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中国百位帝王(四)——汉景帝

 金色年华554 2017-09-03

身世履历

(一)公元前187年,刘启出生于代地(汉文帝未登基前的藩地)中都(今山西省平遥县),母亲是窦氏。原本刘启只是汉文帝刘恒的第五个儿子,窦氏也不是刘恒的原配,只是在刘恒登基即位前,其原配和四个儿子先后病死,刘启顺理成章的成为长子,并在刘恒登基后立为太子。

在刘启作为太子期间,吴王刘濞的儿子刘贤入朝觐见,一个是吴太子,一个是皇太子,刘启当然就承担起陪同游玩的任务。一天下棋,为输赢起了争执,两人都是少年心性,平时又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身份,不肯服输,刘启失手打死了刘贤。吴王刘濞是众多藩王里实力最强的一个,早有反心,文帝登基后,刘濞就从未进京觐见过,这次儿子也是替自己进京觐见,却被皇太子刘启打死了,如何能干。从此以后,刘濞对于中央派来的使臣倨傲无礼,文帝隐忍,想召他入京亲自排解,但是被以有病为由拒绝,文帝心想这还得了,藩王胆敢如此对自己无礼,也开始拘禁吴国派来的使节。但是由于双方都对对方有所忌惮,还没到翻脸的时机,所以此事双方妥协,不了了之。

由此可以看出,刘启和他老子的修养比起来差的太远,虽然是少年心性娇生惯养,但是由于一件小事不忍而差点坏了国家大事,这对于一个成功的帝王来说是致命的缺点。

(二)公元前157年,文帝驾崩,刘启即位,是为景帝。刘启在即位后并没有马上立太子,这也为后面后位迭变,储位变更埋下伏笔。

文帝生前有一宠幸郑通,文帝找人替郑通算命,算出郑通将来难免贫穷,甚至饿死。文帝心想我贵为帝王,难道还会让郑通饿死不成,就把蜀郡的严道铜山赏赐给他,文帝时民间可私自铸钱,郑通从此可以做富家翁了。当然,郑通为了报答文帝的知遇之恩,当文帝得了病痈,而且溃烂伤口溃烂,竟然吸允伤口除去败浓,文帝也颇为感动,便问郑通谁是最爱自己的人,郑通回答当然是文帝您的儿子了。文帝就让儿子刘启也来吸允伤口为自己治病,刘启哪受过这种罪,那个难受劲就别提了,当然文帝也只能就此作罢。刘启通过打听知道是郑通在作怪,从此嫉恨在心。

刘启即位,当然不会轻易放过郑通,收回铜山,并且诬陷他还有官债未还,弄得郑通身无分文,最终饿死,应了算命之言。可见刘启睚眦必报,心胸狭隘,没有乃父之风。同时这个故事也警醒后人,切莫投机取巧,热衷于财富功名,到头来可能转瞬成空,做人还是踏踏实实,不要为了攀龙附凤而龌龊了自己。

(三)公元前154年,爆发七国之乱。

晁错在刘启身为太子时就一直跟随,刘启即位,当然晁错也是接连升官,提拔到了三公(御史大夫)之位。晁错是一直建议削藩的代表人物,这也与景帝的政见不谋而合。适逢楚王刘戊入朝,晁错借口刘戊在薄太后丧葬时未能守制,终日淫乐,当加死罪,景帝充当好人,不忍加罪,只是削去楚王属地中的东海郡。然后依法炮制,先后削夺赵王的常山郡和胶西王的六个县。

吴王刘濞审时度势,眼看着马上就要削到自己的头上了,又加之自己与刘启的过节,只好反了。先是派使臣说服刚被削地的胶西王刘卬,立约反叛,然后自己又不放心,亲赴胶西(一直称病不朝,早有反叛之心)与刘卬面订同盟。由刘卬负责纠合齐、菑川、胶东、济南等国,刘濞说服楚、赵等国共同起事。

当时诸侯王共有二十二国,参加叛乱的是吴、楚、赵、胶西、胶东、菑川、济南七国,其中吴楚联军合攻梁国,胶西、胶东、菑川和济南合攻齐国(先与七国连谋,后反悔),赵等待吴楚兵至一同西进。景帝命周亚夫(周勃之子)领兵攻击吴楚联军,栾布救齐,郦寄攻赵,此二人统归窦婴节制。这晁错在七国起兵时建议景帝亲征,自己留在都中居守,此建议令景帝大为不满,景帝心想削藩是你的主意,到了打仗的时候你往后缩让我顶出去,同时,与晁错素有间隙的袁盎又公报私仇,劝说景帝除去晁错,以满足反叛七国“诛晁错,清君侧”的条件与吴国和谈。景帝这时哪管那么多,腰斩晁错并坐罪其全家。

