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 皮 竹 茹
汤
〖方源〗 《金匮·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 “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组成〗 橘皮二升(12g) 竹茹二升(12g) 生姜半斤(9g) 甘草五两(6g) 人参一两(3g) 大枣三十枚(5枚) 〖用法〗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歌〗 橘皮竹茹治呕逆,人参甘草枣姜益, 胃虚有热失和降,久病之后更相宜。 〖功用〗 降逆止呃,益气清热。 〖主治〗 胃虚有热之呃逆。呃逆或干呕,舌红嫩,脉虚数。
治法益气清热,降逆止呃 【方解】┌橘皮 苦辛温,下气止呕,调中理气┐ │ │ 降逆止呕,又可清热安胃。 君 │ │ └竹茹 甘寒,清热安胃以止呕。 ┘ ┌人参 镇守于中。补虚以扶正,一也;强太阴以退少阳,二也;合生甘草、大枣气阴双补,三也。 臣 │ └生姜 呕家圣药,合橘皮、竹茹以降哕逆。 佐 ┌ 甘草 ┐ │ │助人参以益气和胃,气阴并补,并调药性。 使 └ 大枣 ┘
橘皮竹茹汤的特点,非常平和,由于竹茹量较重,偏一点凉性,所以它起到益气清热,降逆止呃的作用。所以哕(逆)者,有很多看法,哕指的是呃逆。 从病机,用药这方面,要和旋覆代赭汤比。两个都是胃虚,一个有痰,一个有热,有热所以用竹茹来清泄胃热。橘皮、竹茹、生姜结合,起到和胃作用。因为胃气上逆没有实邪,没有强调实邪,和旋覆代赭汤不同。旋覆代赭汤证心下痞硬,有痰,所以它用半夏、生姜结合。化痰、散水结合,它又有实邪,橘皮竹茹汤是胃虚,有热,它没有反映实邪,所以它不用半夏。 配伍特点 补而不滞,清而不寒。(略偏一点凉) 用量特点 橘皮、竹茹需大剂量才能获效。大剂量是它本身范围内的大剂量。平时很多处方里,陈皮当臣药机会都少,多是属于佐药,临床用,当佐药,6~10克左右,竹茹更是这样,一般用量不会很大,但是在这个方里,要起到和胃降逆作用,量要比较大一些,所以不是这六个药背下来,开出来,药味对了,就能得到效果。还有一个量的涉及的问题。 运用 《医方考》:“呃逆者,由下达上,气逆作声之名也。大病后,则中气皆虚,余邪乘虚入里,邪正相搏,气必上腾,故令呃逆。脉来虚大,虚者正气弱,大者邪热在也。是方也,橘皮平其气,竹茹清其热,甘草和其逆,人参补其虚,生姜正其胃,大枣益其脾。” 丁 香 柿 蒂 汤 〖方源〗 《症因脉治》:“呃逆乃胃气上逆之证,成因甚多,本方所治乃虚寒之呃逆,病起于久病或误治,损伤脾胃阳气,中阳不振,胃气虚寒,失其和降之职,寒阻气逆。” 〖组成〗 丁香(6g) 柿蒂(9g) 人参(3g) 生姜(6g) 方中人参,现代临床可改用党参。 〖用法〗 水煎服。 〖方歌〗 丁香柿蒂人参姜,呃逆因寒中气伤, 温中降逆又益气,胃气虚寒最相当。 〖主治〗 虚寒呃逆。呃逆不已,胸脘痞闷,舌淡苔白,脉沉迟。 〖功用〗 温中益气、降逆止呃。 〖病因〗 胃气虚寒,胃失和降所致。 【方解】 ┌丁香──温胃以行滞气 君 │ └柿蒂──降逆以止呃逆 臣 生姜──温中降逆 佐 人参──补中益气 ◆合而用之,能使寒散气行,胃虚恢复,则呃逆可止。 【运用】 2.若兼气滞痰阻者,可加半夏、陈皮以理气化痰;胃气不虚者,可减人参。 3.神经性呃逆、膈肌痉挛等属胃中虚寒者,可加减使用。 应用要点 【文献摘要】 《成方便读》:“夫呃逆一证,其 声短促,连续不断之象,虽其证有火有寒,皆能所致,然无不皆自胃腑而来者,以胃气下行为顺,上行为逆,或邪搏胃中,则失其下降之令,即上出于口而为呃矣。 昔人有谓肾病者,究竟脏气不能上至于口,必因于胃而出也。亦犹咳之一证,虽有五脏之分,然亦总不离开肺也。方中以丁香温胃祛寒,补火生土;柿蒂苦温降气, 生姜散逆疏邪,二味皆胃经之药;用人参者,以祛邪必先补正,然后邪退正安,且人参入胃,镇守于中,于是前三味之功,益臻效验耳。” 【附方】 总 结 ①越鞠丸为治气、血、湿、食、痰、火六郁轻证而设,以治气郁为主。本方不配化痰药而能治痰郁者,因气郁则湿聚痰生,若气机流畅,五郁得解,湿邪得去,则痰郁亦随之而解,故方中不另配化痰之品。 ②半夏厚朴汤中半夏配厚朴,一散痰结,一行气滞,共为君药,有相辅相成之妙。方配苏叶者,以其芳香行气,既可理肺化痰,又可舒肝散郁,而非散表外寒之用。 ③瓜蒌薤白白酒汤方中瓜蒌配薤白,具宽胸涤痰、通阳散结之用,是治胸痹、胸痛之要药,白酒辛散温通,行气活血,增强薤白行气通阳之功。 ④厚朴温中汤配伍以温中行气而除满为重点,方用草豆蔻者,既助君药厚朴行气消胀、燥湿除满,又协干姜温脾暖胃以散中寒。 ⑤苏子降气汤组方体现了标本兼顾、上下并治、以治上为主的特点。方用苏子配半夏、厚朴、前胡,降 气祛痰、平喘止咳,以治寒痰壅肺之上实为主,再以肉桂配当归治肾阳不足之下虚的喘咳。其中当归又可治咳逆上气,并非专为补养营血而设。但全方性偏温燥,且 以治实为主,故肺热痰喘或肺肾两虚之喘,均不相宜。 ⑥定喘汤中体现散收配伍的药是麻黄与白果。麻黄宣肺散邪,白果收敛肺气,二药相伍,白果之收,可防麻黄耗散肺气;麻黄之散,可制白果收敛恋邪,相反相成,且平喘止咳效用大为增加。 本方与苏子降气汤均有降气、祛痰、平喘之功,均可治疗喘咳,但运用有别。苏子降气汤降气作用较定喘汤为强,偏于温化寒痰,兼有温肾纳气之效,故临床常 用于寒痰阻肺、肾阳不足之上实下虚喘咳证;本方于降气之中寓宣散,兼宣肺发表之功,偏清化热痰,无温肾之力,临床常用于外寒束肺、痰热内蕴之喘咳证。 ⑦旋覆代赭汤是为胃虚气逆、痰浊中阻之呕、呃、痞而设,临床运用应与橘皮竹茹汤、丁香柿蒂散相鉴 别。三方均有降逆止呕、补虚益胃之功,均可治胃虚气逆的呕、呃 ,但旋覆代赭汤长于化痰,橘皮竹茹汤长于清热,丁香柿蒂散长于温中。故旋覆代赭汤多治痰阻气逆之呕吐,吐涎沫,苔白滑,脉弦而虚;橘皮竹茹汤多治虚热气逆 之呕呃,干呕无物,舌嫩红,脉虚数;丁香柿蒂汤多治胃寒气逆之呕呃,伴胸痞、舌淡、脉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