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中国百位帝王(七)——汉宣帝

 金色年华554 2017-09-03

身世履历

(一)公元前91年,刘病己生于汉宫,其母为王翁须,父亲是刘进,刘进是卫太子刘据的儿子。也就是刘病己出生的这一年,卫太子刘据裹入巫蛊之祸(详见汉武帝篇),自缢而死,与卫太子相关众人一并被诛,出生刚一个月,至亲之人却都已撒手人寰,由于刚刚出生,幸免于难,只是被收系狱中。廷尉监丙吉从女犯中选取两名民妇,轮流乳养刘病己,并亲自加以照顾。

平安过了几年,有术士进言武帝,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于是武帝派人欲将狱中人犯一并处斩,事情又为丙吉所阻挠。幸好武帝及时醒悟,知道天命不可违,下赦书将狱中囚犯免死。刘病己再次逃过一劫,丙吉不仅救了病己(从名字上看,两人也是上天注定的缘分),同时还救了狱中无辜囚犯,积德无数,故后累迁至相位并得善终,此是后话。通过这件事,丙吉知道不能再收留刘病己,京城也太凶险,只得寻访可以相托之人,病己的祖母史良娣(刘进的母亲)家,尚有史良娣的老母史贞君及兄弟史龚,遂送其至史家留养。

武帝死后留有遗诏,将刘病己送归掖庭(皇宫中宫女嫔妃居所)收养,由掖庭令张贺看管。张贺前为卫太子刘据舍人,坐卫太子罪罹受宫刑,其弟为当朝右将军张安世。张贺追念卫太子旧恩,格外勤养刘病己,并出资供其读书。待至病己成人,由张贺牵头并出资迎娶暴室啬夫(掖庭令下属)许广汉之女许平君。生活安定下来的刘病己向澓中翁学习诗经,闲暇时遍游三辅,以斗鸡走马做为消遣,同时留心市井风俗,对民间的百姓生活和吏治得失颇有心得,这为他将来登基执政提供了难得的社会经验。

(二)公元前74年,昭帝驾崩,年仅二十一岁,无子嗣,皇位空置。武帝在世之子只剩下广陵王刘胥,刘胥身壮善斗,与其同母兄燕王刘旦一样,觊觎皇位已久。霍光把持朝政,哪肯引狼入室,自寻死路,遂借口刘胥行为无道,武帝不使继承汉统,此时更无理由迎立为帝,昌邑王刘贺为昭帝侄,且刘贺祖母李夫人配飨武帝墓,昌邑王名正言顺可继承帝位,于是派出使臣迎立昌邑王刘贺。其实霍光立昌邑全然出于私心,其一,若广陵王刘胥继任,自己的大权必定旁落,说不定还有杀身灭族的大祸,不如昌邑王刘贺好控制,其二,上官皇后为自己外孙女,刘贺入嗣,其辈分相当,正好可升格为皇太后,宫廷内外全是自己的势力,皇帝也只能是个傀儡。

昌邑王刘贺,故昌邑王刘髆子,武帝孙,五岁嗣封父爵。狂纵无度,好游玩打猎,与驺奴宰夫为伴,其下属王吉、龚遂数次进谏,无果依然如故。刘贺听到自己即将登基的消息,狂喜,并与平时狎戏游玩的下人约定带到宫中共同富贵。王吉在刘贺赴京即位前劝说其勿轻言妄动,小心谨慎,一切国政俱归霍光处决,或能将来有所作为,刘贺仍然不以为意。在赴京路上,飞扬跋扈,强抢民女,登基之后,处于昭帝国丧期间,仍然荒淫取乐,纵情声色,龚遂等人劝阻仍然无效。霍光、张安世决议废除刘贺,联名百官上奏皇太后,弹劾刘贺荒淫无道,不宜继续继承汉嗣,皇太后准奏。就这样,只当了27天皇帝的刘贺被废除,回到原来的封地,其所带下属,除王吉、龚遂和王式(刘贺的老师)外,全部被杀。公元前63年,刘贺连原来的昌邑王的爵位也被削去,被贬为海昏侯,后又因为怨望朝廷,被削除食邑由4000户降为1000户,且死后子孙不得嗣封,直到后来元帝即位才恢复其侯爵继承权。2011年,在江西省南昌市附近开始挖掘的汉代大墓,于2016年被确认其主人正是刘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相关出土文物资料,亲自感受这跨越两千多年的亲密接触。

