线的讲述,图文记录阳江各地受保护的文物故事,挖掘宗族文化精髓,传承宗族文化瑰宝。欢迎各地民众在后台留言联系一线团队深入采编。


始建于300多年前的阳春市三甲镇“刘氏宗祠”,位于三甲中心小学(石咀村)内。据相关资料查证,1472年,刘万一从福建省汀洲府(市)上杭县迁徙至今天的阳春市三甲镇定居(当时辖区名为“阳春县三甲乡”),立其父刘念三为始祖。



为纪念祖先及办学育人,刘氏裔孙兴建始祖祠堂在祠中为族人办学,起始时期名为“刘氏家塾”,即目前的“刘氏宗祠”,也就是目前的“三甲中心小学”之前身。



据今年90岁高龄的刘传意先生(当地人尊称先生为“老校长”)对【阳江一线】现场讲述,刘氏宗祠原建于三甲镇与潭水镇交界处的荆山迳口,当年因贼乱被烧毁。


相关资料记载,目前的刘氏宗祠由八世孙裔烗(号绮园)遵照族中长老意见于1689年筹资兴建,历时5年,于1693年竣工落成,建成距今已有324年历史。



春风浩荡,祖德绵长。【阳江一线】走进刘氏宗祠当天,恰逢今年秋季开学第一天。身处校园中心的刘氏宗祠,在热闹的开学氛围中显得尤为庄严雄峻。


在这座古朴幽深、飞檐斗拱的大屋正门上方,挂着一张木质老牌匾,“刘氏宗祠”几个鎏金大字赫然入目。老牌匾下,是结体工整、气韵浑厚的行书大红对联,上联:春风浩荡;下联:祖德绵长。



刘氏宗祠占地面积6545平方米,建筑面积1840平方米,是一座三进(上、中、下厅)三开(间)两廊(厢、两边横屋)风字山墙式古建筑。青砖墙体,青瓦盖顶,中间由立柱材质坚硬结实的岗松木支撑。梁、桁、角均为质地坚硬的杂木。厅与厅之间分别设置天井两个,天井两边有走廊,两边横屋建有房间和天井。



古风淳朴的刘氏宗祠,不仅风水布局考究,通风采光充裕,屋檐之上的彩绘灰雕以及屋檐下纹理清晰,栩栩如生的精刻木雕,同样令今人叹为观止,深为刘氏先祖们的智慧所折服。



据刘传意老先生讲述,刘氏子孙考取功名后,一直沿袭挂功名牌匾之习,意为敬拜祖先,鼓励后裔。目前,宗祠内挂着的文魁、武魁、岁贡、恩贡、副贡、进士等50多个牌匾,仍保护良好,清晰可辨。



刘老先生称,这50多个牌匾涵盖了清朝时期的各个年代。【阳江一线】留意到,刘氏“一门三进士”分别出自清朝嘉庆、道光、同治年代。



1992年8月9日,当时的阳春县人民政府发文定“刘氏学堂”(家塾)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刘氏宗亲集资重修宗祠。2002年7月1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把“刘氏家塾”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对刘氏宗祠的深入采访中,刘老先生讲述了一个现代年轻一代鲜为人知的故事,那就是刘氏宗祠曾是抗日战争时期“阳春县立中学”的办学点——


1939年,日机轰炸阳春城,在春城上空“下了两个蛋”,出于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师生安全的负责,当局果断决定将“阳春县立中学”(即目前阳春市第一中学的前身)经水路迁到了三甲石咀“刘氏宗祠”上课,直至1942年才迁回春城原址。



刘氏宗祠于1693年落成后,举人刘裔烗捐资置学田租谷50石,在宗祠创办“刘氏家塾”,设有教室、礼堂、操场、饭堂和师生宿舍,教授《三字经》、《千字文》、《四书》、《五经》。



1726年,举人刘宗湘捐稻谷300石给刘氏家塾作为办学开支。1828年,进士刘荣玠捐白银千两,在刘氏家塾办“文会”,励奖勤奋学生。1883年,举人刘显桢集族中长老捐钱4600贯,将“刘氏家塾”改名为“刘氏昌后义学”,免费招收刘姓子弟读书。



1908年,按照清政府颁布的“小学堂章程”改名为“刘氏家族高等小学堂”,是全县最早的八所小学之一;1926年,遵照当时政府的指示,“刘氏家族高等小学堂”改为公办、民助,名称为“阳春县第四区高等小学校”,面向三甲、八甲、双滘乡村招生,培养人才。


1940年,再次更名为“三甲下乡中心小学校”。这阶段校园最活跃,充满活力,学生唱着抗日等革命歌曲。


从“刘氏家塾”到现在的“三甲中心小学校”,历时300多年的刘氏宗祠,尽管8次更其名,但始终办校于祠,初心不变,为当地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据了解,300多年来,“刘氏家塾”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造就了一批批社会栋梁。故此,刘氏家族素有“一门三进士”、“四代两乡贤’和”春州望族“之称。三进士是刘荣玠、刘荣琪、刘承辇。两乡贤是刘启铭、刘荣玠。旧时除进士3人外,还有举人23人、贡生40人,由庠入贡34人。



这些考取功名的人,有的被封为知县、知府、刑部主事、朝政大夫等等,还培育了一批大学生、硕士、博士,栋梁之才遍及各地,重教之风代代相传,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完)


采编︱周全 发布︱一线原创 



阳江一线全媒体采编平台

专业责任平实亲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