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翡翠及其仿制品的鉴别特征

 靜蘆 2017-09-04


翡翠一词来源于翡翠鸟,这种鸟雄性呈艳红色称为翡鸟,雌性呈艳绿色称为翠鸟。由于自然界产出的翡翠多为绿色和红色,渐渐“翡翠”这一名词由鸟禽转为玉石的名称了。通灵欲滴的绿色,宛如烟霞的紫色,晶莹剔透的白色,无不体现了翡翠的魅力。清乾隆之后,翡翠开始大规模使用,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中国人对翡翠形成了浓厚的情节,每一件翡翠首饰无不融入了炎黄子孙的情感,翡翠是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近几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拥有一块称心如意的翡翠是每个人的梦想,但对于市场上这么多的翡翠及假冒翡翠产品使很多人都望而却步,不敢随意购买。


本文主要介绍翡翠及其仿制品的鉴别特征,希望对翡翠爱好者和有意购买翡翠的人群有所帮助。

 

1 翡翠的特征


1.1 基本特征


1.1.1 化学成分


翡翠中主要矿物硬玉的化学成分为NaAlSi2O6,可含有Cr、Fe、Ca、Mg、Mn、V等元素。翡翠的矿物组成不同,其化学成分亦有较大变化。


1.1.2 颜色


翡翠的颜色丰富,可有无色、白色、绿色、紫色、黄色、红色、黑色等。


1.1.3 硬度


莫氏硬度为6.5~7,比普通玻璃硬度大,通常有消费者利用刻画玻璃作为鉴定依据之一。


1.1.4 光泽


具有玻璃光泽,透明至不透明,在商业销售中,通常称透明度为“水头”。


1.1.5 结构


常见翡翠的结构有纤维交织结构,粒状纤维结构,斑状变晶结构等。

 

1.2 翡翠的品种(根据“地”分类)


1.2.1 玻璃种


透明度等级最高,水头最足,起莹,按字面理解就是透明的如同玻璃一样,老坑玻璃种可以说是最高档的翡翠的称呼,当然老坑玻璃种它本身也还是有高低中档之分的。


1.2.2 冰种


透明度和水头略次于玻璃种,顾名思义,像冰一样透明,质优者常被充为玻璃种出售,属于高档翡翠。


1.2.3 糯种


质地介于透明与不透明,就像煮熟的糯米,结构细腻。


1.2.4 豆种


豆种是一种非常形象的称呼,翡翠是一种多晶质集合体,如果组成翡翠的晶体较粗,比如大于一毫米就会很容易被肉眼看到,粗的翡翠晶体多数是短柱状,当这些短柱状晶体的边界很清楚时,看起来很像一粒一粒绿豆,所以叫做豆种。


 “十青九豆”可以看出豆种的广泛性了,豆种也可以进一步分为:冰豆、细豆、粗豆,所以高档豆种价值同样是不菲的(见图1~4)。


图1 玻璃种翡翠


图2 冰种翡翠


图3 糯种翡翠


图4 豆种翡翠

                             

1.3 翡翠的质量评价:


翡翠的质量评价可以从颜色、结构、透明度、净度、工艺、重量六个方面进行。


1.3.1 颜色


颜色是翡翠质量评价的关键。主要从浓、阳、正、匀、和五个方面评价。


浓:是指翡翠颜色的饱和度要高。

阳:是指翡翠的亮度要高。

正:是指翡翠的色调要纯正,不含其它色调。

匀:是指翡翠的颜色分布均匀。

和:是指翡翠的不同颜色分布要和谐。


1.3.2 结构


翡翠的结构是指其矿物颗粒的大小、形态及颗粒间的结合方式。颗粒细小,结合紧密的翡翠则显得温润细腻,是高档翡翠的必备条件。


1.3.3 透明度


翡翠的透明度又称为“水头”。行业中常用“水头长”、“水头短”或“一分水”、“二分水”来表示。翡翠越透明表明品质越高。


1.3.4 净度


翡翠的净度是指影响翡翠美观的因素,包括包体、裂隙、共生矿物的多少等。翡翠越纯净品质等级越高。


1.3.5 工艺


翡翠的工艺是指翡翠的选材设计、切割比例、雕刻工艺、抛光工艺等。


1.3.6重量


虽然翡翠的价值与重量没有直接关系,但在其他指标都接近的情况下,重量越大价值越高。

 

1.4 翡翠的保养


1.4.1 不要与硬物撞碰


虽说翡翠为硬玉,但也不是无坚不摧。翡翠如果受到硬物碰撞,也会破裂,大大损害其完美性和收藏价值。


1.4.2 翡翠挂件不佩戴时要放妥,最好是放进首饰盒里,以免碰伤


长时间不佩戴,要定期取出,放在水里一个晚上,以补充失去的水分,以免水头变干,失去原有的美观和价值。

 

2 翡翠的优化处理和仿制品


2.1 翡翠的优化处理


2.1.1漂白充填翡翠(B货)