刘贺被废后,丙吉上书言刘病己通经术,具美才,可胜任帝位,群臣皆无异议。先封病己为阳武侯,后即帝位,是为汉宣帝。宣帝即位,尊上官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后位未定,群臣多建议立霍光小女为后(畏惧霍光权势,只得献谀),宣帝上演那故剑情深的故事,终于违拗霍光,立许平君(贫贱夫妻,自有真情)为后,只是承袭旧例,欲封后父为侯被霍光以后父罹宫刑不宜封侯所阻止。自此宣帝将国家大政俱委霍光,霍光假意稽首归政,宣帝不许,霍家子弟盘踞朝廷,霍氏一家显赫京城。

(三)公元前73年,宣帝开始正本朔源,为其曾祖母卫子夫、祖父刘据、祖母史良娣、父亲刘进、母亲王翁须议谥号,设置墓地园邑。第二年,下诏追崇武帝,应增加庙乐,群臣附和。只夏侯胜出来反对,因武帝征伐多伤士卒,竭尽国家财政,德泽不深,不够资格增加庙乐,丞相长史黄霸也同意夏侯胜,结果两人被系狱中,后被释放。宣帝通过这两件事,明确了自己汉统嫡传的身份,为日后亲政积累政治资本。

(四)公元前68年,霍光病逝,一直至公元前66年,宣帝开始逐渐发力,培养自己的势力,逐步减弱霍氏子弟对朝政的影响,最终根除霍氏家族,开始亲自执政。详细过程参见下文。

(五)公元前67年,立刘奭(为许平君所生)为太子,因许后为霍显毒死,之后霍后坐霍氏罪被废,太子无母,后位虚置,需立后以保护太子。公元前64年,宣帝选来选去,自己宠爱的嫔妃都有儿子,如果立为皇后,日后难免出现为己子谋利而陷害太子的举动,最后干脆择定王婕妤(无子)为后,母养太子。王后(因其父被封邛成侯,亦称邛成太后)性格温婉不争,正是养储人选。因为吏民上书屡犯皇帝名讳,特改名刘询,并全部赦免之前因犯名讳而获罪的人。

(六)公元前60年,后将军赵充国平定西羌先零部反叛,在金城(今甘肃省兰州市)由辛汤任护羌校尉统治西羌部落。同年,宣帝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建立西域都护府,郑吉任西域都护,开始正式统治西域诸国。

(七)匈奴部落内讧,各单于纷纷自立,内战连年,不断投降汉朝,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亲往帝都长安,俯首称臣愿做北藩,至此匈奴为汉朝所征服。

(八)公元前49年,宣帝病重,诏命侍中乐陵侯史高为大司马兼车骑将军,太子太傅萧望之为前将军,少傅周堪为光禄大夫,共同辅佐太子。同年,宣帝驾崩,太子刘奭继位,是为汉元帝。

浅谈中国百位帝王(七)——汉宣帝

主要功绩

(一)军事方面:彻底改变汉初以来对匈奴的被动和亲局面,匈奴从此臣服于汉朝。在西域建立正式军事行政机构,将西域纳入中国版图。至此,汉武帝穷毕生精力所未成的事业,半由天命半借人力,由宣帝完成。平定西羌叛乱,在金城设置护羌校尉防御西羌各部。

