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嘲笑别人的小小善意,真的会令你显得高贵么?

 昵称46605876 2017-09-05

你的朋友圈前几天也被“小朋友画廊”刷屏了吧?

和所有的刷屏事件一样,最初的集体参与之后,立即会迎来质疑、引来“反转”、引发各种热点推送,但这次,我一篇都不想点开看。

可是,即使不点开,光看标题你大概也能猜出异论的方向:“画作到底是不是自闭症儿童亲手画的”、“活动是不是在借机敛财”,以及最后矛头当然指向了参与刷屏的你我——“呵呵,一元钱换一个晒爱心的机会。你们这些廉价的爱心婊。”

关于活动本身,我绝不质疑。由政府背书的国民公益日、由腾讯公益平台联合民政部认证的合法公募机构发起的公益活动,根本不必担心它的合法性、公开度与善意。至于那些冷眼旁观甚至恶言相向的人,我只想问你们一句:批判别人也许带有私心的善举,真的会令你显得比较高贵么?

到底是参与公益的初衷比较重要?还是参与公益获得的成果比较重要?

这次参与“小朋友画廊”刷屏的,有我一个朋友。他不但掏了那一块钱,还不依不饶地找到了这个项目在北京通盈中心的实体店,买了一张复刻画——他其实对所有公益项目都很热心,不止这一次,也包括之前某几次真实发生过反转打脸的朋友圈刷屏救助事件。

他是每一次都被追热点的文章讨伐的“爱心婊”,次次中枪。但,也许你应该听一下他的故事——

他曾经供职于某个大型事业机关。某年评职称,几个候选人业绩都差不多,他的人事领导偷偷给他指了条明路:我们单位和山西某县政府合作了一个爱心项目,你认领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资助他学费,资助周期最低三年。这个可以给你的操行加分。

为了那个职称,他立即就认领了一个当地孩子。反正每年资助的费用也就是800元到2000元不等,他觉得很值。

后来,每年一到春节和中秋节的时候,他就会收到那个山西孩子邮寄来的成绩单或者核桃花生之类的干果。信里会写:大哥哥,我没让你失望。

资助到第三年,他的任务完成了。但,那个从未见过的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了隐隐约约的亲人。谁会想到真的有一个人得到了自己的帮助并一直记挂在心上时刻在认真回报呢?于是他选择了继续资助下去。

六年过去,那孩子考上了北京的大学。他们终于见面。印象中脏兮兮的、脸上有两团“农活儿红”的山里孩子,居然长成了俊朗的少年模样。少年一见他,要跪,他一把扶住少年,自己先大哭出来。

所有人都以为他是感慨、感动,而他事后对我们说:他是羞愧。当初他是出于一个多么自私的目的去做了这个事,如今他不配得到这么崇高的感谢。

而我们一个朋友对他说:没关系,重要的不是你怎么想。重要的是,你确实随手改变了别人的一生。

回到“小朋友画廊”这件事,令反对者不断纠结的还有画作本身——这些画是自闭症小孩亲手画的吗?如果不是,这就是欺骗!

是不是一提起公益、慈善、弱势群体,就一定要抬出苍天有泪的悲惨身世、作出楚楚可怜的下跪姿态,你才愿意捐助?如果弱势群体不肯声泪俱下地乞讨,他们就不值得被帮助了么?

以前在杂志社的时候,有次保洁阿姨不小心打翻了女同事的水杯,弄得存着新稿子的电脑立刻死机黑屏。那女同事出了名的牙尖嘴利不饶人,保洁阿姨忙不迭地道歉,没想到她倒一点不急,反而安慰阿姨别紧张,自己还有备份。

到了晚上,我看她加班重写那篇根本没备份过的稿子,顿时很好奇。

她笑了笑,说:原本也想发火来着,但看她的样子一下子想起了另一个人,突然就不忍心了,都不容易。

她说那时候她还是个职场新人。每天挣扎在理想与现实间,觉得怀才不遇,但又很识时务地勤勤恳恳加班。加班次数多了,她发现了保洁阿姨的秘密——带着三岁的儿子一直偷偷住在公司保洁间里,已经两个月了。

起初,保洁阿姨很慌张,担心她告诉经理,因为这违反了公司的规定,肯定要被解雇。但我那同事只是当做没看见,事后也绝口不提,倒不是因为怜悯,只是觉得事不关己,何必较真。没想到,又过了两个星期,保洁阿姨就被告发了,就在经理当众训斥她的时候,有人帮着说情,提到她丈夫刚刚因病去世,她一个外地打工的,收入微薄,孩子也没去处,怪可怜的;又说她平时干活利索,任劳任怨,应该讲点情面。

事情当场反转,众人又纷纷同情起来,闹到最后,居然连工会也介入了,直接在公司官网上开始号召捐款。

保洁阿姨作为事件主角,从难堪到尴尬,一直搂着一脸惶恐的孩子,红着脸,不发一言。直到两天后,工会领导把捐赠的钱交到她手上,再合影留念,她始终都很抗拒,但又不知道如何表达。

后来,这位年轻的保洁母亲还是主动辞职,临走前把捐款留下了。

我问,再后来呢?

