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章内科其它疾病 脑炎 疟疾 腹内痞块 各种中毒 内科杂病 其 它 疾 病 脑炎 ; 是脑组织炎性病变的总称,可不同病因(如病毒、感染毒等)引起。 1.主治:脑炎。适用于重型乙脑,脑水肿形成高热神昏,动风痉厥,厥深热深,喉间痰鸣如嘶,气道壅阻有窒息之虞者,无论热痰湿痰皆相适应。大便秘结者,尤属适应,便溏者亦可审证慎用之。 · 处方;巴豆霜].5克,真西黄2克,西月石5克,明雄黄7克,全蝎虫30只,胆南星20克,川贝母Io克,天竺黄10克,原寸香1克。 制法:共研极细末。密封干燥贮存。 用法:每次o.3一o.6克,温开水调鼻饲,以大便通科为度,每一泻而痰消神苏,履险入夷。 力‘源:江苏南通市朱良春祖传方。 2.主治;乙脑极期,神昏痉厥,舌伸脸浮,脑水肿形成。 · 处方:川牛膝30克,车前草30克,生赭石(先煎)4s克,连翘30克,大青叶30克,杏仁15克。 ‘ 服法:每日一哼L煎成200毫升鼻饲。重症可日服二剂。 方源:经验良方,江苏省南通市陈笑夫献。 3.主治;脑炎。 处方:牛黄6克,麝香1.8克,珍珠3克,羚羊角6克,朱砂6克,雄黄6克,冰片o.9克,黄连6克,黄芩6克,栀子6克,竺黄6克,僵蚕6克,!薄荷冰o.3克,郁金6克。 服法:研为细末,成人每次服o.9克,小儿五至十岁减 136 半,五岁以下者可酌服o.3克。 方源:吉林刘鹤飞家传方。 4,主治:热型脑膜炎。 处方:羚羊角,正犀角各3克,青蒿,胆草各6克,生石膏、生地、杭白菊各9克。 服法:先煎羚羊角,正犀角,后下诸荮取汁温服。 注意事项:勿食热物。 方源:夫人传方。 5.主治;结核性脑膜炎。 处方:柴胡3克,黄芩3克,川芎4,5克,独活3克,蝉蜕1.5克,葛根6克,天麻3克,钩藤6克,全蝎一个,胡连4.5克,甘草1.5克,羌活3克。 服法:水煎服。 方源;河北唐山阎景山祖传。 疟疾 病名。指寒热往来,发有定型定期者。由于病因、症情不同,前人有诸疟之分,以二日一发为间日疟,三日一发为三日疟又称三阴疟。 1.主治:疟疾。一日一发,间日一发,三日一发,甚至间隔时间更长的疟疾和连续不断的疟疾。脉见弦滑,症见头痛,头晕,眼黄而花,恶心,烦渴,小便赤,大便溏,先拎后热,或先热后冷等均可治之。 处方:木鳖子30克,雄黄3克,朱砂3克,粉甘草3克。 服法:木鳖子去壳及仁上薄皮,炒为黄红色,和其它三味共研末,成人每次服o.9克,小孩酌量按体质强弱,年龄大小,服大人量的八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发前两小时用白开水送下,服前吃饭半碗,服后饮酒一两盅(不能饮洒者不饮酒亦可),然后覆被取汗,出汗至半小时后,慢慢去被退汗,137 卧床休息,轻者一次即止,重者两次痊愈。不定时者每晚服一次。 注意事项:忌用猪肉及生冷不洁之物,饮食不要过饱。 方源:祖传秘方,张家口某大夫献。 2.主治:疟疾。 处方及用法:丁香研为细末。小儿一小撮,大人两小撮,发前将细末填入肚脐中,用膏药盖上,即愈。 疗效:行医几十年来,用无不效。 3.主治;疟疾。 处方:辣椒、大茴香等份研末。 用法:于未发作前二小时用膏药贴大椎穴。 