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龚志桂:和山有关的记忆里最为高逼格的事情是.....

 刘政人性本恶 2017-09-05

原标题:《砍柴

作者:龚志桂

在山言山,靠山吃山。山,是童年的后花园,游乐场,是第二课堂,更是生活的依靠。

砍柴,那是我记忆里最为高逼格的事情,没有之一。

山里的孩子,四五岁就要上山砍柴了。柴刀是儿童能拿得起挥得动的,我们偶尔也用大人的,证明自己力气大。一般来说,对于柴刀,农村孩子都有特别的情结。除了平常保养要磨得雪亮锋利外,还要随时拿来做小工艺的,比如木雪车,木剑,木枪,只要从哪本连环画上看到有什么好的东西,小伙伴们都会琢磨着自己用刀子砍来木头,自己一刀一刀雕刻,拼制。

一不小心,在自己手上腿上砍上几刀是常事,也没有什么创可贴给你止血,更谈不上用什么药,一般就是自己吐口唾液,或者顺手扯几根不知名的草嚼碎捂在伤口上。其实,砍伤什么的,也没有什么痛不痛的,如果农村的孩子手上腿上没几个刀伤的,都不好意思和小伙伴一起玩,那只证明你是个不做家务的懒虫。我偶尔有几次偷懒,结果被父母骂成“懒得出猪屎”,意思是很懒很懒,只能像猪一样被人喂着,只知道吃喝拉撒。

柴刀,是吃饭的家伙,也是有血的感情,不能丢,更不能不管。要是丢了柴刀,那简直比要被罚几天不吃饭还要更严重。

老家是乔木型山区,灌木很少,杂草丛生。在农村,烧饭做菜煮开水都是用木柴或者干草,木柴自然更好,燃烧时间长,火旺,添柴少,一根木柴要顶几捆干草。

所以,树枝是砍柴的重点对象。

在乔木型山区,资源是多,但也并非可以随心所欲。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中期,老家附近的枞树杉木之类的,只剩下稀稀拉拉几根,这几根,也都只剩下几个树尖上有树枝了,稍微下面一点的树枝都全砍光了。往往,爬树上去时,够不着砍不到了,或者是还总得留几根枝条让树活着,待来年长出新枝。

农村里都是自己的自留山,砍树枝是不能砍到别人家的地盘上的。如果被人家发现了,不但要没收,还要骂一架才会收场的。大人忙于农活,不可能每天都溜达到山上去巡逻,小伙伴砍柴砍过界也经常发生。不过,都是左邻右舍的,故意为难几个孩子的事倒也少见。

要砍树枝,你得学会爬树,农村里的娃几乎天生会爬树。就连我家妹妹也轻巧得很,一棵碗大的树,她也能爬到树尖上。有时还能用相邻几棵树的树枝编成空间秋千,空中摇床,休息休息一下。

杂草与杂木也是农村的柴源之一。那时,我背着个竹篮,要走出好远好远才有柴砍,附近一公里之内,杂草杂木几乎被削光了。对的,只要晒干能烧的,差不多都被砍走了。

背篮与纤担

年纪小的,装柴的工具大多是背篮,通常是请村里的蔑匠专制的,针对每一个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孩子。一根麻绳将一个竹篮串起,背起来,拿着刀,就可以出门了。背篮的用途远不止于此,装啥都可以,砍柴是这个,割草是这个,装其他东西也是这个。这就是一个筐,什么都能装。

年纪稍微大一点,不能用背篮了,因为装得太少了,一篮子湿柴,树枝的话最多就是二三十斤,要是杂草,才几斤,晒干了,烧不了几天,不划算。

这时,纤担管用了。农村里都这么叫,这与扁担是有区别的。扁担一般是用木头或者竹子做的,扁形的,两头稍大一点,用来担一些有绳子的箩筐与能用绳子绑定的物件。而我们小时候用的纤担是用小树或者木头做的,圆形的,两头尖尖的,直接插进柴捆里,再挑着走。

纤担的长短一般与个子是要协调的,太长了,不适合小孩子,太短了,就不适合担大捆的柴。大人根据自家小孩的身高与力气,进行调整。再长大一点,一般都自己动手做纤担,乐趣还不少。