严重酸洗的翡翠其颗粒之间出现较多、较大的缝隙,有的甚至呈疏松的面包渣状, 使得翡翠不可能直接使用,必须用一些能够起胶结作用的有机聚合物(如树脂或 塑料)充填于缝隙之间。


2.1.2染色处理翡翠(C货)


翡翠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颜色,颜色越是鲜艳浓郁价值也就越高,但大多数翡翠的原料都是白色或者浅色的。染色处理就是将原来这些白色或者浅色的翡翠,通过人为的方法将燃料染入翡翠,用来仿冒品质更好的翡翠,通常与漂白充填一起进行。


2.1.3覆膜处理翡翠


在切磨好的翡翠表面覆着一层有机膜,又称为“穿衣翡翠”,现在市场上很少见到。


2.1.4拼合处理翡翠


将两块或两块以上的翡翠,经人工粘接起来,给人以整体印象的处理方法。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处理方法。


2.1.5填充处理翡翠


利用有机胶填充到翡翠的外壳内,再利用包底镶嵌的方式遮挡,外观上看就是一件极为高档的翡翠首饰。通常是翡翠的戒面利用此方法(见图5~9)。


图5 漂白充填处理翡翠 

 

图6 漂白充填、染色处理翡翠


图7 覆膜翡翠


图8 拼合处理翡翠 


图9 填充处理翡翠


2.2 翡翠的仿制品


2.2.1绿玉髓


又称澳玉,为隐晶质集合体。颜色均匀,密度和折射率均低于翡翠。


2.2.2染色石英岩


将白色石英岩染为绿色,俗称“马来玉”,绿色染料沿颗粒间隙分布呈网格状,吸收光谱可见650nm吸收宽带,通常在滤色镜下变红。颜色一般较为均匀,密度和折射率都低于翡翠。


2.2.3绿色独山玉


独山玉是一种黝帘石化的斜长石。绿色通常不均匀,且呈丝状分布,纤维粒状结构,绿色在滤色镜下变红。优质的绿色独山玉在外观上极像翡翠。


2.2.4水钙铝榴石


绿色和黄色的水钙铝榴石在外观上与翡翠非常相似,也是商家进货时最易看走眼的仿品。水钙铝榴石是粒状结构,均质集合体,一般可见暗绿色或黑色斑点,绿色在滤色镜下呈红色。密度和折射率都高于翡翠。


2.2.5染色碳酸盐质玉


将白色碳酸盐染为绿色,绿色染料沿颗粒间隙分布呈网格状,吸收光谱可见650nm吸收宽带。颜色一般较为均匀,密度和硬度都低于翡翠。


2.2.6翠绿色软玉


主要是青海产出的翠绿色软玉,具有典型的纤维交织结构,结构细腻,油脂光泽,无“翠性”,颜色较为均匀。密度和折射率都低于翡翠。


2.2.7钠长石


又称“水沫子”,颜色通常为无色、白色,棉较多,可有飘蓝花,透明度好,与翡翠极为相似。钠长石玉为粒状结构,光泽略弱,密度、硬度、折射率均低于翡翠。


2.2.8石英岩


现在市场上可以见到一种结构相对细腻的石英岩玉,一般飘蓝花或整体全绿色。对于刚刚接触玉石的消费者来说,极难鉴别(见图10~17)。


图10 翡翠仿制品(绿玉髓)


图11 翡翠仿制品(染色石英岩)


图12 翡翠仿制品(独山玉) 


图13 翡翠仿制品(水钙铝榴石)


图14 翡翠仿制品(染色碳酸盐) 


  图15 翡翠仿制品(软玉)


图16 翡翠仿制品(钠长石玉)


图17 翡翠仿制品(东陵玉)


3 测试方法


3.1 折射率和密度


通过折射率和密度的测试,可以将绝大多数翡翠的仿制品鉴别开来。翡翠的折射率为1.66(点测法),密度为3.33g/cm3。绿玉髓、染色石英岩、石英岩、钠长石、翠绿色软玉、葡萄石的折射率和密度均低于翡翠。符山石和水钙铝榴石的密度与翡翠相当,但符山石折射率为1.71(点测法),水钙铝榴石的折射率为1.72(点测法)均高于翡翠。独山玉的密度一般低于翡翠,折射率值变化较大1.56~1.70之间。仿翡翠玻璃的折射率和密度一般均低于翡翠,但个别产品可能出现例外。


优化处理的翡翠一般具有和翡翠相同的或相近的折射率和密度,利用此方法很难鉴别。


3.2 紫外荧光测试


漂白充填处理翡翠(B货)、漂白充填染色处理翡翠(B+C货)在长波紫外灯下具有强蓝白色荧光。


拼接处理翡翠拼接处在长波紫外线下具有强蓝白色荧光。


3.3 放大检查


利用宝石显微镜观察玉石的内部结构和表面特征是鉴定翡翠、优化处理翡翠及翡翠仿制品的重要方法。通过对玉石的放大检查可以有效的鉴别翡翠。


在宝石显微镜下观察,天然翡翠具有良好的抛光表面,一般可见“桔皮”现象。结构略粗的翡翠,在反射光下可见“翠性”或“苍蝇翅”现象。在透射光或侧向照明时,可见翡翠的结构,一般为纤维交织结构或纤维粒状交织结构。