疗效:此方治愈甚多。 方源:系陈德馨三代祖传方。 4.主治:疟疾。 处方①木通、秦艽、常山,穿山甲(醋炙黄)各3克,辰砂(另研)1.5克,乌梅七个,大枣七枚。 服法:上细切,以水三盏,煎至一盏,先以枣和辰砂末食,后服药。 处方②常山、草果、知母、槟榔各3克,酒一盏,浸一日,临发日早服。 处方⑧常山4.5克,槟榔3克,丁香).5克,乌梅一枚。 服法:上细切,作一次服,用好酒一盏浸一宿,临发日清晨饮之。 疗效:一服便止,永不发,其效如神。 方源: 《医学正传》1965年祖传方。 5.主治:疟疾。 处方:鸦胆子打破去壳,用其仁分装?个大号胶囊内或用7个桂圆肉包囊,用椿根白皮煎水送下,囫囵吞服。138 注意事项:此药对疟疾有特效,用时必须将药分成两包,在疟疾未发作前先服一包,停一小时再服一包。 方源: 《河南省秘验单方集绵》。 6.方名:秘方鬼哭丹。 主治:各种疟疾。 处方:绿豆30克,信石(明者)9克,研细末,以葱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3丸,发日早五更、以新泉水朝东桩服。 注意事项:忌湿面,生冷荤腥。 方源: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7册。 腹内痞块 本证指腹腔内的积块。 《杂病广要》t “大抵积块者,皆因一物为之根,而血涎裹之,乃成形如杯如盘,铵之坚硬也,食积败血,脾胃有之,痰涎之积,左右皆有之。” 1.方名:五虎丸。 主治:腹内痞块。 · 处方:大黄9克,三棱9克,莪术9克,巴豆(去油)三粒,斑螯(去头足翅)五个。 制法:以上各药共研细末,用草纸折叠七层,将药末摊于纸上,铺篦上,置锅内蒸三沸取出,调细面粉少许,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服法:成人每次服5灿;一日服2次,白开水送下。 疗效:治愈多人。 注意事项:服后大便微泻。本方为痞块病的攻破法,药性峻烈虽经蒸制,终非缓剂,适用于体壮脉实的痞积病人,服药时应小量试用,逐渐增量,以免发生医疗事故。 方源:祖传秘方《中医验方汇编》1972年磁县X X·X介绍。 2,方名;愈痞饼。 主治:腹内痞块,面容黄瘦。1 39 处方:鳔头土炒9克,全蝎3克,蜈蚣一条,槟榔6克,鸡内金炒9克,君子仁9炒,穿山甲土炒].5克,小麦面250克,白糖120克。 制法:将各药研为细末,掺入白糖、小麦面。用水调为面剂,烙成焦饼二十张。 服法:成年人海日早晚各吃半张。吃到痞块消失为止。 注意事项:病轻的,用一料后,有大便下脓血,腹中微痛现象,病重的,用三料后才能有这种反应,亦有用药后没有这种反应的。本方系药物与食物配合的药饵,疗法攻邪而不伤正气,有消积,健胃的功能。《内经》说: "药以去之,食以随之妙。用白糖为矫味剂,患儿欲食而不痛苦。;服药后如有腹疼便血现象,可以暂停用药,待疼痛与便血停止后,再继续服用。 疗效:本县东苑湾苗X X,女,十二岁,患痞块一年余,左胁下有痞块如茶杯大。经用本方治疗,服药一料后,大便下瘀滞如脓血,有时感觉腹部微疼,痞块减去大半。继服一料痞块消失,痊愈。 方源:经验秘方。《中医验方汇编》1972年。 3.主治:男子痞块女子血瘕症。 