昭帝末年,匈奴因乌孙附汉,出兵击讨。宣帝即位后于公元前72年,发田广明、范明友、韩增、赵充国、田顺五路共16万兵马从东面攻击匈奴,以解乌孙之围,同时命常惠持节召乌孙兵马5万从西夹攻匈奴。壶衍鞮单于迁匈奴部众资产于漠北,使汉兵精锐无功而返,另一路乌孙兵则大胜,直入右谷蠡王廷内,擒获匈奴贵族,掳取牲畜70万头,常惠受封长罗侯。第二年,匈奴遣万骑攻乌孙,回军路上遇到大雪,生还者不及十分之一。趁着匈奴势弱,丁令攻其北,乌桓攻其东,乌孙攻其西,匈奴人口损耗十分之三,牲畜也只剩下一半,从此匈奴实力大减,从前依附诸国皆土崩瓦解。公元前68年,壶衍鞮单于死,传弟虚闾权渠单于,匈奴向来兄妻弟及,颛渠阏氏满望虚闾权渠单于继立自己为阏氏,哪知夫弟不悦自己,别娶她人为大阏氏,遂通奸右贤王屠耆堂,趁着虚闾权渠单于病死的机会,拥立屠耆堂为握衍朐鞮单于,尽杀先王贵人及子弟。自此,匈奴众王纷纷自立为单于,一直到公元前57年,匈奴共有五个单于,连年互相攻杀。公元前56年,呼韩邪单于(虚闾权渠单于子稽侯狦)击败其他四部,几乎要统一匈奴,然而其兄屠吾斯自立为郅支骨都侯单于,又赶走呼韩邪单于。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亲往帝都长安,俯首称臣愿做北藩,居光禄塞下,借受降城(今蒙古国南戈壁省巴彦布拉格瑙木冈县巴音布拉格古城址)为保障。

公元前72年,乌孙兵大胜匈奴,宣帝命常惠出使犒赏乌孙,回国途中,发诸国兵讨伐龟兹(曾杀汉使),龟兹王献姑翼(劝说先王杀汉使之人),常惠斩之。后龟兹王绛宾娶乌孙解忧公主女,于公元前65年赴汉朝贺,得赏赐并尚汉习俗,此后数次来朝,往来不断。车师地处匈奴控制区域,车师王乌贵与匈奴通婚,截断汉使通乌孙路。公元前68年,郑吉发兵欲攻车师,车师降,分兵300人屯田车师,匈奴来袭,郑吉率1500名渠犁屯田士兵救援,由于兵力较弱,退保车师城。宣帝命常惠发张掖酒泉骑兵击匈奴解围车师,匈奴兵退,郑吉迁移车师居民于渠犁,暂弃车师故地。公元前65年,莎车王弟呼屠征杀王万年和汉使,自立为王,煽动南道诸国叛汉,阻隔汉使。适逢冯奉世出使大宛,遂征发诸国士兵讨伐莎车,诛呼屠征,另立刹车王亲汉。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汉,罢废童仆都尉(匈奴日逐王控制西域的机构),宣帝于渠犁屯田附近的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郑吉任西域都护,从此匈奴势力被逐出西域,由汉朝统领。

乌孙王王岑陬死,其子泥靡尚幼,立其弟翁归靡为王,约定待子长大再让位于泥靡。翁归靡为其子元贵靡请尚汉公主(解忧公主侄女相夫)为妻。常惠送公主赴乌孙途中,翁归靡死,泥靡嗣立为王,元贵靡不得立,常惠携公主归汉。泥靡国人号称狂王,任意妄为,解忧公主和汉使密谋刺杀,不成,狂王逃逸。狂王子细沉瘦为父报仇,被西域都护郑吉逐走,宣帝命人医治狂王,仍王乌孙。翁归靡子乌就屠杀狂王自立为王。郑吉遣冯夫人(冯嫽,解忧公主侍女,后嫁给乌孙贵族)说降乌就屠,封元贵靡为大昆弥,统六万民众,乌就屠为小昆弥,统四万民众。

武帝时期,西羌被逐湟中。宣帝即位,命义渠安国巡使西羌诸部落,先零(西羌中最大的部族)乞求渡湟水以北游牧荒地,安国代为禀奏宣帝,宣帝不许,召回义渠安国严责其失职。羌人也不管宣帝是否同意,擅自渡过湟水,郡县长官不能禁止。公元前63年,先零部落与各个羌族部落酋长二百多人“解仇交质”,订立盟约,过了月余,羌侯狼何果派人到匈奴借兵,打算攻击鄯善、敦煌,以切断汉朝与西域的通道。公元前61年,宣帝再次派义渠安国巡使西羌,擅自诛杀先零首领30多人及民众1000多人。先零遂被激,攻击汉朝城邑,义渠安国率3000兵马守备被击溃,逃至令居。宣帝遣赵充国出兵讨伐,赵充国调集金城兵马万骑一边防御西羌,一边离间先零和西羌各部。宣帝两次欲发兵攻击羌人罕、开二部,赵充国上书劝阻,攻击先零部落的同时招降罕、开二部,先零民众也不断降服至万人,赵充国主张屯田静待先零自己瓦解。许广汉(宣帝的老丈人)认为屯田太缓,还请出兵讨伐,宣帝无奈,命许广汉、辛武贤、赵卬(赵充国长子)三路出击,三路杀降先零八千余人,赵充国按兵不动,不费一兵一卒,独得先零自愿投降者五千余人。赵充国再次上书请罢兵,先零只余四千部众,已不足为患了。果然没过多久,先零叛酋杨玉被部众所杀,全部请降,西羌战事平息。

