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新中国成立以后,曾经有一起最为失败的解救人质案件。因军警胡乱开枪扫射,造成悲剧结果。被歹徒持枪劫持的18名人质中,除2名自行跳车或被歹徒释放得以幸存,其余16人全部死伤。听萨沙说一说吧。 1987年1月4日,河南省淅川县委机关内,发生了一起特大持枪杀人案。 淅川县是河南省南阳市下属的县,地处豫西南。直到今天淅川也是落后地区,属于河南省的贫困县。贫困归贫困,这里民风却比较彪悍、淅川农村频繁出现械斗事件,县城也经常打群架。 4日这天,小小的淅川突然爆发了惊天大案。 行凶者赵晓东,刚刚23岁,原籍河南省济源县人,却 在淅川县长大。 赵晓东这个人还是比较聪明的,算得上多才多艺。他18岁参军,入伍后担任驾驶员,学会开大卡车和摩托车。驾驶员本不需要什么训练,赵晓东却有相当过硬的军事素养。在部队的时候,他曾因射击成绩优秀,获得团里面的嘉奖。 聪明归聪明,赵晓东却没有得以入党提干。为什么呢?这个人脾气比较暴躁,做事爱冲动,容易得罪人。对于排长、连长之流,赵晓东从来不拍马屁,也不送礼,甚至冷嘲热讽。 1983年底,赵晓东退伍复员回原籍淅川,开始在乡镇机关跑跑腿。 1984年初,也就是 短短几个月后,赵晓东调入淅川县省委担任通讯员。 赵晓东本人性格火爆,并不适合在省委机关工作。他平时口不遮拦,有什么说什么,得罪了不少人。同时,当兵时期养成的火爆脾气不改,经常借甚至偷县委一些干部的配枪(80年代一些高级干部配有手枪),出去打靶娱乐。 当年枪支管理不太严格,赵晓东每次都归还了枪,也就没受到什么处分。 赵晓东的父母都在机关多年,职务不低。 在父母的庇护下,赵晓东开始倒是一帆风顺。 到县委仅仅2年后,赵晓东就被提拔为县团委常委和学生部长。 年仅23岁就能混成这样,算很了不起! 只是,赵晓东并没有开心多久。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随着新县委书记的上任,赵晓东的父母提前退居二线。 大树倒了,赵晓东自然也惨了。所谓的学生部长职务泡汤了,新任书记根本就不让赵去上任。 此人性格本来就很暴烈,现在被人整了那还了得。疯传之前赵晓东曾爱上1个有妇之夫。他让这个女人离婚同自己结婚,结果女人丈夫找上门来。 见人家丈夫骂骂咧咧的赶来,赵晓东二话不说,上去就是一拳,两人狠狠打了一架。 被整了以后,赵晓东极为不满,多次声称要报复:老子活这么大,还没人敢搞我呢。谁搞我,小心最后不得好死! 一切矛盾累加起来,最终在4日爆发。 官方这么说 :1月4日凌晨1时许,赵晓东和另一名职工偷盗县委机关的公物时,被县委徐副书记发现。徐副书记对县委副书记严厉批评。徐副书记还喊来了行政科长王明理,让他对赵按照条例进行处罚。 凌晨4时许,赵晓东手持铁锤,潜入县委黄明扬副书记卧室。
为什么先去找黄?主要是因为他有枪。 赵晓东决定杀人把事情闹大,但县城就有公安和武警。 一旦他持刀杀人后军警迅速反应,赵晓东瞬间就要完蛋。 所以,赵晓东认为自己必须要有枪。 80年代枪支管理比较松,很多不相干的干部都配枪。 如邯郸市供电局副局长的张晓旭将“五四”手枪和10发子弹放在家中,被犯罪分子偷走,后来在拒捕时打死了一个县公安局政委;山西淮海机械厂党委书记康则敬的手枪被其子拿走,将女友打死。 显然,这2个干部工作不需要配枪,他们却都有枪,淅川县也是如此。 赵晓东翻入住在县委的黄副书记卧室,就是为了抢枪。 赵几锤子将黄副书记打晕在床上,头破血流。 好在赵晓东手下留情,黄副书记受伤却不致命。 随便一搜,赵晓东就找到了他想要的东西。1支64式手枪和90多发子弹就堂而皇之放在抽屉里,连锁都没有。 抢到手枪以后,赵晓东立即行动。他敲开了刚刚批评过他的行政科长,王明理的卧室大门。