处方:用鳖鱼一个,香油1斤,合熬。熬至鳖鱼变黑色时再加微微芽子粒15克,再熬鳖骨即化完后再加广丹,如熬膏药一样的方法熬成后摊在布上,贴患处,贴时可加阿魏少许,为有效秘方。 方源:河南省信阳市刘冠英献。 4.主治:痞块外敷方。 处方:大蜈蚣一条(去足焙为面),全虫七个(用为面),斑蝥七个(去足翅焙为面),巴豆七个(去油为面),大扼子七个(生用为面)、红枣七个(去核为面),葱白七根(捣泥),江米120克(方面),炮甲七片(为面)。 用法:以上药同入杵臼捣如泥,用净白布一尺,将上捣之药物摊贴瘀腹肋之硬处,一周时(日夜)即揭去。 — 注意事项:贴后禁盐,禁发面馍半月,以后少食热盐,最好一月后再吃馍。另忌生冷荤腥辣物,如块不尽有遗根者,可以用鳖甲,醋炙透捣碎后掺面内和匀做焦馍烤焦,空腹食数次可将块化净。 ! 方源;河南省信阳市马德甫献验方秘方。 : . 各种中毒 · 1.主治:误食水莽、毒菰。 处方:牙皂角60克,佛手片60克,正广皮60克.,焦六曲60克,云苓60克,生半夏60克,当归尾60克,:降香60克。 , 制法和服法:以上药晒干,共研细粉,;每服9克卜入硼砂4.5克,用开水冲服,重者每日服三次。 注意事项;忌荤、素油一月。 方源:江西源县程铭新医师祖传秘方。 : 2.主治,误食毒菌,毒物,身黄身赤,命在旦夕。 处方:山乌龟(又名牛眼珠)。 . ; 制法和服法:磨清水服二至三碗。 . , 药品的形态:该药生在山野肥沃阴湿之地苗红色,有藤,叶面青,而底红,兜黑色,·根少,似乌龟形,故名山乌龟。 ·· 注意事项;服后即呕吐,不泻。 · 方源;江西宜春县袁修和医师介绍。 3.主治;误食野菌中毒。 处方:误食野菌中毒而发生昏迷呕吐或丧失知觉现象,141 可甩绿豆so克连壳研成细粉,放入新汲井水内搅匀,澄液清灌入病人口中,能解毒复苏起死回生。 方源:经验良方,广西饶成献。 4.主治:木薯中毒,头晕眼花,四肢酸软无力,严重者昏迷不醒,如酒醉样,面红流青口水。 · 处方:甘草,绿豆各500克。 · 服湿上药以清水一碗半煎至一碗,分二次服,每隔四小时服一次。 方源:广西藤县王元科家传秘方。 5.主治:食狗肉后,误食绿豆,而致胸腹饱满,胀痛苦闷,呼吸困难,坐卧不安,大便不迩。 ’ 处方:黄皮叶120克. 服法t,以水二碗煎童半碗,一次服。 方源:夫人传方。 6.主治:误食蜈蚣屎中毒昏迷,口唇周围起蓝色圈,牙关紧闭者。 处方:樟子木120克。 服法,用水半碗煎至一茶杯,用筷条将患者口撬开后,将药水慢慢灌入。如无樟木子者用皂角9克煎服亦可。 方源:广西邓林琨祖传秘方。 7.主治:误食蚂蝗。 处方:用馒头半个,狗涎一小碗。 服法:将狗涎和匀馒头食之。 方源:民间秘方,广西罗继寿献。 8.主治:碱水中毒。 处方:猪油,白糖各适量。 服法:搅匀服之。 方源:广西易禹锡师传。'142 9.主治:食鳝鱼中毒。 处方:生螃蟹一,二个。 服法,将生螃蟹(打碎)食之即解。 方源:广西唐修文献方。 lo.主治:硫磺中毒。 处方:杀羊取热血二小碗。 服法:乘热饮。 方源:民间口传方,桂林罗继寿献。 ,.主治,服桐油中毒。 处方:干柿饼。 服法:嚼烂吞服。 禁忌:生冷物。 方源:广西唐修文师传方。 42.主治:磺胺过敏性反应而引起的一切症状。 ; 处方:连翘60克。 · 服法:研为细末,每次服4.5—6克。 疗效:3—6次可愈。 方源:经验良方,保定市吴秀岩献。 1 3.主治:误吞铜。 处方:荸荠250克,核桃仁'20克。 服法:上二味嚼食之。 疗效:治百余例均可愈。 方源:河北刘守村祖传。 14.主治:砒(信石)中毒(在中毒后只要尚未腹泻,服之无不效验)。 处方:柏树籽外壳(炒黄)30克,伏龙肝(灶堂土)7.5克,梁上土6克,鸡子清8个。 服法:将上药共为细末,用鸡子清调匀服下即愈。 143 方源:河北赵庆生经验良方。 15.主治:解砒毒。 处方:赤石脂180亢,百草霜一捏,共为细末,凉水冲月巳 疗效;治疗120例,无不获愈。 来源:天津某大夫献验方。 内科杂病 1.主治:呓语。 处方;山栀30克,淡豉24克,蝉蜕6克。; 服法:水煎睡前服,连服三帖痊愈。 ; 方源:平南县黎汪涵献祖传方。 2,主治:梦游。 ; 处方:酸枣仁30克,浮小麦30克,桂圆肉、甘草各l 2克,生地15克,郁金、远志、草河车、柏子仁、川贝母各9克,大枣:2枚。 服法:水煎服一日一剂,一,二煎混均,早晚两次分月L 注意事项:肝郁有痰者加柴胡,胆南星、枳实、天竺黄。心神不宁者加朱砂,磁石,党参,龙齿,麦冬。 疗效:一般十剂可愈。愈后注意调理神志情绪。 方源:郭仁旭献。 3.主治:癔病。 ; 处方:麻油、芝麻,冰糖,蜂蜜、核桃,鲜牛奶各120克,大茴,小茴各12克。 · 制法:先将芝麻、核桃、大茴、小茴细末,然后加入麻油,冰糖,蜂蜜,鲜奶置于文火上,炖约二小时左右使之成膏,冷后收藏备用。 服法:每服核桃大一团,每日三次,无禁忌症。144 方源:河南郑州郭绍汾献祖传方。 4.主治:手足搐搦症。 处方:黑木耳、石决明,乳酸钙、丁维葡萄糖各500克,单糖浆适量。 制法:上述药配制成丸,每丸15克重。 服法:每日服4丸,每4小时一丸,用白开水送服。 疗效:1—3付痊愈。有效率100g6。 方源:经验秘方。!哈尔滨方明献。 5.主治:心虚手振。 处方:.川归身45克,川芎30克,粉甘草45克,生地黄45克,远志(去心)75克,酸枣仁、柏子仁各90克,人参30克,辰砂(另研)15克,金箔末lo千克,麝香250克,琥珀9克,茯神2]克,胆南星15克,半夏15克,石菖蒲18克。 制法:上药为极细末,蒸饼为丸,如绿豆大,辰砂为衣,每服七、八十丸,津唾咽下,或姜汤送下。 方源: 《医学正传》1965年祖传方。 6.主治:两足痿弱软痛,或如火焙,从足踝下,上冲腿膝等症,因湿热所成者。 ! 处方:苍术(米泔浸一二宿),黄蘖(酒浸日晒)各120克,牛膝(去芦),当归尾各60克,虎胫骨·(酥炙),龟板(酥炙),防己各30克,共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或一百丸,空腹姜枣汤下。方加炮附子15克。 方源:祖传验方。《古今医部全录·瘫痿门》。 7.主治:钩端螺旋体病(预防也可)。 处方:香泽兰不拘多少。 用法:把药切碎撒于稻田内(田内存水不宜太多)一天后即可下田劳动。145 又方:桐油500毫升,雄黄30克。 · 用法:调匀后擦双脚。 方源:夫人传秘方。 8.主治:关节囊积液。 处方:①制马钱子6克,麻黄6克,没药6克,乳香6克,陈小米(置瓦上文火焙黑)60克。 