(二)政治方面:根除盘踞宫廷的霍氏家族,加强皇权。加强吏治,建立晋级考核激励制度。宽刑律,平冤狱,促进社会平安稳定。

霍光为武帝死后的托孤大臣,自昭帝开始,一直是政府的权利首脑。昭帝时期由于皇帝年纪幼小,且信任霍光,政府所做的决策几乎全部出于霍光之手,逐渐养成其骄奢独断的习惯。大权在握时间一长,便想着维护和巩固自己的地位,试想谁会不贪恋权利背后的荣华富贵。只可惜霍光是出了名的不学无术,不知正育后人,正室死后,继立妒忌阴刻的霍显,上梁不正下梁歪,霍禹、霍山、霍云之辈皆不学无术之人,霍光死后不知收敛,徒知猖狂,岂能长久。

自昭帝驾崩后,迎立昌邑、废昌邑、立宣帝,几乎视皇帝为自己手中的玩物。宣帝刚刚即位,拜谒祖庙的路上,霍光骖乘即令宣帝不安,其倨傲的气场都超过了皇帝。宣帝立许平君为后,大违霍光本意,故许后父封侯也为霍光所阻挠。霍光妻霍显(婢女出身,继任前室),密嘱女医淳于衍药死许后。宣帝追查,为霍光所开脱,不了了之,并进己女霍成君为后。自此宫廷内外皆是霍家势力。公元前68年霍光死后,霍氏一门三侯,霍显扩建霍光坟墓,日游夜欢,与家奴冯殷私通(霍光未死时早已开始,好大的一顶绿帽),霍氏一家在京城横行。御史大夫魏相委托后父许广汉上书劾奏霍氏不法,宣帝开始策划搬倒霍家。霍山领尚书事,掌管文书的上传下达,宣帝免除吏民副封(吏民上书分为两封,由尚书先核查副封是否属实,如否,则搁置正封不奏)的制度,等于变相免去霍山的大权。魏相与霍家有隙,进为丞相,丙吉为宣帝恩人,进为御史大夫,至此,朝廷重臣已更换为宣帝自己的势力。宣帝立许后子刘奭为太子,封许广汉为平恩侯。霍后(想是苗人后裔)试图毒死太子,未遂,反而引起宣帝怀疑许后的死因。之后,宣帝又迁未央卫尉范明友(光婿)为光禄勋,羽林监任胜(光婿)为安定太守,长乐卫尉邓广汉(光婿)为少府,收回赵平(光婿)散骑都尉印绶,给事中张朔(光姐夫)为蜀郡太守,中郎将王汉(光孙婿)为武威太守,收还霍禹右将军印,阳尊为大司马。命张安世为卫将军,统领京城护卫,另使许、史两家子弟代为军将。自此,人事安排已经全部完成,纠劾霍家时有耳闻。霍氏当然不甘权力被夺,暗谋逆反,为人知悉,告发,宣帝先是命令抓捕,后又止捕,只因时机未到,暂且隐忍。公元前66年,宣帝又引入母族王家,一人封君,两人封侯。霍家岌岌可危,再次密谋由上官太后邀饮宣帝外戚和丞相,并乘机刺死废去宣帝,再次败露。至此宣帝忍无可忍,下令一体拿办霍氏家族。霍山、霍云、范明友自尽,霍禹腰斩,霍显遭诛,所有霍氏亲属连坐,诛灭上千家。霍后被废,十二年后迫令自杀。

