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聆听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丨“我的音乐从我对音乐和痛苦的理解中产生,而从痛苦中产生的音乐将为世界...

 笛韵悠然 2017-09-03

舒伯特第八“未完成”交响曲,马泽尔指挥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





浅析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中音乐形象的塑造

弗朗兹?舒伯特是奥地利作曲家。创作有六百多首歌曲、八部交响曲、六首序曲、四十二部室内乐、二十一首钢琴奏鸣曲和许多钢琴曲、四首小提琴奏鸣曲、十九部歌剧以及许多舞曲和合奏曲等。他的音乐创作主要集中在艺术歌曲上,被誉为“艺术歌曲之王”。而在他创作的交响曲中,《b小调未完成交响曲》是最具特色的一部。作品以它独特的两乐章的结构、雄伟的气势、以及作品所表现出的完整生动的形象,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本文原载《音乐时空》。




一、创作背景简述 

弗朗兹?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一生所创作的管弦乐作品包括十部交响曲和十首序曲。《未完成交响曲》写于1822年,当时作者22岁。舒伯特一生飘无定所, 童年失去了家庭的蔽护,以卖自己作品生活,靠朋友的接济度日。在他的一生中, 以音乐寄托精神, 美妙的乐音成为他心中情感的释放, 音乐成为舒伯特精神的一座家园。与同时代其他作曲家所不同的是,舒伯特没有很好的音乐学习条件及氛围,他独立的音乐生涯是在极其贫困的一种状态下开始的。舒伯特的创作将古典主义音乐融入了民间音乐的素材,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之所以这部交响乐被称为“未完成”,这是因为整部作品总共就两个乐章。舒伯特为感谢格拉兹市音乐协会聘他为名誉会员后,为该会创作了这首交响曲,作者给该会理事长的信中写道:“为表示我由衷的感谢,兹将我所作的交响曲一首,不揣冒昧地献与贵会,藉表敬意。”而这部作品正是于43年后在理事长的家中发现的。 

舒伯特《第八“未完成”交响曲》,阿巴多指挥欧洲室内管弦乐团



二、音乐形象分析 

(一)曲式分析特点 

  • 《未完成交响曲》的两个乐章中分别体现了两个对立的观点。

第一乐章为b小调、3/4节拍,中速,典型的奏鸣曲式。紧接着八小节之后是呈示部的主部,小提琴分奏着颤栗似的音调,低音弦乐用拨弦奏出了机警又带有恐惧心情的深沉的节奏音型。

副部(44-105小节)转入G大调,结构采用单三部曲式。旋律优美而富于歌唱性。音乐具有明朗的色彩,突然,旋律中断休止一小节,却闯进了突强的和弦音响:弦乐一连串的上行震音、连续不安的切分节奏,宛如一种暴力在肆意横行(63一93小节)。继之,副部的核心乐汇在弦乐上连翻模进轮奏而达到高潮,呈示部结束于木管乐器无力的长音中,而弦乐组则徐缓地下行拨奏,转向了低沉的情绪。展开部的发展是以引子为素材做了戏剧性的展开,构成交响曲典型的展开部那种紧张的气势和力度, 它的内在潜力被发挥得十分充分,在中间也运用了部分副部主题的材料, 但引子主题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再现部(114-217小节)完整地再现了呈示部的音乐,副部由G大调换为b小调的关系大调。音乐旋律富有戏剧性色彩,舒伯特在这里充分运用了交响乐的发展手法。 


第二乐章是没有展开部的变体奏鸣曲式结构,呈示部的主部为E大调、3/8拍。由不完全再现的三部曲式构成。副部的旋律在c小调上奏出后又在等音大调上重复。当音乐进入再现部的时候,它的调性变化极为别致,主部的尾句转为A大调,副部先以a小调再以A大调变化反复,从而达到调性的统一。 


(二)音乐形象的塑造 

音乐形象的塑造笔者主要从两个不同的乐章进行分析。 

两个乐章分别所表现出的不同的音乐形象,整首交响曲总共长达20多分钟,虽然区别于一般交响曲四乐章的形式,这部交响曲很简洁,但是就这仅有的两个乐章,也丝毫不逊色。题材新颖,内容丰富,情感饱满,中心深刻。两个乐章不同的音乐,旋律鲜明,各有特色,但在它们各自的特色中,又有其发展的脉络,那种一丝一缕的、朦朦胧胧的关系,使得两个乐章交相辉映。 

  • 第一乐章乐曲通过低音弦乐齐奏的方式以一种非常厚实的声音进入,出现八小节的引子,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像是饱受苦难后的一种沉思与诉讼。