制法:共为细面,净水调均,搅拌成膏。 用法:敷于积液部位,注意固定,不可随便揭掀。 处方:②当归,白芍,川芎、桔梗,黄芪,枳壳、乌药,陈皮,半夏、茯苓,防风、狗脊各6克,大毛榔片、枳实,木香,甘草各3克,姜6片,枣4枚。下部加牛膝、血瘀加红花。 服法:水煎服。 疗效:十至二十日即愈。 方源:赵景春献祖传秘方。 9.主治,结核性腹膜炎。 处方,用地蝎虎(又名地出)?个,从肛门把它肚内的东西弄出,放入胡椒1粒,用棉油炸焦,取出凉后,研末,开水冲服(寒者以姜为引,其他可选用芦根,串地芦,眉豆蔓、丝瓜络,一种为引)。大人每次服7个。小儿每次服4个。 疗效:有特效。 方源,河北曲周县杨何民祖传秘方。 10,主治:嗜睡(阳虚,痰湿型)。 处方:淫羊藿15克,核桃仁15克,黄芪9克,山药18克,制附子9克,甘草6克。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付,连服15付为一疗程,一般需'一2个疗程。 · 方源:河南焦作王家庚献。秘方。 146 11.主治:旅居他乡,水土不服。 处方:凤眼(椿牌)1把。 用法,!将凤眼加水适量,用武火煎100毫升加入适量红。白糖,每日一付,连服3天。 来源:河南安阳县全士雨献验方。 12.主治:自觉脚板热如火,不可落地。 处方:熟地90克,山茱萸、甘菊花,茯苓各15克,北五昧。丹皮,牛膝,泽泻各9克,麦冬,元参,沙参,赤钗石斛各30克,萆藓6克。 服法:水煎服。 疗效:十剂消,二十剂痊愈。 注意事项:忌房事三个月,否则必发不可救。此病因人多服热药,立而行房,火聚于脚心而不散,年久不愈所致。 方源:上海蔡陆生献。 13.主治:头面无故痒肿。 处方:蝉蜕,荆芥、甲珠、白芷,秦艽,川芎,苍耳子,生姜各9克,防风、薄荷各12克,归身15克,羌活6克。 服法:煎服,服后将药渣再煎洗头。 疗效:数剂即愈。 · 方源:云南某大夫得一道人授秘方。 “,主治‘溺水垂死,呼吸停止,而面色尚未变黑,四肢还软,身体尚暖。 处方:皂角末30克,葱头30克,同捣烂制成饼。·;用法,将溺水者,解开衣服,伏在一个凳上,然后将药饼敷在肛门处,水即从口流出,后以生姜煲水灌之即醒。· 方源:经验良方。藤县李常荣献。 . 16.主治:女童性早热,月经过早来潮,白带多。 ,·处方:!茅莓30克,荔枝草S0克;泽兰15克,丹参9克,,;甜莱仔30克,炙甘草5克,卤地菊30克,公英15克,香附9克,白叶15克,赤地利15克。 注意事项:失眠加双钩藤15克,脚抽筋加生地15克。 服法:每日1剂,水煎2次服,连服60剂左右。 疗效:此方系祖传验方,观察治疗20余例大部分病人平·均内服60剂左右症状消失,月经停止,乳房缩小,恢复正常体形。 方源:福州,马长福献祖传方。 16.主治:舌吐出不收症。 处方:冰片少许点上即收。再用黄连、人参、白芍名:9克,菖蒲、柴胡各3克,水煎服。 疗效:二剂即愈。 方源;上海蔡陆仙献。 - 17.主治:鼻毛忽长粗硬,痛不可忍。 处方:乳香(灯草拌抄),硼砂各30克。 服法:共研为末,饭丸如同梧桐子大,空腹临睡时服,每次服十丸,温开水送下。 来源:夫人传方。 18,主治:脓毒性败血症,恶疽。 处方:蜂房18克,蛇蜕6克,血余炭3克,象皮3克。 