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老师朱豹卿

 飘飞的柳絮6167 2017-09-05


朱豹卿先生


朱豹卿画语录


◆初学书法,笔线要做到平实、圆重。要学汉以前的,不要学习唐的东西,溯本求源。

◆西画的线条本身是没有生命的,必须靠点、线、面的组合。但是齐白石的一根笔线是有生命的,这就是国画的魅力。笔线它包含起笔、运笔、收笔,一波三折,哪怕是一个“点”,也必须记住有三个动作。

◆执笔不要死捏,一定要悬起来,腕不能靠着桌子,要养成习惯,这样字才写的好。

◆提即是按;按即是提,应该理解为一种综合力。王石谷说:挚在水上飘。

◆运笔尤如犁田、老翁荡桨。再形象一点:就是拿一个皮球往水里按,就像是万吨轮在大海里航行,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画要求中锋运笔,尤其是初学者。中锋用笔很有讲究,如吴昌硕、潘天寿、黄宾虹虽然都是中锋用笔,但有变化,有差异。

◆画画要笔笔见笔。

◆练字没有条件,可以平时用圆珠笔、铅笔当成毛笔来写。空了就划上几笔,日积月累,也是有收获的。

◆切记黄老的五字诀:平、圆、留、重、变。关键是个‘重’字。

◆逆笔转行,这是对的。是一种更高级的笔法。

◆书法是中国画的 ‘命门’,不懂书法也是能作画的,无非不是国画而已。书法很重要,切不能忘了本质的东西。

◆书法越练越入迷,实质是“太极”, 太极图揭示了中国文字书写的奥妙。

◆掌握笔法,这就是“资本” 原始积累。有了资本,能不能成画家、大家,那就看你的天赋和综合的修养了。

◆风格的问题,你一定听过“找羊的故事”,其实这个“羊”就是你自己。发掘“潜意识”的审美倾向,归根结底是看你有没有找到你自己。

◆画画,你喜欢齐白石,那就找一本喜欢的册页,反复临摹、研究,吃透。研究其表现法则,不同的画家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关键是领悟其精神实质。

◆齐黄比较的话。齐白石天份很高,是一位天才画家,但是他的文化底蕴深度不够、广度不够。黄宾虹是一位学术性画家,比齐白石还是更有高度。

◆潘先生(潘天寿)看学生的习作,只说好与不好,不讲更多的道理,目的是好好领悟。潘先生说年青人的画展要多看。

◆画画眼高手低这是对的,眼不高,手怎么跟的上。但总不能老是手跟不上。

◆画画的人要看的懂什么是有品味的画。这就是良知。

◆画出有质量的画。哪就是良能。

◆直觉很重要。像‘煤’的感觉;像‘果冻’的感觉,这种感觉都不对,温润如‘玉’的感觉,这才是最好的。

同一件事往往人与人之间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感觉非常重要,尤其是画画的人‘直觉’非常关键!直觉也就是‘第一念’。

◆中国画是文化、是哲学、不是技艺。

◆现在画画大师普遍,这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不奇怪,大浪淘沙。

◆国画的“标准”,大众不明白,就是许许多多画画的也不太清楚。这说明闻道的人少了,造成视听混乱。

◆东西文化差异比较大。东方文化看世界,往往从宏观考虑到微观,用综合思考的方法去认识世界。而西方文化正像尼釆所说的存在决定一切,从个体的意志去诠释这个世界。所以我们在判断某些现象,考察某一观点,必须具备综合思考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阅读古今中外大量的相关书籍,增加知识储备。

◆画画的人,经历越丰富、知识越渊愽。天赋必将充分地挖掘“潜能”,发挥强大的作用。你可以看看《荣格心理学》是怎样透过生命和生活的理解,阐述“集体无意识”、“个人无意识”的一些观点。他的许多东西是从中国的《易经》中得到启发。

◆中西绘画两大高峰,内在的精神是相通的,是两大独立的体系。不可以中西合璧,但是可以相互吸收。

◆对中国文化要有信心,这是客观存在的,不会消失,它将世代传承!