赵晓东手里拿着枪,杀气腾腾的问:你男人呢? 王明理老婆知道事情不好,转头对丈夫说:老王,快跑,赵晓东来找你麻烦。 话音未落,赵晓东一枪将王明理老婆打倒,将她打成重伤。 这边王明理刚从床上坐起来,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赵晓东已经冲进屋子。 赵晓东一语不发,对准他连开数枪。 呯呯呯,王明理胸部腹部被击穿,跌倒在血泊中,很快断了气。 杀了王以后,赵晓东还不解气,提着枪四处寻找徐副书记。好在徐副书记不愧是当官的,很机灵 。他听见枪响,判断出事了,立即跑到不远处的县公安局报警(躲避)。 这边赵晓东找了一圈,没有发现徐副书记。恼羞成怒之下,赵晓东在县委的几间办公室泼洒了汽油,放了一把大火,扬长而去。 既然 杀了人,不如 多杀几个。 赵晓东又去另一个仇人,外贸公司经理秦仲道家里,开枪将夫妻两人打死。 杀了这3个人以后,赵晓东携带枪支和子弹迅速外逃。 这样一来,赵晓东打死打伤5人,还放火烧毁了县委。 南阳市甚至河南省建国以后,还是一次出现如此恶劣的事情。 一时间 ,小小的淅川县公安局慌了手脚,不知道如何处理。 4日当天警方商讨再三,始终摸不到头绪,最终采用了笨办法。 他们一面在淅川设卡堵截,防止赵逃窜或者继续行凶;一面四处搜索甚至搜山,全力抓住赵晓东。
这样一来,军警等于有了免死金牌,出事也就是必然的。 12日,1个叫做闫向阳的武警战士,在大榭岗关卡前发现 一辆卡车靠近。对一辆卡车晃动手电,示意停车。因天黑和卡车大灯照射等原因,司机并没有看到手电,并没有减速。这个头脑少根筋的闫向阳,竟然对准司机就开枪。呯,一发子弹穿透司机的腰部。 万幸的是司机命大,子弹没有击中要害,没有致命。即便如此,司机也在医院躺了半个月,一动不能动。 根据战友反应,闫向阳还曾经向六七辆大车开过枪。再次万幸的是,闫向阳的枪法比较烂,都没有击中,没有造成更大伤亡。 自然,胡乱开枪的并不是闫向阳一个人。 13日,另一个叫做杨建军的武警战士,在老灌桥关卡举红旗拦车。一辆货车同样 并没有看到信号,并没有提前减速。杨建军心情紧张,误以为司机就是歹徒赵晓东,开枪就是一梭子。 子弹射穿了司机的脖子,他当场死亡。事后查明,这名叫做邓良的司机竟然是邓县政府的工作人员,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 除了这2起误伤案以外,还有至少1名司机被军警开枪打成重伤。 这一切均属于胡搞。 早在9日,赵晓东的朋友就接到他从南阳市打来的电话,询问案件情况和父母有没有被牵连。 这个名叫寇克明的朋友急忙报警。 但警方没有追查到电话是从哪里打来的,误认为赵还在淅川境内。 如果当时稍微专业一下,也就不会发生后面的1死2伤的军警误伤 案。 有意思的是,直到13日另一个赵的朋友,接到从南阳市区寄来的信。警方虽确认为赵晓东的笔记,却还是认为赵在淅川,这只是烟雾弹。 16日,赵的朋友在16日收到赵从平顶山寄来的一份信。 到了这种地步,警方这才意识到搞错了侦查方向。 