宣帝亲政后,五日一听事,勤勉政事。在吏治管理上,对于地方最高长官如刺史、郡守、相等官员亲自问答考核,不仅考核其言,还要考核其行是否与言相符,合格者才可上任。这些官员相当于整个文官体系的中上层管理者,直接关系到政策下达执行的效率,不仅关系到一方的安宁与否,也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上述官员即便积有功劳、或有优异表现应该升迁,也不轻易提升调动,而是另外寻求对策,给良吏以物质、精神两方面的奖励和褒奖。如果时常调动就不会被其属下尊重,上下难以相安,如果实行“久任”制,百姓知其将长时期在职,就不敢欺罔上司,自然就会“服从其教化”。对治理地方确有优异政绩的郡太守,汉宣帝常用的奖励办法是:颁布玺书嘉奖勉励;在原有的薪俸基础上增加俸禄;赏赐金钱若干;甚至拜爵至关内侯,使之得以享受政治名誉与经济利益。在此制度下,出现一大批徇吏,如朱邑、龚遂、尹翁归、黄霸、张敞等。同时,低级官吏俸禄微薄,难以养家糊口,只能非法收敛民财,宣帝为百石以下的低级官吏增加俸禄百分之五十,以促进社会稳定。

公元前67年,宣帝增设廷平官职,专掌刑狱的评审和复核。公元前66年,又下诏废除了首匿连坐法,并下令赦免因上书触犯他名讳的人。公元前54年,宣帝派24人到全国各地巡查,平理冤狱,检举滥用刑罚的官员。

(三)经济方面:抑制土地兼并,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促进社会稳定。设立常平仓,稳定国家粮价,维护中小农民利益。

先后三次诏令把“赀百万者”的豪强徙往平陵、杜陵等地,而后将其土地或充为公田,或配给无地、少地的贫民。还把国家苑囿或郡国的公田,借给少地或无地的贫民耕种,使他们尽可能地摆脱地主的控制。继续奉行昭帝时期的轻徭薄赋方针。公元前73年,宣帝即位不久,就免除了当年田赋。后又对遭受旱灾、地震、病疾的地区,免除三年的租赋。公元前67年,他下令降低一直很高的盐价,减轻老百姓过重的负担。公元前66年,遇有父母丧事,免去徭役。公元前55年,他下令减少天下口赋。公元前52年,又下令减收全国百姓算赋钱,1算减30钱。公元前51年,又再次诏令免除当年田赋。

常平仓即由国家设置储备粮食的仓库(即现今的国家粮食储备),市场粮价低迷时由政府高价收购粮食,市场粮价高则政府低价出售粮食,维持粮价稳定,保护农民利益,同时增加粮食储备以备边疆军事使用,一举两得。

主要过失

重用外戚、宦官。

自吕后称制八年后,汉朝皇帝对外戚的任用始终小心翼翼。文帝对于外戚除了不委任朝政外,还特意使品行端正饱读诗书之士做外戚的老师,引导从善。武帝也是在死之前以防子幼母壮,不惜赐死钩弋夫人,以保后代政权的稳定。宣帝虽然重用外戚,是为了搬倒霍氏家族,培植自己的势力,但是霍氏灭族之后,大权在握,应该逐渐消去外戚执政的权利,锦衣玉食可以,参政不可,但是宣帝不仅没做到这点,反而在顾命大臣中安插进外戚史高,徒知讥笑太子懦弱,不知自己已为后代埋下祸根。

宦官在西汉前期也是没有政治权利,最多是宠幸,但是未参加政治。武帝重用中书省,晚年遭遇的刺客事件和防备中书权利过大,导致作为内侍的宦官从制度上有了从政的机会。而宣帝重用宦官肇始,宦官乱政不独为元帝之错(具体内容请参见汉元帝篇)。


宣帝未登基以前,少年时的经历对他作为帝王后的执政,可谓互有利弊。市井平民经历,可以了解更多民间百姓的疾苦以及官吏管理的缺失,这为他亲政后勤勉政事,改革吏治提供了生在帝王家不可能得到的经验。但是没有经过皇家的系统培训,且对宫廷内的险恶,宫廷对政治的影响缺乏判断,遂导致外戚宦官的乱用。宣帝统治时期,吏治清明,文治武功都达到西汉的顶峰。虽然匈奴衰败一多半是由于对皇家储位的不重视所导致的内讧,但是由于前朝积累和自身的努力,终于降服汉朝宿敌,同时也开创西汉最大疆域版图,完成武帝遗愿。在吏治、经济方面,也都优于前朝。盛极必衰,外戚和宦官的任用,直接导致西汉自宣帝以后开始衰落,当然谁也逃避不了自然规律,不能独咎于宣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