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敬的内在效果 我们上一次解读“敬”的时候说明了,向内的心理上,要做到“专静纯一”内心专一、宁静,浑然一体,对待自己的内心,跟抱着一个月大的孩子挤公交车似得,精神上紧不得、松不得,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状态呢?
其实就是《中庸》这部书中强调的“诚”。曾国藩总结的四论,第一条是“慎独则心安”,我们已经讨论过了,“关心你自己”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但是“关心你自己”不代表做得到“真正关心自己”,慎独就是要求每个人别光会傻乎乎地自尊心旺盛,还要把注意力转向自己的内心深处,向内心探索,向内求,这样自爱的心理行为,就能转化为自强的心理动力。
下一步的问题就立刻来了:通过“慎独”走上自强道路之后,自强的效果一定好吗?会不会原地踏步?会不会走上歪路?怎么确保自强道路的畅通?《中庸》这部书告诉中国人,转向自我之后,还要保持坦诚面对自己、真诚面对自己的心态。别自己哄着自己玩,自己骗自己自我欺骗是没用的。只有坦诚地面对自己,坦诚面对自己当前的不成熟、坦诚面对自己心灵的缺憾,自己灵魂中的问题才会一一暴露在理性面前。
怎么做到坦诚?鲁迅说要“真的勇士要直面惨淡的人生”,《中庸》说要“直面惨淡的灵魂”,这种正视问题、认真负责、专注肃穆的态度,就是“敬”。
“主敬则身强”不是说天天装逼就能身体健康,而是说,天天认真对待自己的灵魂,就会确保自强的人生道路畅通,乃至身体强壮的道路都畅通。 2 打开心眼的价值 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世界除了空间东西南北上下的方位不同,整个世界,还是一层一层的,就好像洋葱,是可以一层一层向里面剥开的。我们人类这种动物和其它动物不一样,其它动物,它所生活的物理世界是怎样的环境,它就怎么过日子。而我们人类这种动物,不但能够适应环境过日子,而且能够通过理性引发行为改造环境。人类的生活,拥有着一层一层的面目,从人类的层面看、从社会的层面看、从国家的层面看、从民族的层面看、从区域的层面看、从群体的层面看、从个人的层面看,整个世界,拥有着完全各自不一样的意义、属性与价值。
我们是只能看到我们生活于其中这个充满厄运、颠三倒四、是非混淆的物理社会呢?还是能够看见在这个无聊的世界底层充满了价值、意义与光辉的新世界呢?世界还有很多层,看不看得见?全看我们是否拥有智慧的心眼,靠什么张开智慧的心眼?当然这里面有很多技巧,也可以进行各种训练。其实,我们“有书国学”就是尝试给大家各种各样的训练,我本人的国学课,始终也只有一个主题,就是帮助大家打开智慧的心眼看见世界光辉的另一面。但是,有没有一条根本的方向性道路呢?有的,这就是在通过“慎独”的办法自己转向自己的灵魂之后,保持主敬的态度,做到真诚、坦诚,那么慢慢的,我们的心眼终究可以打开。
曾国藩博学多才固然是读书人坚持“学而时习之”的结果,但是,读书人多了去了,曾国藩却越来越有创见,正是他的心眼已开,心眼打开的效果的多方面的,比如《曾国藩日记》同治四年正月二十二日曾国藩论文学创作,就是曾国藩在文学上的成就。主敬能打开心眼确保人生自强不走歪,这是曾国藩的第二条人生经验。
我们下一次聊“求仁则人悦”。我是黄向军,如果大家想要学习更多有关国学的知识,可点击下方优惠券订阅课程,我将带你们走进国学的世界,再见。 |
|
来自: 明明得0dwidjme > 《曾国藩21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