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昆宜难过蜀道 名不见经传的天下第一弯

 尤里蒙提 2017-09-05

    最近S弯被炒得火热,然而要问国内最牛弯道,车友们的回答恐怕就多了。有说贵州晴隆“24道拐”,有说张家界天门山“通天大道”,有说是矮寨公路,但是真正的最牛弯道——云南昆宜公路却很少被人提及。

    说起这段公路,不但车友很陌生,就连万能的互联网上资料也很少。只有一篇名为“中国十大险峻山路”的帖子有所提及,除去作者自述内容,真正介绍这段山路的篇幅只剩下不到百字。今天我们就来818这个可以号称世界最弯公路的昆宜公路到底有多牛!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先上搜狗看看,请务必相信你的眼睛,这的确是路!』

汽车之家

『再来张google,还是请坚信这是路!不是河道』

汽车之家

『现实是这样滴』

    这段盘山公路,依山梁而修,弯弯曲曲,从山脚的小坡脚到靖安哨短短7公里公路,共有68道拐,远远超出了世界闻名的贵州24道拐的公路。

    为什么要建成这样?说起来还真是无心插柳。过去从靖安哨到宜良坐车要从小白龙、草甸绕道走,40多公里,交通十分不便。为了改变无路难的窘境,1995年靖安哨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共同投资135万元,由宜良公路管理段设计、施工,修了这条公路,路基宽5米。由于公路占着邻村的土地,多占就要多交钱,为了节约土地和资金,只好顺山梁而修,绕来绕去有68道拐。修路人原打算节约土地、投资,谁想到,无意中给人类留下了惊人的一笔。

    如果只是个偶然的结果,相信这个昆宜公路也会像“流行歌曲”一样,火两天就没热度了。事实上,这段公路有成为经典的潜质。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段路颇有几段故事可以说说。

    茶马古道,相信大家对这个词并不陌生。难道这段路和茶马古道有关系?没错,想当年云南的普洱茶就是通过这儿送到皇帝老儿的口中的。这条道甚至比丝绸之路还要早上几百年——这个早地实在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了,呵呵。

    然而昆宜公路的历史甚至更长远,因为早在秦朝就有史书记载,曰:秦开“五尺道”实际指的就是这里;之后:汉晋有“朱提道”;唐开“石门关道”;元明开“昆宜道”——终于从名字上就可以认出来了。

    公元1117年,宋徽宗册封段和誉(这个名字耳熟吧,他正是金庸先生《天龙八部》里段誉的原型)为大理国王前,他北上中原走得就是茶马古道,甚至极有可能就是这段昆宜公路——怪不得段誉会凌波微步呢?不然这要走出去真是够呛。

汽车之家

『呵呵来张茶马古道的PP——肩挑背扛的劳动人民脚下的那条就是昆宜公路的原型』

    沧海桑田,这段茶马古道在履行完它2000年的历史任务之后,就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直到它再次更名换醒来到人们面前,人们甚至都已经忘记了它辉煌的历史。“抗战生命线”,就弯道而言说到这个名字你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贵州晴隆“24道拐”,但是如果你留意一下作为抗战补给线的贵州晴隆“24道拐”的介绍,里面会有一段描述叫做“从云南方向来的运输车辆必须经过这里送到前线和重庆”,而昆宜公路就是这里所说的从云南方向来的运输车辆的必经之地。

    这段历史过后,昆宜公路再次被人遗忘,直到2002年5月2日,它终于被一个叫李文圣的摄影爱好者在航拍的时候偶然发现。这次发现引来了《国家地理》、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以及香港、澳门和国内10几家网络和平面媒体的关注,再加上火热的S弯挑战赛的帮助,相信为这个天下第一弯正名的日子已经不远了。昆宜公路来吧,世人(尤其是车手)向你敞开怀抱。

PLUS:

    这段弯道的终点——靖安哨,是个很好玩的地方。别看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明朝时期可是由罗平到曲靖上省会昆明的必经之道,也是一条通京古驿道中的一个哨。著名大作家钱穆曾在这里长住写书——真会找地方啊。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乾隆封的四制界碑,观音庙,古驿道,烽火台,古茶花。

汽车之家

『古村一隅(网上抓的)』

汽车之家

『不知道这是不是乾隆爷封的碑(网上抓的)』

    说靖安哨,就不能不说到靖安茶。靖安哨山茶的种植者为明僧正泽名体莲,江苏人,俗姓周。它与原宝洪寺的牡丹茶是同一人所种。事迹载康熙《宜良县志》。然而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其名声却被宝洪寺牡丹茶所掩,竟不闻于世,以至于当靖安茶获得获得世界金奖时我们还颇为惊诧。靖安茶确实是宜良县硕果仅存的国宝。它实际上是整个地球上一个独一无二的物种基因。如今的靖安哨还有一棵明朝的茶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靖安哨是彝族的村落,所以也有自己的信仰,下面是他们的大黑天神,宗教的事要严肃,呵呵拜一拜!!!

汽车之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