晒柴

砍柴,一般都是湿柴,背回来要晒干才能用。除了日常用柴外,一般家庭都要储备过冬的木柴。夏天是砍柴的最佳时节,农村小孩的夏天尤其是暑假,没有城里人想像的那么舒服,城里人以为农村的小孩夏天很好玩,可以下河洗洗澡,小溪抓虾蟹,田里捉泥鳅,泥塘吊麻拐,月下捉迷藏之类的。这些都有,也确实好玩,但最苦恼的还是要砍柴,砍柴。

一般来说,每天都是有任务的。比如,上学期间,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砍柴,完成一篮或者一担柴后才能做作业,去玩其他的。暑假,每天早中晚各一次,没有价钱可讲,否则,别想好好吃饭。

为了完成任务,做一个邻居经常点赞的小朋友,你得一大早就起床,跑山上找柴砍,回来铺开晒干,再收好,或者储藏起来。中午如此,下午如此。开明的家长一般只要你完成任务,哪怕你一上午完成了一天的任务,也是可以的,那么,中午下午就不用晒成一条黑泥鳅回来。我有幸通过谈判,也基本如此,累一个上午,舒服一下午。

湿柴是要晒干才能烧的,薰腊肉倒是需要用少量湿柴,这样薰出的腊肉才有草木清香,吃起来特别香、甜、爽,那才是地道的农家味道。

湿柴有时不是一两天能晒干的,不时还要翻,在大太阳天,干得就快点。柴晒干了,散柴直接用来烧饭做菜,大堆成捆的树枝或者木柴,要码起来,留待冬天雨天使用。农村里都有柴房,或者有堆柴的地方,放在干燥不潮的地方就行了。

烧柴

农村的灶台或者火坑,那是有讲究的。也有专人从事这项工作,请请灶神,算算黄道吉日啊,因为灶台对农村来说太重要了。但一般来说,村里头谁都会做。灶台的主要原料就是泥砖、石灰、水泥之类的,很容易找到。只要搭成一个放锅放炉子的的洞,周围用泥砖围起来,把缝隙用石灰或者水泥糊上就行了。在地上做火坑更容易,挖个四方或者圆形的洞,房梁上吊个索钩,用来挂上锅子或者壶子就行了。

柴房里有柴垛,与灶台一体的,烧饭做菜时,将干柴点上火,架上锅,哔叽哔叽的柴火之声中,一锅好饭好菜就做好了。可能很简朴,很土,很单一,但农村里,不管谁坐在灶台或者火坑边时,都是幸福的,都是有滋有味的。只要有一日三餐,就够了,谁会在乎有没有肉有没有鱼呢?在乎的,这样的日子天天有,就可以了。

现在很多城里人喜欢到农家吃饭,或者去农家乐吃柴火饭,主要是因为柴火饭菜里有股木柴的清香与醇厚的泥土气息,让人食指大动,当然有的是口欲之念,有的却是思乡之情。

前两年的五一,我回老家时,曾试图去山上采蘑菇,熟悉的路径没有了,全长满了树与草,前前后后树木葱绿,野草闲花怒长。我对身边的女儿说,爸爸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这里还是有路的,树也只有这里十分之一多。要是以前像现在这样,我砍柴也不用跑几公里之外去了。

再去熟悉的路径扯小笋,野竹漫山遍野,小笋多如牛毛。母亲对我说,出门时,顺手扯几篮子小笋,吃不完的,全晒干了,做成了小笋干,用来蒸扣肉、下火锅绝对是美味。女儿拿着一大桶的泡子对我说:爸爸,爷爷家里这么多草莓,比长沙的草莓小些,但要好吃得多。我说,这可是爸爸小时候经常的加餐啊,吃不饱饭就靠这个小草莓的。

晚上,父亲亲手炒了个新鲜小笋炒蛋和几个坛子菜,端着米酒,说,现在多好啊,你们日子要好好过啊。

是的,日子还得好好过啊。


编辑:胡苏

责编:谢雨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