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需要通用的数字化 I/O 系统

 Seaci1katqf2br 2017-09-04

关于电驱传输技术的话题我们先暂告一个段落,接下来的几期,我们要再次回来谈一下之前讨论过的话题:I/O 通讯技术。


至于为什么说是之前讨论过的话题,一会儿后面会提到(相信看过之前节目的老观众已经猜到我接下来要说啥了)。



工业设备中会有大量不同类型的现场传感和执行机构,比如:各种传感器(温度、压力...等等)、限位、开关、阀门、气缸...。要将这些现场级元件接入设备(控制)系统,就必须使用与它们相匹配的输入输出模块(单元),这可能是电气自动化工作中一项最基本的工作了。


不过,这件貌似没啥难度的事情,做起来却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各种现场元件所使用的信号接口种类实在太多了,数字量、模拟量、RTU、热电偶、热电阻...。



首先,在设备 I/O 系统设计选型时,我们需要花费不少精力和工作量,去充分考虑 I/O 接口模块与现场元件的适配。例如:当有数字量信号输入时,需要考虑是 24VDC 还是 110/220 VAC;对于数字量输出,还得考虑是否可以通过模块直接驱动输出,还是需要使用继电器输出;使用模拟量信号时,又需要考虑信号类型是 4 ~ 20mA 还是 0 ~ 10V 或 -10 ~ 10V...



而在应用实施过程中,大量非标的 I/O 接线和现场元件的参数调整,又要消耗掉大量安装和调试的人工和工时。例如:大部分传感器和执行器的 I/O 接线使用的都是飞线,并且接线端口样式和布局都各不相同;调试模拟量信号时,需要进行量程适配,如: 10V 应该对应的温度是多少度...



即使设备已经顺利投入使用,在日常运营维护时,复杂的 I/O 系统会继续影响设备的生产效率。大部分传统的 I/O 接口模块,仅仅实现了基本的数据传输,并没有办法对现场元件(如传感器或执行器)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和诊断,所以当这些现场元件发生错误或故障时,我们往往需要消耗大量工时去对故障现象进行识别和定位;另外,传统现场元件的应用参数,通常只能保存在元件本体,这样,每次更换这些元件时,都需要重新设定参数,加上前面说的复杂的 I/O 接线,设备停机时间因此而被延长。



所以,尽管单个传感元件和执行器,看上去都很小,应用起来也都相对简单,但由于他们在设备中的数量大、种类多,对于传统的设备 I/O 系统而言,其集成和使用的复杂程度还是不可小视的。


怎么破?


其实,从上面的一些分析举例不难看出,传统 I/O 系统应用场景中的各种梗,其根本原因是源于现场元件多变的数据信号接口。因为不同类型的现场元件有着不同的数据信号接口,这使得,在设备系统输入/输出端口的使用上,也不得不搭配与之相对应的选项,可是这些“灵活”的选项,在面对日渐庞大的 I/O 系统时,简直就可以说是制造系统的重负。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有一种,通用的、不基于现场元件类型的数字化数据接口。也就是说,无论设备现场使用何种传感器和执行器,其与控制系统之间的数据信号接口都是一致的,不再区分什么数字量、模拟量、电压型、电流型.......。



基于这样的通用数字化接口,设备系统与现场元件之间传递的不再是面向端口的脉冲、电流和电压等电信号,而是与设备应用相关的面对应用对象的、有实际意义的数据值。例如:系统从现场传感器读取的,是已经经过现场解析处理过的、直接可用的数字化传感值,如:温度值、压力值...等;系统发给现场执行器的,是数字化的指令值,现场设备会根据此指令值自行完成相应的动作,如:位移、开关...等等。


可以想象,有了这种通用数字化接口,在设备 I/O 系统的选型和配置时,我们只需要专注于系统架构、考虑接入系统的元件分布和数量,而在 I/O 模块选择上基本无需考虑元件类型,尤其是不必为硬件端口类型而操心。这将极大缩短系统的设计周期。


接口的通用数字化,带来的 I/O 端口接线的标准化,将简化系统的安装接线;面对对象的数据处理方式,让元件应用参数能在设备系统中被集中配置和处理,这将缩短设备的调试周期。



另外,接口数字化后,可以在接口上传递的数据,除了元件的应用值,还可以有各种与元件应用相关的诊断数据,如工作状态、故障代码...,这将帮助我们在设备维护时快速识别和定位(潜在)问题点;借助这个数字化接口,还可以进行现场元件参数的备份和恢复,这样在更换这些元件时,我们就无需为重新设定参数而消耗设备停机时间了。


......


就是说,具备通用数字化接口的 I/O 系统,将能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包括设备集成和制造、生产运营...等各个环节,帮助设备效率和效能的提升。


目前市面上,这样的通用数字化 I/O 系统并不多,我们在今年年初时介绍过的 IO-Link 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个了。


那几期 IO-Link 的内容中,更多的是关于 IO-Link 技术实施细节方面的讨论,注意力放在了这项技术(产品)的架构样式、配置、以及实施...等方面。


本期,我们已经将这个话题重新打开,谈了,“为什么要有通用的数字化 I/O 系统”。


后面几期中,我们将继续展开,谈谈在设备的应用不同场景中,通用数字化 I/O 系统的价值。


mcrazy


以上内容纯属作者本人观点,如有吻合,纯属巧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