其实,赵晓东杀人当天就已经逃到南阳市区,16日已经逃到济源县。 警方部署数万人 的罗网,对他没有任何作用。 17日凌晨1时,赵晓东在济源县柿槟村的打麦场上,遇到1个农民。该农民刚刚看过赵晓东的通缉令,拦住他盘查。赵比较惊慌,转手就走。农民并不知道赵晓东有枪支,追上去试图上去拦截。赵晓东见这个农民身体很壮,拔出枪就射击。子弹射中农民的肩膀,将他打伤。伤人后,赵晓东立即向洛阳市方向逃窜。 到洛阳必须经过黄河公路桥,这里就成为重要的关卡之一。 省公安厅通知武警总队和洛阳市武警,务必在洛阳黄河公路桥堵截。 平时桥头两侧都有关卡,有1个排的武警驻守。 白天,有2个班20多人分别驻守桥头。晚上的车辆较少,只用1个班10多人就够了。 因武警没有抓捕罪犯的经验,上面命令刑警必须参与行动同时负责指挥。 1月17日凌晨4时许,洛阳市刑警副大队长王新建带领5名刑警,赶到桥头支援。 刑警携带2支79式冲锋枪和4支64式手枪。 没有多久,吉利区公安分局又来了2个民警。 这样一来,桥上人分为武警、刑警和民警三个体系。虽有40多人,建制却较为混乱,出现多头指挥的局面。 军警们都不认识赵晓东,只得安排了淅川县委干部徐天华一同行动,负责认人。 案情如此重大,赵晓东又必然会从黄河大桥经过,照常理来说警方应该在临战状态。没想到的是,此次部署有存在严重问题。 本来桥上有1个排的武警战士和7名警察,总数高达40多人。 到了12时15分的饭点,桥头绝大部分武警和刑警 居然一通离开岗位,分头去吃饭。 桥上只剩下武警排长等区区5人。 人数太少,桥两头只得分别有2个武警或者刑警驻守。 这种紧张的关头,居然还有这么多人离开岗位吃饭。可见,这些军警根本没有警觉性。 ------------64式手枪体积小,重量轻,威力有限,被警察叫做小砸炮。这种手枪往往连续几枪,才能撂倒一个人。赵靠这把小手枪,显然无法和手持冲锋枪的40多名军警对抗。 13时许,赵在坡底村(黄河公路桥以北约1公里)拦乘1辆长途客车。 因赵晓东带着帽子,司机并没有认出他的身份。 13时15分左右,客车行至大桥北端,被在桥头堵卡的2名军警拦住检查。 协助辨认的县委干部徐天华和刑警王先民,一同上车。 刚上车,徐天华就同坐在最前排的赵晓东,打了个照面。 如果徐天华比较从容,装作没看见,从容下车密报,估计也没什么事。可惜这个干部平时养尊处优,哪里见过这种场面。 惊慌之下,徐天华不顾刑警王先民(还在车上)的死活,自己飞速跳下车大喊“人在车上”,随后一溜烟跑了。
赵晓东见暴露,急忙掏出枪对司机:“快开车,快开车!” 同时,赵晓东向车上的刑警王先民打了一枪。 王先民毫无防备,被打倒在地,随后挣扎爬下车。 此时桥头这一共只有3人,现在1人跑了1人受伤。仅剩武警战士李强1人,哪里能拦得住。李强只能鸣枪示警。 听到枪响,机灵的司机刘芳迅速开门跳车。 赵晓东大怒,拉开窗户对刘芳打了一枪。子弹打伤了刘芳的胳膊,刘忍痛带伤逃走。 如果赵晓东不会开大车,司机这一逃就很有作用。因车子不能动,赵晓东很可能丢下车子步行逃窜,没法劫持什么人质。 可惜,赵晓东是部队的卡车兵,开大车正是他的强项。 他一面对乘客高喊“谁动就打死谁”,一面跳到司机座位上驾车驶向桥头。 桥这头唯一的武警战士李刚,已经被客车甩到身后。 桥头这边,也只有2个武警战士:吴刚和孙国庆。 面对高速驶来的开车,2个战士也惊呆了,一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作为武警战士,他们接受的是正规军事训练,压根不会处理劫持人质这种高难度事件。 