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立志养猪,放弃铁饭碗,用23年做出市值120亿的上市企业

 昵称xiE9b 2017-09-04

2017年的福布斯华人富豪榜上,除了科技巨头如马云、马化腾,以及地产大佬王健林、许家印等等重量级人物,还有一位低调的猪倌位列其中,他以净资产20亿美元的财富规模位居191位,再次成为河南首富。他是牧原股份的创始人秦英林。

牧原股份的创始人秦英林

从17岁起就立志养猪,秦英林为此放弃重点大学,舍了铁饭碗。23年来,他砌过猪舍,掏过猪粪,探索养殖模式,亲自带队研发技术,将现代化养猪模式做到了极致。从22头小猪起步,做出一个市值120亿的上市企业,秦英林成就了一个畜牧版的励志故事。

大学生放弃铁饭碗养猪  

1965年秦英林生于河南内乡,当地以种小麦为生,然而地少人多,农产品价格又低廉,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秦父不甘心,就在秦英林上高一的时候,拿出全部的800元家底,买了20头小猪,“应该比卖粮食强。”

没想到的是,由于不懂防疫知识,一场猪瘟下来,20头就死了19头。

父亲陷入绝望,伤心欲绝的表情印在了秦英林的脑海,他就此跟养猪杠上了,“处处留意养猪知识,连报纸上的一条小广告也不放过。”1985年,秦英林更是放弃保送河南大学的名额,而选择了河南农大,专业就是畜牧兽医专业。

河南农业大学

春季樱花小道,秋季银杏树林,4年的大学生活,秦英林如饥似渴,《动物生产学》、《动物传染病学》等20多门专业课,他门门优秀,解剖学更是考出罕见的95分,“农大历史上也没有那么高的分数。”

遗憾的是,1989年秦英林却阴差阳错被分配到了南阳一家食品公司,过起了喝茶打印看报纸的生活。日子久了,秦英林不时想起曾经壮志勃勃要帮父亲养猪的激情,他毅然辞去工作,回到内乡开始养猪,“住窝棚,打井、架电线、建水塔。”

1993年6月,田野金黄,麦浪飘香,秦英林的牧原养殖场就此建成,养了22头小猪。大学生放弃铁饭碗去养猪的新闻,立马在当地引起了轰动,省畜牧局的人还亲自跑到牧原养殖场进行考察。

用“知识”去养猪  

养猪的过程异常艰辛,一到夏天猪舍里全是蚊虫,加上不时发生发生的疫病,始终提升不上去的瘦肉率,秦英林忙得满头包。可毕竟是科班出身,看书查资料请教专家,钻研每一个细节,渐渐地,秦英林的养猪事业上了轨道。

为了让猪不吃瘦肉精还能长出更多瘦肉,秦英林在饲料上下了大工夫,他把厂子建在马山口,猪除了能喝上纯净的天然泉水外,还有当地的优质小麦、豆粕吃。

为测量猪的采食量、生长速度,看吃哪一种饲料长得快,秦英林先后用了10种不同的配方饲养,并针对保育猪、育肥猪、怀孕母猪、哺乳母猪等所处不同状态的生猪设计出6类32种饲料配方。

为保证猪舍的干净和资源的不浪费,秦英林还通过沉淀池和固液粪便处理机,将猪排泄的粪便进行处理,“液体发酵成沼气,沼液用于浇灌农田,循环使用,一举两得。”

为让猪保持心情愉快,秦英林还让猪睡上了钢丝床,并把小圈变大圈,“以前猪在小圈里根本活动不开,大圈就不一样了,猪吃饱了还能转悠两圈,肉质更结实。”

如此用心,焉能无果?到了2004年,秦英林的牧原生猪已经在河南小有名气,当年的销售量突破5000万元。

如今,牧原已经完全实现了生猪养殖工业化,猪舍建设标准化、生猪饲养批次化、养殖饲喂自动化、粪污处理机械化、生产管理智能化。该模式被业界称为“牧原模式”,已经成功复制到了十几个省的60多个县区。

把养猪做成一个幸福的产业  

在2008年之前,秦英林一头扎进养猪产业,钻研如何改良品种、改进栏舍、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对资本市场的事关注甚少。

2008年起,他对资本市场有了了解,意识到上市不仅是公司自我规范的过程,上市之后资本市场还可以为公司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这之后,“上市”一词正式进入了牧原的议事日程。

?

规范化过程中,让秦英林引以为豪的战略管理和环保经受了“鸡蛋里挑骨头”式的改进,“我们当时认为自己的管理水平、战略思路已经不错了,但是看到券商提供的案例,就脸红了,相比之下,战略上的思考、宏观的视角还是不够,看到不足,马上抓紧时间改进。”

牧原股份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2014年1月28日,牧原股份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市值突破300亿,秦英林身价扶摇直上150亿。到了2016年,秦英林饲养的生猪更是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真成了站在风口的飞猪,全年销售生猪311.39万头,营收突破56亿。走上资本市场的秦英林表态:要继续将养猪业做成一个幸福的产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