我的老师朱豹卿

我的老师朱豹卿,我和恩师结缘,得益于同门王林海的引见。八十年代,林海兄和我都在银行系统从事宣传工作,他在云和,我在杭州。银行系统画展林海得过多个一等奖,我呢由于从小喜爱书画,七六年画画特长应招入伍,部队非常重视美术工作,经常主办美术短训班,请上海夏葆元老师来部队辅导,长期的部队美术工作,打下了坚实的造形能力和绘画基础。当时《浙江金融》美术主编去了日本,领导问我想不想干?后得知林海想干,希望留在杭州,于是我谢绝了领导的好意,后来因杭州落户口的问题没有解决,林海去了北京。林海杭州的第一站住在我家。他画画画的好,我父亲非常喜欢林海。那时我特想学国画,有些疯狂着迷。所以林海去何水法家,特意让我陪去。那天还窜门去了邢鸽平家,印象特深邢鸽平画桌是全白的,比较时尚。之后林海的老师陈我鸿帮林海写了封推荐信,向朱豹卿老师学画画。林海又让我陪去杭州王星记扇厂面见朱豹卿老师。正如佛祖释迦摩尼讲: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见到朱豹卿先生的第一面,感到非常亲切,心里认定他就是我的老师。


▲朱豹卿先生作品


当时特虔诚,回家后很用功临了几张齐白石的册页,最后看了半天自己认为批杷画的还行(这张画现在还保存着),下午去了朱老师的扇厂设计室,请求指导。朱老师看了也没多加评论说:“既然你喜欢齐白石的,那就买本齐白石册页,好好临摹,反复研究,这样进步会快”。朱老师当时推荐我学老莲,但我不是很喜欢,朱老师说陈老莲东西好,高古。我后来才知道朱老师一般都是推荐初学画画的,学任伯年,好像推荐林海也是从任伯年入手。

过了一阵,意临了一幅虚谷的山水册页,其实我把山水册页之三之四综合了一下,画了个斗方,画面孤人站在小木桥上,不知道在等待什么? 小木桥的周围杂草丛生,背景是一片风吹的竹林,底色我用低纹笔刷了淡淡的无边的天际。画面呈现动感而宁静,赋有情调。我的画有了长进,这时和朱老师的距离拉近了。当时朱老师的同事李湘梅老师也过来看了一下,说我的画大气,起步比较高。所以后来我请李湘梅老师帮我刻章,她也幸然同意,刻了几方,至今珍藏还在使用呢,想起这些往事,很欣慰。

我和朱老师的距离走近,是后来我花了一百七十多元钱买了一本齐白石画册。现在想想真的疯了,花了近两个月的工资买了一本书,按现在应该是万把块钱的。当时去朱老师厂里讲起了此事,朱老师特别兴奋,放下手中的活,专程来我家欣赏白石画册。那时我住省人民银行宿舍,在杭州的丰乐桥,离朱老师王星记扇厂(浙二医院对面)半个站头,非常近。朱老师看了画册,也看到我两大厨书。确实这个时候师生的情感贴近了。反正至今不知道当时朱老师咋想的,但自此之后,朱老师对我特好,带我去他家认认门。之后只要有时间我会常常去朱老师家。那个时候整个社会生活水平普遍都低,就是朱老师这样的职业画家,都不会轻易买这样贵重的书。因为我当时的爱好除了吃饭,就是买书、画画。也许那时这种疯疯癫癫的行为触动了朱老师,也许是对艺术的追求太执着,打动了恩师朱豹卿先生。


▲朱豹卿先生作品


常去朱老师家,进门首先我会问朱老师买了什么好书,朱老师也会问我最近再看什么书。反正有说不完的话,谈论各种经典,哲学、中外名著、音乐,艺术等等。去朱老师家最大的好处,听朱老师讲解书画,朱老师知识非常渊博,往往有问必答。有时我还常和朱老师理论,朱瑶春也喜欢辨论,只有林海总是问,总是听。就这样朱老师还是耐心解答。但林海喜欢洗耳恭听,他说朱老师是部活词典,要多听少讲。