这边赵晓东见有武警拦路,将手枪伸出窗外开火。 2人用56式冲锋枪,对赵晓东扫射。密集子弹飞入车窗,打中了赵晓东的脸部。同时,密集的子弹还将客车的右前轮胎和两个后轮的外侧轮胎打穿。 赵晓东驾驶着失去平衡的客车开出600余米,冲向桥右侧人行道。 车上乘客几乎况下,眼看客车就要坠河。 关键时候,赵晓东凭借自己优秀的驾驶技术自救。他奋力打方向盘,撞倒两孔桥栏以减速,最后被一灯杆挡住车身卡在桥边。此时车右前轮超出桥面悬空,非常的危险。 听到枪声,驻桥北侧营房的武警大队长、教导员、中队长等十几名干部、战士,全部冲了出来。 经过简单商讨,他们决定用1辆有铁皮顶棚的邮政车和2辆汽车作为掩护 。一部武警战士躲在车后,快速靠近赵晓东驾驶的客车。 另一部分战士,则到桥下两侧包围赵犯。 这样一来,赵晓东就被30多人团团围住。 赵晓东杀了好几个人 ,知道横竖是死,继续顽抗。他不断向靠近的武警开枪射击。 武警第3大队长黄炳炎带着5名战士,驾驶邮政车在距离赵晓东30米处停下。 黄炳炎大声喊话:“缴枪不杀!把枪扔出来!” 赵晓东不缴枪,反而投出1个土制手榴弹。 赵晓东不愧当过兵,这个手榴弹扔的又远又准。手榴弹在邮政车底部爆炸,将武警战士李长忠的手指炸断。傍边的中队长朱迪军见战友受伤,举起56式冲锋枪就要还击。 赵晓东出枪更快,抢先开了一枪。呯,子弹将朱迪军的胸部击穿,朱受伤非常重。 见赵和军警交火,乘客们都吓得半死。几名男性乘客趁着混乱,试图从窗户向外跳车。 赵晓东见人质要逃,转身连开数枪,打倒了准备跳车的几人。此时,赵已经疯狂,血红眼睛大叫:你们谁敢逃,就打死谁。我活不了,你们也别想活。 车上十几名乘客不敢再逃,吓得全部钻到座位底下。吓住了人质后,赵又继续同车外武警枪战。 期间,女售票员焦新春苦苦哀求赵晓东,让同车1个8岁女孩下车(售票员的邻居)。 赵晓东勉强同意,不允许其他人再下去一个(女售票员因试图逃走,后被赵打死)。 实事求是的说,武警没有受过反劫持的训练,也缺乏处理这种事情的经验。 反劫持恐怕是各国警方最头疼的事情,即便最精锐的反恐特警也没有什么把握。 这几十年来,各发达国家都出现过一些悲剧性的劫持人质事件。 训练多年的强大特警尚且如此,何谈完全没有训练的中国武警。 相比起来,刑警多少有一些反劫持的经验。 正常来说,应该由刑警指挥武警。 可惜 ,此时刑警指挥人员,早就不见踪影。 桥上的刑警王先民被打伤,不能指挥。 剩下的副大队长王新建等几人,平时也就是抓抓流氓,从没见过如此激烈的枪战。 眼见子弹横飞,枪声如炒豆,如同打仗一样。这几个刑警不觉都害怕了。他们勉强驾车赶到桥头,却只在距离邮政车50米外的地方停下,根本不敢靠近。 无人指挥,任由不懂行的武警胡来,自然要出大乱子。 邮政车上的武警战士,见中队长被打伤,本以血红了眼睛。 此时又听到赵晓东在车内乱杀无辜群众,战士自然狂怒了。 这些年轻小伙子,不约而同的开枪还击, 压根就没考虑到车里还有人质。 听见桥上激烈枪战,桥下武警战士不知道怎么回事,也不知道车里还有人质,纷纷一同扫射。 一时间,子弹如雨点一样射入车内。 赵晓东当场身中数弹,人质也瞬间伤亡多人。
见四周都在胡乱开枪,武警队长、教导员慌忙高声制止射击。混战中枪声震天,哪里还能听到人的喊叫声。 直到枪声逐渐稀疏,武警战士才听到军官的喝令,纷纷停止射击。 枪声停止不久后,有一名叫做应迪军的男乘客(浙江慈溪人)从左侧车窗跳出,这是幸存2名乘客中的最后1人。 对峙良久,西侧桥下的战士报告说:车上往桥下滴血了! 显然,大部分乘客都已经中弹或死活伤。
