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暑益气汤治疗发烧案例

 万宝xmfq73j832 2017-09-03


 2014年8月治疗我的小孩伤暑发烧。



刘某某,男,9岁。发烧37.8°C,汗出,口干,神疲乏力,躺在沙发上不想活动。大便软,解起来粘滞不爽,解便后肛门有灼热感;小便黄,解起来灼热刺痛。舌红苔黄腻,脉浮弦滑有力而数,以三仁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杏仁10g  白蔻10g  苡仁12g  法夏8g  厚朴8g  通草8g  竹叶8g  滑石10g  芦根20g  冬瓜仁20g  炒二芽各12g

1剂。



上午开始服药,至下午三点后体温开始升高,到晚上升至39.7°C,汗出、口干、疲倦;大便不爽,小便灼热不减反重。

突然想起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暑》病一章中有几个用东垣清暑益气汤治疗伤暑发烧的医案。

我家小孩早产40天,素体脾肺之气不足,舌、脉、症状虽为有余之象,但是从实证治疗症状不轻反重,乃改弦更张,从清暑益气汤治疗:


升麻6g  葛根10g  黄芪8g  白参3g  炒二术各10g  神曲10g  青陈皮各8g  泽泻10g  当归5g  黄柏5g  麦冬10g  五味子5g  炙甘草3g 

1剂。


服完1剂,到第二天晚上,体温降至37.5°C,汗出减少,精神转佳,胃纳亦可。大变软,解起来爽快,小便刺痛消失、灼热感缓解。


考虑舌红苔黄腻,毕竟湿热为主,仍转回一诊三仁汤为主的处方,不料第三天下午四点过体温又升至39°C以上,才知道自己判断有误,急忙重配清暑益气汤,连服两剂,体温正常,诸症皆安。以甘淡实脾,稍佐芳化之法善后调理。


患儿 体脾虚,土不生金,故肺易虚 。遇夏季暑火刑金,口干、汗多、疲倦为肺气、阴两虚的表现。舌红苔黄腻,大便不爽,小便灼热为感受暑湿的表现。初诊惑于舌、脉,从暑湿外感实证治疗,故症状加重,体温不降反升。用东垣清暑益气汤体温下降,诸症缓解后,仍纠结于舌象、脉象,所以三诊用回一诊处方后,导致病情反复。之后再无疑虑,连进两剂而安。前人讲“湿热之病,脉无定体”是有道理的,此例如不考虑患儿体质并四诊合参,单纯只从舌脉辨证,容易出现错误。清暑益气汤补气、养阴、祛湿热三法同进,相得益彰,非常吻合患儿暑伤气阴又夹有湿热的病机,故用之疗效确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