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学说的网络世界连载】孔子的“仁”与“礼”的关系

 昵称16177767 2019-12-26

《孔子学说的网络世界》(连载之二十五)

五、孔子的“仁”与“礼”的关系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能够充分展示“仁”的就是“礼”和“乐”。刘宝楠《论语正义》:“《儒行》云:‘礼节者,仁之貌也;歌乐者,仁之和也。’礼乐所以饰仁,故惟仁者能行礼乐”。非常深刻的表达出礼乐与仁的关系,即:“仁”是礼乐的精神实质,礼乐是“仁”的表现形式。

《论语.八佾》: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孔子思想中的“礼”是在当时“礼崩乐坏”的情况下,将“仁”的思想内涵,注入其中,才使传统的礼乐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孔子当时曾感叹:“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意思是:“礼呀礼呀,只是说的玉帛之类的礼器吗?乐呀乐呀,只是说的钟鼓之类的乐器吗?”经过孔子阐释的“礼”,则大有深意存焉!

《史记.礼书第一》:“礼由人起。人生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忿,忿而无度量则争,争则乱。先王恶其乱,故制礼义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于物,物不屈于欲,二者相待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故礼者养也。”

用现在的话说:礼是由人产生的,人生而有欲望,欲望达不到则不能没有怨忿,忿而不止就要争斗,争斗就生祸乱。古代帝王厌恶祸乱,才制定礼义来调理人的欲望,满足人的需求,使欲望对于物质不会穷求,物质也不致因欲望太大而枯竭,让物、欲二者相应地协调增长,这样礼就产生了。所以,礼就是调养的意思。

《史记.礼书第一》接着讲:“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则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天地是生命的本原,先祖是族类的本原,君主与导师是国家治理、安定的本原。无天地那里会有生命?无先祖你我如何能来到这个世上?无君主和导师,国家怎能得到治理?三者缺一,则无人能安。所以,礼上敬事天,下敬事地,尊敬先祖而隆遇恩师,是礼的三大根本。

《礼记.仲尼燕居》:子曰:“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不能《诗》,于礼缪;不能乐,于礼素;薄于德,于礼虚。”子曰:“制度在礼,文为在礼,行之,其在人乎!”

孔子说:“所谓礼,就是道理;所谓乐,就是节制。没有道理的事君子不做,没有节制的事君子也不做。如果不能赋《诗》言志,在礼节上就会出现差错;能行礼而不能用乐来配合,礼就显得单调呆板。如果道德浅薄,即便行礼也只是一个空架子。”孔子又说:“各种制度是由礼来规定的,各种文饰行为也是由礼来规定的,但要实行起来,却是非人不可呀!”这段话,正好印证了《论语.泰伯》中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论断。

在《礼记.仲尼燕居》中孔子还阐述了礼的作用:

子曰:“礼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伥伥其何之?譬如终夜有求于幽室之中,非烛何见?若无礼则手足无所错,耳目无所加,进退揖让无所制。是故,以之居处,长幼失其别;闺门,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序;田猎,戎事失其策;军旅,武功失其制;宫室,失其度;量鼎,失其象;味,失其时;乐,失其节;车,失其式;鬼神,失其飨;丧纪,失其哀;辩说,失其党;官,失其体;政事,失其施,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失其宜。如此,则无以祖洽于众也。”

孔子说:“礼是什么呢?礼就是做事的办法。君子一定有要做的事,那就必定要有做事的办法,治理国家而没有礼,那就好比瞎子走路而没有助手,迷迷茫茫不知该往哪里走;又好比整夜在暗室中寻找东西,没有烛光能看见什么?如果没有礼,就会手脚不知该往哪儿放,耳朵不知该听什么,眼睛不知该看什么,在社交场合是该进、该退、该揖、该让就全都乱了套。这样一来,日常生活中长辈、晚辈也就没大没小了,大家庭内部几代人也失去了和睦,朝廷上的官爵也乱了秩序;田猎和军事训练也毫无计划;行军打仗也没有了军纪、军规;宫室建筑奢华无度,铸量鼎不讲究规格式样;调五味不考虑春夏秋冬;乐曲乱吹一通;车辆的制造也不依规矩;祭祀鬼神的规格错乱;丧事办得不哀伤;论辩无人响应;百官的职守混乱;政令不知该如何施行,无论怎么做,抬手动脚都出毛病。这样一来,就没有办法融洽社会大众了。”

在个人的修为上,孔子告诫弟子,也不要忽略了礼。

《论语.泰伯》: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孔子说:一味恭敬而不知礼法就会很辛劳;一味谨慎而不知礼法就会胆小怕事;一味勇敢而不懂礼法就会闯祸作乱;心直口快而不知礼法就会尖刻伤人。

“礼”在实行的过程中,掌握不好又会导致繁文缛节,孔子有很好的见解。

《论语.八佾》: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了个意义重大的问题啊!就礼仪而言,与其奢侈,宁可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周全,宁可哀恸悲伤”。在这里,孔子似乎没有正面回答林放的问题,但仔细琢磨,孔子还是明确解答了礼的根本问题。这就是,礼节仪式不仅仅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根本上要体现“仁”的内涵。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仪式上,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和感情上体悟礼的根本,明辨“礼”与“仁”的关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