▲朱豹卿先生作品


我特别喜欢徐生翁的书法,朱老师特地带我到杭州“净寺”去看徐生翁写的对联。净寺的东面墙有六根石柱。三组对联,潘天寿、徐生翁、余任天各写一对。当看到徐生翁写的对联一下被震撼了,潘天寿、余任天写的对联,感觉气局一下变小了,此时对徐生翁的敬佩之心油然而生。后来走到净寺门口,朱老师说你抬起头,回头看看这个书法怎么样?我说太内在了,好像整个净寺的气氛都变的那么宁静。朱老师说这就是弘一法师的书法,他说弘一的气场已进入到了另外一个境界,很厉害。薪火传递,我这个人有好东西喜欢和朋友分享,后来我又陪瑶春去净寺看徐生翁写的对联,瑶春也震惊了,之后瑶春只要看到徐生翁的东西全拿下。朱瑶春确实有他的过人之处。

朱老师说既然你喜欢徐生翁的这一路,可以先临摹一下《鄭長猷造像》,建议学汉以前的东西,初学不要学习唐的东西,容易落入俗套,注重形式,把笔线本质的东西疏忽了。初学还是要讲究笔线平实圆重,溯本求源。并推荐我看刘熙载《艺概》推荐我买《石门汉魏十三品》。朱老师还经常说:“你初学国画一定要多学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等大师的东西,向高人求知十分,自得八分也是了不得的了。

那个时候能临摹的资料没像现在这么多,每天看的都是印刷品,印的没有现在质量好。临摹齐白石印刷品很多关系看不清。我买了本大大的册页,让朱老师各种各样给我画满了,在用朱老师的真迹观照齐白石的东西。实在弄不清楚,下次见面再问朱老师。通常朱老师会用宣纸裁下来的边脚料演示一遍,画给我看。那个时候真的用功,下了班,每天搞到两三点。朱老师说毛边纸上画熟了,再在宣纸上画,这样可省很多钱。现在想想我们那个时候学习画画太幸福了,真的是稀里糊涂撞上了一位好老师。上午去朱老师家,经常会泡一天,到了中午,要么朱老师煮面条给我吃,要么我请朱老师巷口小桥头面店叫两碗“片儿川”。现在想想我们那个时候学画如此单纯。


▲朱豹卿先生作品


朱老师谈到书画风格的问题,他对我们讲了一个“找羊的故事”,其实这个“羊”他说就是你自己。艺术的风格归根结底是看你有没有找到你自己,画画本来就是借物传情,把艺术的展现转化为精神层面的东西,尤其是中国文人画特别讲究格调、品味。当时朱老师拿出了一张瑶春送给他的徐生翁画的一枝梅花,画面不大,就那么一枝梅。他说你看看怎么样?我说特别的孤寒,朱老师回答说,你没有觉得它特别的孤傲!你再看看陈老莲他的画呈现出高古的气息。风格这个东西啊,往往是顺其自然,功到自然成。


▲朱豹卿先生作品


呵呵,遇上了恩师朱豹卿先生从此让我走上了画画这条不归的路哈。

很有意思,八八年银行保送我去南京读书,回来后从事业务工作,又离朱老师的家特近。朱老师住大和弄,我在二轻大厦,和朱老师就十几歩路。再说那时候朱老师又不是坐班子,基本都在家里上班,所以我有时间就往朱老师家里跑。我收藏了朱老师一幅画面上画得两很丑的一幅青蛙图,清晰的记得,当时我去朱老师大和弄的亭子间,也是朱老师的小画室,画桌是吃饭的方桌,辅了一块粉红的棉毯,当时这种毯子五块钱一床,朱老师说很好用,比毡用起来舒服。桌上还放着双卡录音机很时髦,画桌后面放着书柜,画桌前着地大大的镜框,装着朱老师画的鹰。进门正对着鹰,进门往左墙上常常会贴着朱老师刚画好的画,朱老师画画正好是坐西朝东。我一般要么坐在东头陪朱老师聊天,要么站在桌傍的右侧看朱老师画画。那天我去正好看到朱老师辅着宣纸正准备画画。录音机里传来了“我很丑却很温柔”的流行歌曲。当时我说画个丑丑的,朱老师开心爽爽的几笔,画了两只青蛙,他说是不是很丑,我说太美了!美的是美的;“丑”的也是美的。朱老师特开心,于是题了款,顺势往我这边一送。没有想到画的这么好的画就这样送给了我,我好激动。还有一次正好我去,见朱老师画了两只老鼠站在一个瓦罐上,题款柳柳三戒。是一张四尺三开。我当时看了总觉的不舒服,我说裁了,加长再重新题款,势拉长,作品方有效果。我又补了一句,现代的审美喜欢不对称,喜欢打破黄金分割。朱老师接受了我的建议,马上裁了加长,重新题了款,而且这次又题上了我的名字送给了我。亊后知道朱老师非常满意这张作品,2009年,朱老师住进人民医院初步诊断为胃癌。我正好回杭州,去病房看他,朱老师拿了他的《豹卿写趣》画册给我,并讲:“你那张老鼠我想放进去的,但一直没留底片”。当时朱老师的女儿朱缨也补了一句,出画册联系不上我。当时我在深圳,该画至今保存,也是我收藏的一件精品。确确实实这个时期朱老师的书画风格已经初步形成,很棒的。


