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励志谈:边缘型人格障碍

 昵称qhKGw 2017-09-03

一再对家人施暴、一而再闹自杀、无自拔的嗑药族,这些看似不同的问题行为,背后可能潜藏共同的病因:边缘型人格障碍。

这种最常见的精神疾病,有人称为「精神癌」,认为多半难有效治疗;医界最近尝试让这类病患与忧郁症患者一起接受团体治疗,发现竟有不错的改善效果。

周励志指出,边缘型人格障碍是指性格养成的行为模式,与环境规范有所抵触,导致情绪、行为、人际关系极不稳定,常莫名其妙地失控或情绪冲动难以自抑、翻脸如翻书,常合并有忧郁症、药物滥用等其他精神问题。

他举电影「致命的吸引力」中葛伦克萝丝为例,她在被男友抛弃后,千方百计地要报复,最后终于对爱人以刀刃相向;

已故香港影星陈宝莲经常情绪失控、失态,在公开场合突然拿刀片割腕,都可说是典型「边缘型人格障碍」行为表现。

根据美国统计,边缘型人格障碍发生率约1%~2%,患者为数众多,且女多于男。

周励志说,边缘型人格障碍可能导因于成长经验,如需求未得无法满足,不是自己要得多、就是别人给得少,或从小与照顾者的关系不佳,老觉得自己未被公平对待;

也有人主张可能源自血清促进素偏低等生理因素,也是肇因。

由于人格根深柢固、不易改变,这种行为要治疗并不容易,少则4、5年,多则10几年才能见效。

目前医界对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是以药物如抗忧郁剂、精緒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改善症状,但治本之道仍须采心理治疗,从行为学习、情绪管理等方面着手。

边缘型人格障碍一般采个别心理治疗,但周励志认为,东方人的人际网络较西方人密切,团体治疗或雪|比个别辅导有效;更特别的是,他让病患与忧郁症患者在一起,让这些自觉过得不好、动輒寻死的人知道,有人状况比他们更糟。

这种团体治疗从前年5月开始,一期为时3个月,患者每周聚会一次,至少1个半小时,至今已上百名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参与过,虽有人半途退出,但也不少人逐渐稳定下来,可建立较正面的人际关系,与病友彼此关心,到最后,他们留在团体里、以继续与人互动的需求,甚至大于被治疗的需求。

不过,周励志强调,要矫治边缘型人格障拟,必须患者自觉问题的存在,愿意接受帮忙,且不过于强调自我;而治疗要有效,也须先排除家庭问题、药瘾等其他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