引子之后的主部出现的机警又带有恐惧心情的深沉的节奏音型。给听者一种压迫感,而且这种由远及近的压迫感随着力度的加重会在听众心中越来越深,反而会给听着一种期待感,期待着重生与光明,期待着未来。在这两种因素的引导和持续的伴奏下,由双簧管和单簧管齐奏出主部如歌如期的旋律。旋律的级进走向,使得乐曲起伏波澜,听到这儿,人们心中的压抑、苦涩似乎已无法隐藏,其后的旋律曲调也就应运而生了。G大调的副部,明朗生动,给人以生机感与稳重感。它先由大提琴继由小提琴奏出,那歌谣风的曲调、淳朴的和声、明亮的大调色彩,展示了憧憬美好的愉快心情。展开部像是反映人生幸福和痛苦命运的挣扎,充分体现了作者在当时悲惨环境中坚强的生活态度和愤世的情感。总的来说第一乐章所表现的两个主题,一个是洪水猛兽、一个又似急湍小溪;一个是暴风骤雨、一个又像是晴空万里。但是这不是两个矛盾冲突的对立面,而是作者对现实生活感受中的两个不同侧面。凄凉的申诉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它们展开的结果是一切的破灭。 

舒伯特《第八“未完成”交响曲》,斯托克夫斯基指挥


笔者对于这一乐章的理解是它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就是作曲家他本人。笔者认为,因为舒伯特在所处社会背景的影响下,一方面他饱受生活的折磨、家庭的压迫、世俗的轻视、战争的苦难,因此在他的内心深处是黑暗与恐惧;从另一方面,舒伯特又是一个极为乐观的人,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困难,他都不会逃避,都勇敢的去面对,他的心终归是充满阳光的。但这并不矛盾,或许可以这么说吧,每个人心中都有两个自己,一个是魔鬼,一个是天使。这一乐章所塑造的音乐形象,就好像是舒伯特本人内心中魔鬼与天使的结合。心中的魔鬼,沉闷、压抑、恐怖;心中的天使,象征着光明与未来。或许是作者故意设计的,魔鬼与天使的战争,天使并没有获得胜利,而是在挣扎中,被魔鬼逐渐吞噬。在这里,笔者个人的理解,通过对资料的阅读,笔者个人眼中的舒伯特是一个极为乐观的人,之所以这样设计,并不是对生活消极的态度,而是一种铺垫,为乐曲的发展打下基础。 



  • 第二乐章的音乐形象相对明确。整个乐章行如流水,布局和发展都舒缓自然。这一乐章的主题是一个旋律优美的典雅主题,由第一小提琴呈现,把听众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充满幻想的意境,给人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

笔者对这一乐章的理解是,这一乐章就好像一位生活中充满了荆棘的诗人,虽然在抗争中曾看到过光明,但是他在抗争后似乎看到了另外一条路,选择过平静的生活。由于这个乐章音乐干净质朴,行云流水,笔者所理解的是,这种生活,虽然没有荣华富贵,但却是自由与轻松的。   这首交响曲的两个乐章所体现出来的音乐内容正好是两个对立面, 痛苦与重生、挣扎与解脱的对立,集中的体现了舒伯特对现实生活的痛苦体验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舒伯特的音乐赋予了他的情感,他用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来美化现实。这部交响曲以抒情性与戏剧性相结合的音乐风格, 使作品富有独创性的艺术形式以及深刻的社会内容。 



三、该作品音乐形象的审美意义 

悲剧性是《未完成交响曲》的主要感情基调,以两个乐章不同音乐情绪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现实中不尽人意的痛苦挣扎的生活感受。笔者认为,这并非如此,作品虽说整体基调低沉,但是作者是一个乐天派,哪怕在他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他都没有想过放弃他的音乐创作。他的生活痛苦是事实,但是他并没有钻进这种痛苦,而是将他的生活经历渗透到音乐中,如舒伯特自己所说的:“我的音乐作品是从我对音乐的理解和对痛苦的理解中产生的,而那些从痛苦中产生的音乐将为世界带来欢乐 。”《未完成交响曲》的两个乐章正好反映了悲叹痛苦和希冀光明的两个侧面,展现了舒伯特“想歌唱痛苦的时候,痛苦又转变为爱”的内心情感。此交响曲以戏剧性与抒情性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富有独创性的艺术形式以及深刻的内容、在欧洲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为欧洲音乐的发展有着里程碑式的贡献。舒伯特在这部交响曲中生动的表现出浪漫主义的典型形象,开辟了一个新阶段,揭开了浪漫派交响音乐创作的新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