漂白充填处理翡翠(B货)是将翡翠原料经强酸浸泡,去除铁、锰等杂质,严重破坏了翡翠的结构。再在真空条件下,将有机聚合物充填于缝隙之间,既固结了翡翠,又加强了透明度。这样处理的翡翠光泽变弱,在反射光条件下,表面清晰可见纵横交错的“沟渠”或蛛网状网纹。在透射光条件下,可见结构松散,纵横交织的裂纹。


由于染色处理翡翠(C货)是将燃料沿颗粒或裂隙渗入翡翠内部,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颜色呈丝网状分布,在较大的绺裂处可见染料的聚集现象,这是鉴定染色翡翠最为直接的证据。此外一般市场上鉴定的染色翡翠都具有650nm吸收宽带。


覆膜处理翡翠是将一层有机物覆着于翡翠上,可见膜颜色均匀,光泽较弱,在显微镜下观察,局部可见膜脱落现象或局部可见气泡。此方法处理翡翠目前在市场上较难见到。


拼合处理翡翠主要常见于手镯饰品中,一般以中低档翡翠为主。主要是将开裂后的翡翠粘接起来,形成整体的效果。在显微镜下观察,拼接处明显存在胶体,且胶体的光泽明显低于翡翠,呈树脂光泽。由于胶体硬度低于翡翠,抛光后胶体表面明显凹于翡翠表面,并且胶体内部含有大量气泡。


填充处理翡翠是以天然翡翠为基础,加以填充而成,具有极高的欺骗性。在显微镜下观察翡翠的底部,可见胶体与翡翠存在明显的界线,胶体的硬度也明显低于翡翠,易被小刀刻划,且胶体内部存在大量气泡。


在显微镜下观察绿玉髓,颜色均匀,结构极其细腻,绝大多数可见晶格现象。


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石英岩和石英岩具有典型的粒状结构,且表面可见明显的点状凹坑。染色石英岩的颜色沿颗粒间隙分布,呈网状结构。


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碳酸盐,粒状结构,颜色沿粒隙富集。


在显微镜下观察独山玉,颜色分布不均匀,局部绿色部分呈斑块状,也往往具有白色筋分布,纤维粒状结构,一般透明度都较差。


在显微镜下观察水钙铝榴石呈细腻的粒状结构,表面光泽略强于翡翠,常见局部有黑色斑点。


在显微镜下观察钠长石呈粒状结构,可见多处有白棉现象。


仿翡翠玻璃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可见气泡和流动纹理。


图18 漂白充填翡翠长波紫外荧光


图19 拼接翡翠长波紫外荧光


图20 覆膜翡翠长波紫外荧光 


图21 天然翡翠“桔皮”效应


图22 翡翠的翠性 


图23 漂白充填翡翠表面沟渠纹


图24 漂白充填翡翠结构松散


图25 染色翡翠颜色沿裂隙富集


图26 覆膜翡翠膜脱落及气泡 


图27 拼接翡翠连接处可见气泡


图28 拼接翡翠连接处 


图29 填充翡翠的填充物


图30 玉髓的隐晶质结构及晶格现象


图31 染色石英岩颜色呈丝网状


图32 染色碳酸盐颜色沿粒隙分布


图33 独山玉绿色呈块状  


图34 水钙铝榴石的粒状结构


图35 钠长石粒状结构及棉絮



4 红外光谱测试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可以有效地测试天然翡翠、优化处理翡翠及翡翠的仿制品,由于他们之间的化学成分的差异,所反映处理的红外光谱特征明显不同(见图36~44)。

图36 翡翠的红外透射光谱 

图37 翡翠的红外反射光谱

图38 漂白充填翡翠红外透射光谱 

图39 独山玉的红外反射光谱

图40 钠长石红外反射光谱  

图41 和田玉红外反射光谱

图42 水钙铝榴石红外反射光谱

图43 石英岩红外反射光谱

图44 碳酸盐红外反射光谱


5 结语


翡翠在中国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国人对翡翠的喜爱甚于黄金和其它玉石,在古代“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比德焉”,并以玉的温润色泽代表仁慈,坚韧质地象征智慧,不伤人的棱角表示公平正义,敲击时发出的清脆舒畅的乐音是廉直美德的反应。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对于华人来说,拥有一块称心如意的翡翠是一种极大的愿望。但在珠宝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总有部分商贩出售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商品,使广大消费者上当受骗,损害了珠宝业的信用。对于消费者购买翡翠首饰,一定要到正规的店面去选购,同时要求商家提供鉴定证书及发票,以免上当受骗。


作者:朱红伟  程佑法  燕菲  孙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