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脸识别最大的问题已解决 A股不止有汉王科技

 梁兄_淘保 2017-09-05


人脸识别基本介绍


  人脸识别技术指的是通过比较人脸的视觉特征信息从而进行身份鉴别的技术,属于人工智能模式识别中的一种典型应用。相较于指纹识别、虹膜识别、DNA识别等传统的生物识别方式,人脸识别的优势明显,且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非接触性:人脸识别可以不接触人体,直接通过摄像头在一定距离内识别人的面部特征,达到辨别的目的,从而实现更大范围,更多方位的信息采集;


  2)非侵扰性:人脸识别无需被采集者配合也无需工作人员干预。另外,人脸属于暴露在外的生物特征,对人脸的识别采集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3)硬件基础完善:当前普及的智能手机均带有高像素的摄像头,同时伴随国内视频监控体系的逐渐完善,城市中高清晰度摄像头的密度逐渐增加。因此,相比需要特定采集芯片的指纹识别等识别方式,人脸识别的硬件基础优势明显;


  4)采集快捷简便:由于人脸识别对基础设施的低要求及非接触的采集方式很明显的缩短了信息采集时间,采集方式较为简单便捷。


  过去制约人脸识别应用的精度问题已得到较好解决。2014年之前,学术界取得的最好检测精度仅84%,2015年之后众多基于CNN算法的人脸检测器均取得了90%以上的检测率,目前人脸识别系统最高的正确率可达到99%以上,而人眼在同等条件下识别的正确率仅为97.52%,这意味着人脸识别精度已经超越人眼。


政策助推人脸识别快速发展


  随着人脸技术的迅速发展,识别精度及速度的有效提升为人脸识别在众多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2015年起,人脸识别的应用领域开始逐渐增多,从前期以门禁考勤为主,朝公安、交通、金融、教育、房地产、移动支付等多领域拓展。2016年至今,金融领域包括四大行在内的数十家银行纷纷将人脸识别产品引入各个业务环节,16年高考部分省份也采用人脸识别进行身份认证。


  技术的应用离不开政策的支持。2015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了《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远程开立人民币账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安全防范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人脸识别认证系统安全技术要求》等法律法规,为人脸识别在金融、安防、医疗等领域的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扫清了政策障碍。同时,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写入国家政府报告,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细分领域,我们认为未来人脸识别的相关政策支持力度将不断增强。


  市场规模方面,根据《2015全球安防设备市场报告》显示,我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16.7亿元上升至2015年的75亿元。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五年之内,国内人脸识别的市场规模可达到1000亿元。而根据国海证券的测算,人脸识别主要应用领域市场规模为:公安领域16亿以上、交通领域50亿以上、金融领域百亿级别、教育领域百亿级别,在不考虑大安防硬件存量市场的前提下,整体市场规模就达到数百亿。


人脸识别投资机会简析


  目前,在人脸识别领域,主要的市场参与主体可分为三大类:1)创业企业。这类公司主要基于技术优势轻资产切入;2)上市公司。这类公司更多是基于已有业务的前后端延伸;3)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这类公司综合优势明显,是前两者最大的竞争对手。


  创业公司方面:借鉴国海证券对人脸识别创业公司的梳理,不难发现,创业公司普遍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切入市场,通过融资获取资金,然后定位重点领域通过优势产品占领市场,并且安防、金融成为了一致重点发力领域。较为领先的公司如旷视科技、云从科技、商汤科技等。



  上市公司方面:相较于创业公司,相关上市公司的传统主营业务多与视频监控、视频传输或者云计算、大数据等业务相关,在渠道上已占据了一定的先发优势。为了尽早卡位人脸识别市场,上市公司多采取合作或者引入团队快速研发的方式获取核心技术。这类公司的竞争优势体现为普遍扎根行业应用市场,具备成熟的渠道及对行业需求较深的理解。




  互联网巨头方面:除了上述的创业公司和上市公司外,国内外互联网巨头,包括百度、阿里、谷歌等,也纷纷进军人脸识别市场。相较于前两类企业,互联网巨头在资金、品牌、技术等多方面竞争优势明显,在C端优势明显,更有可能率先打开C端市场。




  目前,我国人脸识别的主要落地项目集中在B端(商户端),C端市场还未充分打开。因此,我们认为,虽然A股相关上市公司的规模普遍较小,在业内也无绝对优势,但较于创业公司融资渠道更为丰富,相较于互联网巨头行业积累更为深厚,在人脸识别快速发展的阶段仍有望获得爆发式增长,投资者可积极关注!(研究员/鲁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