制法:先将象皮放铁锅中炒至黄色研末,再将蜂房、蛇蜕炒研,然后再加入血余炭。将上四味混合研为细末贮瓶备用。 服法:量患者乎日饮酒量炖热后冲入药末,再炖片刻,搅匀服之。每次服3.6克,日服一次,若为初起二三日,则可隔.日服一次。 注意事项:第一次服药后,患处可能反而见肿大坚硬且痛,再经服之,则症状逐渐消失而愈。如发生恶寒,衄血,148 痈疽溃疡仍可服用,孕妇不忌。 方源:福建连江林嫩妹献四代祖传秘方。 19.主治:男人乳房肿大如妇人,扪痛欲死。 处方:金银花、蒲公英各30克,天花粉,白芥子各15克,柴胡6克,白芍、通草、茯苓各9克,木适,炒栀子、制拊子各3克。 服法:水煎服。 方源:夫人传方。 20.主治:盗汗。 处方:五倍子9克。 用法:研末,加水少许搅成糊剂,睡前置患者肚脐中心,外用纱布固定。 疗效:100g6。一般只用一次即愈。 方源:福建龙岩县张金鹿家传验方。 21,主治:自汗。 处方: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炒枣仁、白芍,熟地,生牡蛎、乌梅各9克,浮小麦12克,大枣三枚。水煎服。 疗效:一剂即止汗,三剂痊愈。 方源:陕西杏林县吴志杰师传秘方。 22.主治:中暑吐泻。 处方:厚朴4.5克,扁豆、香薷、黄连各6克,山栀3克。 服法:水煎,早晚空腹服。1—2剂愈。 方源:陕西省孙林祖传秘方。 23.主治:中暑忽然倒地,气欲绝者。 处方:大蒜四、五个(去皮),路上热土一撮。共捣拦,用新汲井水和匀,去渣灌之可愈。 来源:夫人传方。149 24,主治:热症抽搐,高热不退,面赤心烦,舌苔黄燥,烦渴引饮,痰涎壅盛,呼吸迫促,卒然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双目直视,昏不识人,脉象洪数者。 处方:僵蚕15克,全蝎15克,天麻15克,南星15克,朱砂30克,川连60克,梅片6克,甘草30克,牛黄s克,蛇胆陈皮末9克,共为细末,封贮备用。 服法:成人每次服3克、小儿酌减,开水冲服,三小时服一次。 注意事项:忌吃辛热食物。 方源;广西藤县,黄蔚祥家传方。 25.主治:发高烧、乱语。 处方:蚯蚓(尺余长)1条,白糖60克。 服法,先将蚯蚓置磁缸内,加入白糖,放在热炕上,经半小时即化为水,饮后即愈。 方源:陕西杨敬轩祖传。 26.主治:四季风寒发烧,抽搐,惊悸。 处方:蟾酥3克,明雄9克,乳香9克,没药9克,二砂各9克,蝉蜕15克,丁香3克,天麻15克,北细辛9克,茅术S0克。 服法:共为细末。小孩每服o.15克。成人o,3克。如患者昏迷不醒,可另以药吹入鼻中,使打喷嚏,愈。 方源:陕西王举贤祖传秘方。 2了.主治:全身紫斑。 处方:丹皮3克,栀子6克,生地9克,赤芍6克,元参9克,木通3克,黄芩4.5克,黄连3克,大黄4.5克,黄柏4。5克,甘草3克,金汁(一盏冲)。 服法:每天一剂,水煎服。 疗效:一般三剂后症状显著减轻,继服可愈。 方源:江苏陈东明祖传方。150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古今中医经典txt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