然而诛杀晁错并没有带来七国罢兵。正在梁王刘武全力抵抗吴楚联军之际,周亚夫绕道蓝田,出武关,直抵荥阳,荥阳扼东西要冲,历来就为楚汉战争中的必争之地,周亚夫率先抵达荥阳,战争已经胜了一半。梁王固守国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只盼援军急速救援。周亚夫只是坚守不出,待到吴楚联军久攻睢阳不下转而向自己进攻,还是深沟高垒,坚守不出,暗中却派兵绕出淮泗,截击吴楚粮道。吴楚联军粮道被劫,人心惶惶,吴王刘濞和吴太子刘驹竟然抛弃大军只领亲卒数千独自逃走,楚王刘戊被围自尽,刘濞逃到东越被东越王所杀,吴楚一路叛军被平。山东四国围齐,也被栾布和齐王刘将闾合击杀败,各自逃回国中,四国诸侯王尽皆自尽。栾布还师汇合郦寄,水淹邯郸城,赵王刘遂无奈只得自尽。

七国之乱只历经三个月即被平息,吴国被分为鲁、江都二国,济南国被废除,不复置封。

(四)公元前153年开始,围绕着王储问题,后宫发生迭变。景帝原配是薄氏,只因她是太皇太后薄氏的侄孙女,戚谊相连,不得已被立为皇后,景帝一点也不喜欢她,更何况薄后也一直没为景帝生下孩子。长子刘荣被立为太子,薄后因为没有子嗣又不讨景帝喜欢,被无故废去,按理说,顺理成章刘荣的母亲栗姬,母以子贵,同时又得景帝喜欢,本应立为皇后,但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了个王美人,于是上演了一出步步惊心的宫廷闹剧。

这王美人本是民间人妇,名叫王娡,为了贪图富贵,还没和夫家离婚就被母亲送入宫中侍奉太子(未登基的刘启),这还不算,王娡的妹妹也被送进宫里,一对姐妹花共承雨露。王美人生下刘彻(鼎鼎大名的汉武帝),有许多瑞兆相应,为景帝所喜欢,但是刘荣为长子,栗姬又没失宠,景帝本应该即位即立太子,就因为这个原因,犹豫不决了三四年,在栗姬的催促下,才下决心立刘荣为太子,封刘彻为胶东王。景帝的胞姐馆陶长公主有一女名唤阿娇,要许配给太子刘荣,但是由于馆陶长公主平时老替景帝引荐其他嫔妃,惹得素性嫉妒的栗姬十分不满,竟不同意这桩顺理成章的婚事。这时王美人看准机会为刘彻求得阿娇,有了馆陶长公主这棵大树,可以设计搬倒栗姬并易立太子为刘彻。两人一心,经过一系列勾心斗角,景帝态度慢慢转变,最终竟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并将栗姬打入冷宫,不久即死,半年后,王美人被立为皇后,刘彻被册立为太子。原太子刘荣在任临江王期间因为扩建王宫侵占了文帝庙垣,被召入京中囚禁,并为郅都所逼,被迫自尽,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争夺王储的另一位则是梁王刘武,只因景帝一句戏言和窦太后的宠爱,妄图继任景帝之后,梁王刘武死后,景帝将梁地一分为五,从此断了诸侯王妄图为帝的野心。

(五)公元前141年,景帝驾崩,在位十六年,太子刘彻即皇位,是为汉武帝。

浅谈中国百位帝王(四)——汉景帝

主要功绩

(一)军事方面:平定七国之乱,这是分封制和中央集权的首次大规模武装冲突,详细过程见上文。

(二)政治方面:通过战争,进一步削弱分封诸侯国实力,加强中央集权。首先是削减诸侯王的封地,绝大多数诸侯王国仅领有一郡之地,其实际地位已经降为郡级,国与郡基本上趋于一致。诸侯王国领郡由汉高祖时的42郡减为26郡,而中央直辖郡由汉高祖时的15郡增加至44郡,使汉郡总数大大超过诸侯王国郡数。其次是收回诸侯国官吏任免权喝征收赋税的权利,仅保留其征取属地食租税的利益,这样使封王丧失领地的政治经济自主权,无力再组织大规模的反叛。

改革刑法,继汉文帝改革刑法,改笞五百改为笞三百,笞三百改为笞二百,进一步减轻刑罚。

(三)经济方面:继续执行文帝的休养生息政策,景帝即位伊始就下令将田租减掉一半,也就是将十五税一降到了三十税一。从此,这一新的田租税率成为西汉定制。

主要过失

虽然通过战争进一步限制了分封制的王权,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分封制和中央集权的矛盾。

在选择接班人方面,犹豫不决。确立王储是国家大事,本应即位后马上确定,但是景帝将此等大事裹进女人之间的争斗,立太子,而又无故废太子,对于接班人的资格完全不是通过对其能力的考察,而是通过对女人的喜好来决定。幸好并未酿成大乱,但是其竖立的反面典型对后世影响巨大,从此以后,宫廷内斗以及女色外戚乱政成为西汉政治中的一个突出特点。


景帝一生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平定七国之乱,然而首功周亚夫,还是文帝生前向他推荐的。景帝对于身边的人心胸狭窄,刻忌寡恩,郑通、晁错、郅都、周亚夫,甚至他自己的儿子刘荣,都是直接或间接死于景帝之手,而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无罪或者有罪也不至于死,但是最后结果都是悲惨的。这就注定无人辅佐的景帝过着碌碌无为的一生。景帝也许会振臂高呼“我是文帝的儿子,武帝的老子”,这的确也是唯一值得景帝自豪的事情,可能也许正是景帝的弱,反衬出文帝和武帝的强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