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铨(1682—1760)字衡之,号南苹,浙江湖州人。少时家贫,随父学扎纸花,二十岁左右,始从事绘画,并以此为生。其画远师“黄筌画派”,近承明代吕纪,工笔写花卉翎毛、走兽,以精密妍丽见长。其画作设色妍丽、赋色浓艳,极尽构梁之巧。画人物得不传之秘,亦擅长画仕女。注重写实,画风谨严工细,造型准确生动。创“南苹派”写生画,深受日人推崇,被称为“舶来画家第一”。雍正九年(1731)应日本天皇之聘,偕弟子郑培、高钧等东渡日本,历时三年,日人从其习画者颇多,日本江户时代“长崎画派”即在其影响下形成,尤以圆山应举最为著名。归得金帛散给友朋,橐仍萧然。沈铨归国后声誉大震,传至京城,朝廷下旨命沈铨作画上贡,乾隆七年作《花蕊夫人宫词意》受到好评。除此,沈铨还陆续为宫廷作吉祥寓意之画,由此沈铨及弟子童衡在中国画史上被称为宫廷画家。沈铨晚年寄居苏州,孜孜不倦地致力于书画艺术之研究,在乾隆二十七年八十一岁时,还能作《花鸟图》。
1762年沈铨逝世后,从子沈天骧守孝三年,继承画业,唯一入室弟子童衡离开沈宅,到新市明因寺为僧,闲余作画终老。沈铨把一生献给了绘画事业,在继承院体派传统的基础上,独创了强大的“南频画派”,在当时的江南独树一帜,有诗评曰:“江南高手谁第一,吴兴沈生世无匹”。传世作品有《五伦图》、《柳阴惊禽》、《秋花狸奴图》、《盘桃双雉图》、《松鹤图》、《梅花绶带图》、《鹤群图》、《松鹿图》等。78岁高龄所作的《双鹤图》,构图饱满,笔力雄健,被誉为晚年精品。沈铨事迹收录于清朝《国朝画识》、《画友录》、《清画家诗史》、《清朝书画家笔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