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平樟湖“蛇节”:传承崇蛇民俗,重振闽越遗风

 静水深流JSSL 2017-09-03




樟湖是千年古镇,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樟湖商贾云集、人杰地灵、民风古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具有当地特色的蛇王节不仅历史悠久,且在全国都属罕见,堪称是崇蛇文化的“活化石”。


历史悠久的樟湖蛇文化


据史料记载,远古时期,闽北是闽越族人的主要聚居地,而当时的福建还是远离政治中心黄河流域的偏远之地,特别是闽北山区,毒蛇很多,在这种环境生活下的越人,可以说做到了知难而上,他们服从于部落领袖,敬畏蛇,把蛇当作是部落的图腾。这种原始图腾崇拜后来逐渐演变成民间信仰,即蛇神崇祀。


或许也正因为闽北多山,地理环境闭塞,长期属于半封闭状态农耕社会,造就了人蛇共存的生态环境,并将蛇神崇祀在福建省传承下来。蛇在古语中又被称为长虫,就以虫为义,把这里称为闽,后来也就演变成了福建省的简称。


樟湖水运发达,民俗文化积淀深厚,尤其是崇蛇文化历史悠久,至今仍保留着完整、古朴、原始的崇蛇活动。


樟湖人民信仰的蛇神属于一种水上保护神,而樟湖镇的别称又叫樟湖坂,“坂”在古越语里,就指“水边的村庄”,当地的老百姓依水而生、依水而长,却也为水而难。在过去,水上运输面临两大困难,一是滩险为患,二是蛇多成灾。仅就蛇多而言,中国目前已知毒蛇47种,福建就有27种,约占60%。毒蛇大多栖息在水滨林间,一遇人畜,就行攻击,若救治不及,顷刻毙命。闽地的先民闽越人为祈求人身平安,便以蛇为图腾,敬蛇、拜蛇,将蛇奉若神明。据樟湖当地老人讲,他们的祖先一旦遇到触礁翻船等灾难,其家人就纷纷赶到蛇王庙,烧香跪拜,祈求蛇神保佑船上的亲人平安无恙。


千百年来,崇蛇文化深深地烙进樟湖人的心里,成为樟湖人民的信仰和情怀。在樟湖镇至今还保留着原始、古朴的蛇庙,蛇又被称为小龙,当地人把蛇王庙也叫做“仙都龙窟”。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这天,都有四面八方的人赶到樟湖镇,为的是观看当地一年一次的乡土节庆——“游蛇神”。


搭好“文化台”


27日上午9时08分,鼓乐齐鸣,伴随着“鼓初严、鼓再严、鼓三严”的高唱,为期两天的2017年樟湖闽越崇蛇文化旅游节——敬奉蛇王祭祀大典正式拉开帷幕。



身着传统汉服的礼官绕祭祀台站定后,三眼土铳连鸣18响,全场肃立,身着传统礼服的执事、献官、陪祭官顺序就位。仪式上,上香礼、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等环节依次举行。最后,樟湖人民用特色的闽越风格舞蹈迎来了本次祭祀的主角——蛇王。


当晚在镇上广场,还展出了只有元宵期间才能看见的集镇六街蛇灯、新岭蛇灯、高州响尾蛇灯等一批具有传统特色的蛇灯。


28日的“游蛇神”可谓是樟湖一年中最热闹的庆典活动,吸引了一万多人前来观看,游蛇神活动还没开始,大街上已经站满了人。樟湖镇民早已准备好鞭炮、香烛,静静等待蛇神“降临”。



游蛇神活动一般提前一个月做准备,本地的成年男子都须出门捕捉活蛇,精心饲养一段时间。在七月初七这天,十几名男子带着这些蛇去游街。小蛇则以手握,大蛇则脱光上身,任蛇盘其身或缠其头。据说“游蛇神”这天,蛇都很温顺,一般不咬人,即使偶尔有人被咬伤,到蛇王庙中拿点香灰一抹也就好了。


整个“游蛇神”队列颇为壮观,首先放三眼土铳开道,然后鸣清道锣,过“肃静”、“回避”牌,其后还有号手队、兵勇队、彩旗阵。在各种仪仗队伍之后,人们抬着蛇龛,里面盘着一条最大的活蛇王;活蛇王之后抬着的是蛇神菩萨(张公蛇王、肖公蛇王、连公蛇王);菩萨之后紧跟着由男子组成的游蛇队伍。整个队列绵延近一公里,队列绕着街区游行,把每一条路都走到(也即把蛇王恩泽惠施四方)。镇上家家户户门户大开,在三尊蛇王神像驾前还备有香炉,神像所到之处,樟湖镇民无不焚香鸣炮、恭敬祭拜。


游蛇神活动结束后,下午3点30分,经过简单的焚香祭拜后,这些捕来的蛇将被放归自然。“这象征着我们樟湖人民渴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把这些蛇放回去,它们会保佑樟湖人民。”负责饲养这些蛇的张师傅告诉记者。


唱好“经济戏”


来自浙江的陈女士一家驱车数百公里,特地赶来参加这次的蛇文化节。“这一届的蛇文化节非常隆重,比上一次的好看。我们一家三口都是属蛇的,得知了这里举办蛇文化节,就一家人过来看看,旅旅游,领略一下闽北山区风光,还可以尝一尝樟湖当地的特色美食。”陈女士说。


据初步统计,为期两天的樟湖蛇文化节共吸引了近3000多名外地游客前来参观游玩。这对刚刚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樟湖镇来说,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


“樟湖的蛇文化在全国是仅有的,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蛇文化节的活动,吸引更多的外地人来此,让他们见识到我们樟湖的优美景色,更深入地了解樟湖。” 樟湖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英恩告诉记者。


被冠以“百里闽江第一林”的称号的“胡厝林”位于樟湖镇东北端,山顶海拔118米,面积百余亩,林中树木种类多达120余种,其中树龄最长的树木存活了近500年,百年树龄的有165株,还包括国家二级保护树种花榈木。园林三面临湖,通幽曲径盘旋登顶,峰顶之上还有始建于明朝的“万寿亭”和“千秋阁”。此外,大量保存完整的唐桥、宋景以及元明清建筑分布在樟湖各地,每年都可以吸引大批游客以及摄影爱好者前来。在赏景之余,游客还可以到风光秀丽、环境优美的牛戴帽生态采摘园,体验一下集生态、观光、游乐于一体的家庭农场。


目前,樟湖镇正致力于打造特色旅游业,依托其独特的自然风光、鲜明的民俗文化以及保存完整的历史古迹,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力度,不断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硬环境,构建突出地域特色的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本文来源:东南网,记者:王昱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