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热静冷案 卓某,女,62岁,2009年3月17日初诊。主诉:腰胁冷、一动就热、不动就冷半年。腰胁冷,动则热静则冷,一旦卧床则如风吹,因而心烦。大便不干,尿清,纳眠可,尺关脉沉细无力,寸脉微浮,舌淡苔滑。诊断:动热静冷(阳虚、阴阳失调)。桂枝加附子汤,加干姜:桂枝30g,白芍30g,生姜20g,大枣20g, 炙甘草15g,制附片60g先煎,干姜60g。3剂,水煎服。2009年3月24日复诊,动则热静则冷大减,腰胁冷稍有缓解,补诉平时汗多,舌淡胖,脉沉弱而寸浮,加重扶阳归肾:桂枝30g,白芍30g,生姜30g,大枣20g,炙甘草15g,制附片100g先煎,干姜60g,鹿角胶粉10g冲,龙骨20g。 3剂,水煎服。2009年3月31日三诊:腰胁冷、卧床则冷消失,汗多减少,仍稍感动热静冷,上方加砂仁15g,4剂痊愈。 按:经曰:动则生阳静则生阴。阴阳失调、虚阳浮动,运动时阳气扰动,而安静时阳气不足,因此动则热静则冷。用桂枝加附子汤,再加干姜,扶阳和阴,药中病机,初诊大效。复诊诉腰胁冷稍有缓解,加鹿角胶温肾填精,加附子至100g,辅以龙骨砂仁导阳归肾,共10剂而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