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还能重振雄风吗?

 溪cd 2017-09-04


对电视这种传统媒体而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所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它不仅改变着从信息生产、传播到价值交换的整个生态链条,并在一种全新的价值链条上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技术、产品和服务。传统电视的封闭系统正在各个关键环节上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变。


一 内容的离散化:从“时间”思维向“空间”思维


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正在瓦解传统电视以时序为核心的内容组结方式,使得内容的呈现由固化走向离散。在这种模式下,作为电视最重要的信息传播资源的“时间”将逐渐改变其原有的意义,而“空间”将成为一种新的重要资源。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将共同作用于电视的内容呈现。


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平台上,以“时序”为基础的“频道”不再具有决定意义,“线性排列”将让位于“空间排列”。为了方便观众的选择性收视,电视栏目(节目)在时间上将日益碎片化,越来越多地以单条信息的形式呈现。然而这种碎片化并不意味着无逻辑的简单堆砌,空间上的再组合是凸显信息价值的关键。因此,在电视内容的编排上,基于价值时段资源的前后排序思维必须让位给基于版面视觉重点的空间思维。


二 传播的多级化:从一次传播到多次传播


传统电视的线性特征带来的一大后果就是传播的一次性,不可逆转、不可重复。而在新媒体平台上,电视信息的多次传播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这种多次传播的主体不再是电视媒体自身,而是电视信息的消费者:观众。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0年12月,中国网民数达4.5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4.3 % ,其中网络新闻使用率为77.2%,用户规模达3.53亿人,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网民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媒介之一。


随着网络技术和应用的飞速发展,新闻传播机制的变革加快。其一,手机上网、微博客等新兴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为用户上传信息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推动了互联网用户产生内容的快速增长;其二,网民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更加多样;其三,社交网络凭借用户间的交互性,在新闻资讯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了新闻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上,观众成为电视信息的一大传播主体,他们对电视内容的反复传播使其价值得以进一步提升,也使电视传播的效果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


三 接收的个性化:从共享到独享


作为一种共享的媒体,传统电视从内容到收看环境都有明显的集体主义特征。然而近年来,随着收看条件的改善(更多的电视机、更多的频道、更丰富的内容),观众开始寻求更加特定的、适合的内容。今天,随着获得定制的、个性化的节目和搜索内容的可能性的增加,一些观众正开始寻求完全个人化的收视体验。在这一过程中,电视已越来越远离共享煤体的功能,而成为个人独享的信息和娱乐媒体。这种个性化信息消费模式的形成,除了网民个人的主动获取外,社交类网络工具的迅速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推手。2010年,我国社交网站、即时通信和博客的用户增幅分别为33.7% , 29.5%和33 %,用户规模分别达到2.35亿、3.53亿、2.95亿人。“特别是微博客凭借平台的开放性、终端扩展性、内容简洁性和低门槛等特性,在网民中快速渗透。社交类网络工具除了在人际关系的建立、维系和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以外,其作为社会化媒体的重要性得以突显,普通民众成为新闻事件传播和推动的重要力量。而通过人际关系网络的选择性过滤推送到网民面前的信息,也就越来越具有个性化特征。

基于新媒体环境的电视传播模式


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颠覆传统电视的封闭传播模式。在越来越凸显观众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使电视信息的传播面临越来越离散化的可,这对于电视传播效果的控制、特别是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将带来新的挑战。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必须在寻找新的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重建自己的传播模式。作为一种已经发展了近一个世纪的传统大众煤体,电视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集中在两大方面:


其一,视听信息的采集和加工能力。电视首先是“看”的煤体。视觉影像是电视对受众最具说服力的传播手段。在长期的视觉传播实践中,电视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经验和实力,并树立了可信赖的品牌形象。在未来的传播中,电视必须在视觉传播方面的优势,将自己打造为权威的视听信息平台。


其二,基于媒介品牌的权威性。作为传统的强势煤体,电视在长期的信息传播历史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媒介品牌,并由此在受众中树立起权威性。这种品牌号召力应当有效地移植到新的传播模式中去。


围绕这两大核心竞争力,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传播模式可以从以下方面构建


一:基于空间思维的视听信息呈现模式


在时间思维下,传统电视的信息依时序单向流动,观众接收时受到时间、地点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新媒体条件下,电视视听信息的呈现必须以空间为思考点,实现由固定传播模式向移动传播模式的转变,为观众提供更便捷的视听信息接收渠道。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电信固话业务每况愈下,移动电信业务蒸蒸日上;另一方面,移动电视(主要是针对移动人群的电视,包括手机电视和各种交通工具上装置的电视以及楼宇电视等)业务蓬勃兴起。固定地点、固定时间“收看”电视的消费模式已成传统,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送看”电视的移动消费模式将逐渐形成。当然,“送看”有的是免费的,有的是需要收费的。传统电视如何适应这种业务模式的转变,关系到未来市场上的位置。


二:基于信息原创的视听信息整合模式


作为适应新媒体环境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内主流电视媒体基本都建设了自己的网站。但是,当前电视媒体的网站在影响力上难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核心特色不鲜明,视听信息优势和权威媒体的品牌优势均未得到有效发挥。


