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爱书佳话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7-09-04





古代,书是文人墨客的宠物,爱书如命的人不胜枚举,有人往往为了一本书,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是以生命去孜孜以求。



明代有位藏书家毛晋,平生嗜好藏书,当时他为了得到宋版古书,在家门口张贴榜文曰:“有以宋椠本至者,门内主人计叶酬钱,每叶出二百;有以旧钞本至者,每叶出四十;有以时下善本至者,别家出一千,主人出一千二百。”告示一贴出,毛家门庭若市,来卖书的人络绎不绝,当时城中谚语曰:“三百六十行生意,不如卖书于毛氏。”


明代嘉靖年间藏书家朱大韶对书的感情更是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极富有传奇的色彩。朱平时喜爱收藏稀世古本,尤其是宋版图书,更是不惜一切代价去求取。据传,有一次他得知吴门故家藏有一部宋版袁宏后汉记,书中有陆游、刘须溪、谢叠山等名家手笔批注,朱非常想得到这部稀世珍本,于是便上门愿以万金美玉交换,屡遭拒绝;朱并未灰心,又去索要,主人见他多次上门缠住自己,得知其有一美婢,平时深得朱的宠爱,认为朱断然不会以她来换书的,便开玩笑地说:“先生若以府上美婢交换此书尚可,除此以外,纵然金山银山堆在我门前也不能换走此书。”谁知,朱一听大喜,马上就同意了。朱大韶的美婢临行前悲伤异常,在壁上留诗一首:“无端割爱出深闺,犹胜前人换马时。他日相逢莫惆怅,春风吹尽道旁枝。”朱见了此诗,不禁黯然神伤。


古代文人不仅热衷藏书,平时对自己的图书十分珍惜,说到爱惜图书的“典范”当推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据记载,司马光读书堂藏有文史书籍万余卷,司马光常常整日整夜地翻阅浏览,数十年从不中断,但书籍却完好如新,好像从未被翻动过一样。他曾多次教导他的儿子公休,做生意的人聚集钱财,有学问的人则收藏图书,应当懂得爱惜图书。他要求儿子在天气晴朗之日读书时,必须将书置于避开日光照射的地方观看,看书前必须先将书案清理干净,以茵褥衬垫在书下,然后才能翻阅;如果旅行途中需要看书,必须以方板托衬,不能持书阅览,更不可用汗渍的手去触及图书,以免污损图书;看完一页,要轻轻用右手拇指与食指面沿书边轻轻挟过,决不可以手指撮起,以免揉皱纸张;并告诫公休说:“今浮图老氏犹知尊敬其书,以吾儒反不乎?汝当志之!”


清代钱塘人郁礼,家中世代为官,藏书甚丰,但他仍不断寻求其它未备之书,一次他闻听离他家一里外的樊家主人谢世,家人出卖《辽史拾遗》手稿,郁礼以40两黄金购下,但令人遗憾的是中间缺少50页纸,郁整日求之不得,为之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一日鲍渌饮(知不足斋主人)在街上看到一僧人背着一个大废纸篓,从中取一张观之,原来正是樊家所弃辽史拾遗,于是将废纸全部买下,回到家中将纷如乱麻的纸一一整平拼接,正是郁所缺的那50页纸。鲍平时喜欢与其他藏书家互借图书抄录,平时与郁交往甚密,郁礼很快补到了自己所缺的书页,他大喜过望,终于了却了一桩心病。



古代文人常以自己拥有丰富的藏书而引以为豪。据《渭南文集》载,宋代诗人陆游晚年多病,仍不间断读书,以致家中书案上、地上、甚至床上到处是书,仿佛生活在书的海洋之中。陆游曾对人说:“吾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人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电之变有不知也。”因此他将自己的书屋称之为“书巢”,确实是恰如其分,十分形象。


明末清初,江左三大诗人之一钱谦益,家中有书七十三大书椟。为此,他非常自得地对人说:“我晚而贫,书则可云富矣!”他不视金银财宝为财富,而以自己丰富的藏书为珍宝,被人们传为佳话,但不久钱谦益的藏书不幸毁于火灾,其中许多是稀世孤本,这一场火灾实际上是江左图书的一大灾难,也是清代文化史的一大损失。


正因为古代文人学士对书饱含了无限钟爱的真挚情感,才使他们成为历史上一代学识卓越的人物。古人们爱惜图书,对知识无限渴求的精神,对于后人培养对书籍的真诚感情,提高读书的兴趣,陶冶情操,无疑是大有裨益的。(李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