女同事神秘一笑:后来,她奋斗不息,坚持不懈,终于混成了一名化妆师,正经说也是一个白领了呢。

啊?——我很惊愕。

女同事伸个懒腰继续埋头赶稿,一边飞快打字一边揭开谜底:是我介绍她给认识的化妆师从助理开始做起的。像这样有骨气讲自尊的人,你遇到也会想帮一把。她缺的不是怜悯、不是短暂的关注、而是自食其力的机会。这样的帮助,比起一沓钱来说,更容易让她接受——人家好手好脚,又不是乞丐。

是的,“她”们只是遇到了一时的困境,并未向任何人乞讨——有时候,真正的帮助,不是流着眼泪的同情,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而是给予有尊严的援手。

就像这些自闭症关爱机构拿出来交换你捐助的画作、就像生活在云南偏远地区贫困白族母亲做出来卖给你的扎染围巾,你也许并不需要,依然是出于救助的目的买下了这些东西,但,对于这些受助人来说,她或他却会感觉到自己依然是个“有用”的人,依然可以凭双手为自己谋求一生,于是,会更加坚强地活下去。

说起来,我也是个“爱心婊”——我一直在救助流浪猫狗。然后现在网上有很多人告诉我,喂养流浪猫、资助流浪猫绝育的都是爱心婊,必须要把它们送去人道毁灭,否则就是为了满足自己想象中的慈善名媛假爱心,而加害自然环境和别的人类。

我不知道这样的观点是不是真的经得起推敲,我能做的,就是继续顶着“爱心婊”的锅,照顾我身边能发现的流浪猫狗(我所在的小区对流浪猫都很友好,全都送去做了绝育,以及我们也试图领回家豢养,但最后这些野惯了的猫还是跑了出去,自由穿梭在邻里之间。),每年定期资助亲力亲为照顾流浪猫狗的人士,一直在为腾讯公益平台的“护佑流浪猫狗回家路”捐款。

我也许是不懂科学的爱心婊吧。但每次看着家里收养的两条流浪狗,院子里每天来晒太阳翻着肚皮让我撸的几只流浪猫,我宁肯被骂,也绝不同意把它们送去人道毁灭。我愿意一直照顾它们,它们一直欢快地活着,这样就很好。

年少的时候我们都觉得能改变世界,桀骜、犀利、看不惯成人世界里的谨小慎微与委曲求全。等年纪稍微大一点,经历了一些事故,看过了一些故事,就开始积攒愤怒,或者是渐渐安于无能为力,每日不是丧气满满,就是闭目塞听。

事实是,我们做不了拯救世界的英雄。还在跟自我命运殊死抵抗的我们,也没有能力轻易改变别人的命运。但,我们始终可以向需要帮助的人、乃至生灵,小小地,施以援手。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只是随手一个举动,你也许挽救的是另一个人的一生。

如今的慈善与公益早与曾经的不同,曾经要卖惨、要由政府发起、甚至要强制有能力的企业和个人带头捐助,而现在早已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既然我们能通过新媒体、社交平台迅速有效地交互一切资源,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把新的技术与传播手段用于慈善和公益呢?

就像我一直关注并参与的腾讯公益的“99公益日”,以及引发争议的“小朋友画廊”(这其实也是今年99公益日期间的一项活动),用最新的技术手段在社交平台引爆公益话题,让那些原本没有公益概念的用户出于好奇、出于虚荣、出于任何心态都好,而主动积极参与转发。有趣的参与形式大家喜闻乐见,自发引起的传播及募捐效果又额外喜人,参与者开心,需要被帮助的群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资助,这不是很好么?

谁规定做公益和搞慈善,就不能快快乐乐、时时髦髦、花样百出地做?

也许以后还有“摇摇养猫”,手机摇一摇,你就可以看到附近已经被救助、等待被收养的流浪猫狗,然后“摇”一下就能捐助并观看猫狗直播甚至可以申请带回家;也许以后会有贫困母亲一针一线制造的微店,在线购买她们的刺绣、扎染与手工鞋垫;也许以后每个人只要合理合规申请就可以在腾讯公益平台发起自己的公益项目,为你想要帮助的任何人和事,呼唤全社会的力量……这些都是公益的未来,时时在线,人人互联。

永远是那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

要知道,世界从来不是靠一个人拯救的。我们一起,每一个人的小小善意,每一次的小小努力,重复叠加,彼此推进,终会改变潮水的方向。

须知,再小的个人举动也可以成为人间的大爱。但想要这个世界好起来,首先,你自己要先动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