纵观目前国内电视媒体的网站,除少数电视台将大量本台节目视频上网外,很多电视台网站上视频信息极少。量少之外,电视媒体网站在视听信息提供方面存在的另一问题是整合不力、信息杂乱。有的网站视频信息不少,但大多淹没在形形色色各种样态的信息中,视听信息的特征不鲜明。而视听信息恰恰是电视台网站的优势,如果将其混同于一般信息中,显然是一种扬短避长的做法。鉴于此,电视台网站应当以自身原创信息为基础,有效整合他媒体信息,利用自己在视听信息采集和加工方面的独特优势,建设权威的、特色鲜明的视听信息网站。在信息高度膨胀的今天,门户网站大而全的信息建设模式已难显优势,相反,特色鲜明的少而精更具竞争力。


三:基于“电视台+受众”的视听信息多级扩散模式


与传统电视依靠媒体自身单向传播不同,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自媒体机能大大增强,特别是借助手机和网络社交工具,受众越来越兼具信息接收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角色,使电视信息在多次传播中实现了增值。当然,这种离散传播也存在效果难以控制的问题。这就需要电视台在本台、本台网站之外着力发现和打造新的信息“控制阀”。这些“控制阀”实际上是一个个信息集散地,它依靠受众自媒体的力量搜集信息并实施再分配。各种论坛、人际社交网站、博客、微博客、即时通讯工具等都在或多或少地扮演这种“控制阀”的角色。而在这中间,一批“意见领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专业媒体不同,人际社交网络中的“意见领袖”更有基于人际沟通互信基础上的亲和力与说明力。同时,这类网站或工具的用户多数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独立的判断能力,对于专业媒体、专家这些精英式的“意见领袖”在言论和信息上的垄断,他们往往存在逆反心理,而身边的“意见领袖”则为他们所信赖,其发布的信息和观点也更易被他们接受。人际社交网络正是利用了人际传播的关系圈,使信息尽可能以最大半径传播,再加上意见领袖的作用,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在电视信息的传播中,必须及时关注并利用这些“控制阀”及其“意见领袖”对信息的再选择、再加工和再扩散效应,形成“电视台+受众”的多级扩散模式。


四:基于视听特色的信息搜索服务模式


在信息迅速膨胀的今天,海量级、碎片化的信息增加了人们获取有效信息的时间和成本。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搜索引擎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应用。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3.75亿,年增长率达33.1 %。搜索引擎在网民中的使用率达81.9% ,跃居网民各种网络应用使用率的第一位,成为网民上网的主要入口。相比图文信息,视听信息在存储和检索方面的难度更高这也为专业视听信息处理机构的电视提供了机会。在目前这个市场基本处于起步阶段的情况下,专门针对视听信息的特色搜索服务无疑将成电视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



本文选自周勇教授发表在《国际新闻界》

2011年02期的论文

《电视会终结吗?—新媒体时代电视传播模式的颠覆》



瓦叔点评:


我们多次说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结合是一个非常频繁的考点。其中,平面媒体、电视媒体、广播媒体,我们都会提。其中,我们关注平面媒体比较多,电视媒体的未来我们提的最少,但这并不意味着电视媒体的新媒体化不重要,恰恰相反,电视媒体受新媒体冲击最大。为什么呢?


第一,电视媒体是原来的第一媒体,比起早已处于“低谷”的广播媒体来说,受到互联网的冲击,例如广告的瓜分,当然更多,更大。


第二,电视媒体的许多功能,被网络完美的替代了,例如你看到的电视节目,视频网站几乎与电视直播覆盖面一样大,甚至更大。一系列的网络电视、XX盒子出来,看上去是电视的延伸,其实是互联网的终端,这样一来传统电视更是难以为继。


第三,广电总局的一系列政策,看似保护电视,实际上却是倒行逆施,不仅妨碍了电视的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而且割裂电视用户和网络用户的关系,如果青年一代人被逼要在电视和网络中选择,有谁会选择电视而不是网络呢?用户好比沙子,强行握住只能流失的越来越多,我敢说,随着青年一代失去了电视环境的培养,再加上一大批电视人跳槽到互联网媒体,十年、二十年后今后的电视恐怕要更加糟糕。


话又说回来,虽然电视面临着种种挑战,但是也不是全无机会。其实这篇文章说的已经非常好,内容、渠道、终端、产业。发挥创作优势,加强内容,打造品牌,细分场景和受众,是电视媒体再兴的基石,加强渠道,尤其是线上渠道(与用户的互动,这一点湖南卫视做得非常好)。终端而言,从纯粹的信息播放屏幕,到多向度,多方位的全媒体服务提供者。产业而言,开发上下游,与电影、粉丝、周边等建立产业链。作为传媒大学的学生,这不仅是大家的考题,也说不定是以后工作后所要面对的问题呢。



如何写和阅读传播学论文,如何写研究方案,如何选择研究方法?

听方可成老师告诉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