-------------------国家花费巨资培训特警,有它的作用。解放军和武警只会杀人,不会救人。特警则不同。香港每训练一名飞虎队员都要花费巨资,但香港政府认为是非常值得的。
13时40分左右,吉利分局局长与市局刑警大队长等人,这才赶到桥上指挥。他们提出不要乱开枪,拖延时间,消耗罪犯子弹。他们迅速报告市局,并且准备去调消防车和一辆可用以掩护靠近客车的车。 此后,由武警调来一辆装水泥袋的卡车。 可惜,一切都晚了。
14时20分左右,调来1辆50吨泡沫消防车后,朝客车喷泡沫掩护,水泥车向客车靠近。 身负重伤的赵晓东,仍然不断向水泥车、消防车开枪。 水泥车上的4名武警战士又被激怒,继续向赵晓东扫射,还击,子弹仍然非常密集。 14时30分,泡沫喷射完毕,客车内已无动静。 水泥车上4名战士先后从客车后窗跳入车内,发现赵晓东早已经死亡。 事后检查赵晓东的尸体,发现他身上竟然中16弹!!!几乎打成了筛子! 车上缴获64式手枪1支,90多发子弹仅剩弹匣内的3发。 随后又有5名战士钻入车内,协助抢救受伤群众。 14时40分,战斗全部结束。 据警方数据:参加这次洛阳黄河桥战斗的共计68人。其中武警51人,带枪41支,使用27支,消耗子弹519发;洛阳市刑警大队6人,带枪6支,使用1支,消耗子弹5发;吉利分局11人,带枪5支,使用1支,消耗子弹4发。 公安干警负伤1人,武警负伤2人。 客车内共有18人(包括司机、售票员),除赵晓东被击毙外,只有2人幸免于难(其中1人是被赵释放的人质),其他12人死亡、3人受伤。 经法医鉴定,在12名死亡乘客中,被赵晓东开枪击中的8名,其中5人是致命伤。换句话说,有7人是被军警的冲锋枪打死的。 战斗中,客车四周玻璃全部被打碎,车体四周被射入弹孔375个。在这种四面八方的密集扫射下,车内的人根本没有躲藏的余地!
此战问题多多,首先是执行任务的人选不对。这批武警战士刚由解放军改编不久,完全缺乏解救人质经验,也没有受过相关训练。 在无人指挥下,受到生命威胁的武警战士,本能的还击。 他们以军队那种方式密集开枪扫射,根本没有考虑人质安全。 赵晓东最终是中16枪死亡,可见车中子弹密集到什么地步。 事后警方发现,车上有高达375个弹孔。这是什么概念? 有网友戏称,还不如直接用火箭筒轰掉算了。 ----------------解救人质在全世界也是难题,但终究不能胡乱开枪。网上流传一个笑话是:歹徒,你们快投降吧,人质已经给我们打死了!
在歹徒已经劫持了客车上人质的情况下,居然不顾人质的安全,错误地滥用军事攻坚的战术手段。实战中,不但采用冲锋枪扫射,并且可使人窒息死亡的阻氧性5吨泡沫消防车,从而造成了更大的悲剧发生。本来第一轮扫射以后,还有部分人质幸存。经过第二轮射击后,仅有1名乘客靠自己跳车逃生,其余乘客非死即伤。 更有甚者,武警还喊出什么缴枪不杀的军事口号,刺激背负3条人命的赵晓东狗急跳墙。 在68人对1人的情况下,己方全部是冲锋枪,赵晓东仅有1把小手枪,火力悬殊到极点。 这样情况下,武警和刑警还伤亡3人。 此事在淅川县和洛阳市造成巨大影响,群众极为不满。 事后,河南省政府严肃处理了4名失职人员,以平息民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