▲朱豹卿先生作品


在二轻大厦,朱瑶春在我隔壁丹丹公司上班,丹丹和我们国际部常有业务往来,慢慢熟了,瑶春讲在杭州书画社举办了个人画展,参观了瑶春的画展,感觉很大气,之后慢慢成了好朋友。瑶春画的不错。于是我有意帮瑶春和朱老师认识,我去朱老师家同时叫上瑶春陪我一起去。时间长了朱老师、林海、瑶春,我们玩的很熟。当时瑶春很有生意头脑,喜好收藏字画。经常收些好东西回来,比如徐生翁的字画,收到了首先给朱老师来看。我呢负责立即复印,当时单位的复印机就像自己家买的(外面复印1元一张,当时的1元值钱)。现在回忆起这些往事,我们几个和朱老师在一起的日子还是蛮开心的。有一次瑶春收到四屏条的徐生翁书法,起初说好了转让给我,我对林海一吹牛,林海讲你在杭州机会多多,反正当时我和瑶春见了林海没辙了哈。之后瑶春字画生意越做越大,但是瑶春起初收的蒲华等等作品鉴定都是请教朱老师把关。所以说当官要碰上一个好的靠山,做学问必须有一个好的老师,这才会终身受益。


▲朱豹卿先生作品


九一年,林海去了北京。确实三个人当中,朱老师最喜欢林海,也最看好林海,他说你们两个比起来,林海天份最高。林海当时比我和瑶春画的好,这么多年没见我想林海一定画的很棒。这次我从北京带了批画回来请王犁、瑶春看看,提提意见,他们俩提的非常中肯,很感动。尤其王犁讲就按自己这样画下去,慢慢就走出来了,说的到位。三人同行必有我师。他俩都是高人,画的也好。不过我对画的好是这样理解的,一位好的画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天份、笔墨、修为(人生阅历加修养),三者是平行的,缺一不可,否则想成为一名好画家难啊。


▲朱豹卿先生作品


话说回来,九二年初我也去了深圳。在深圳我和朱老师有信件往来,有一封信朱老师意思,我和林海走了,朱老师有些寂寞,常念道我俩,也常常会想我俩在外咋样?我和朱老师的信件至今还保存着。我去深圳前夕,我问朱老师画画咋办?朱老师讲画画可以不画,但书法不能停。在文革朱老师和曾宓都被关“牛棚”,那个时候曾宓常去大和弄朱老师家,关系非常好,因为都是难兄难弟。朱老师说曾宓非常用功,吃完饭,用筷子渍水,在桌上练字。又说你也可以用圆珠笔当毛笔来写,有空了划上几笔。日积月累也是一样的。

有一年我深圳回杭州办事,去看朱老师。他正在看曾国藩的书,我在深圳同时也在看曾国藩的家书。我的那个年代受的教育曾国藩是反动派、阶级敌人,我当时看了曾国藩的书信集,深深的崇敬。朱老师说曾国藩完全可以自立为皇,但是曾国藩没有,他也无力挽天 。我当时说了一句曾国藩这么伟大的人物,其座右铭这么的朴实。“好汉打脱牙和血呑!气壮山河”。我说我喜欢,搞艺术的需要这种精神。没有想到春节回去看望朱老师,他专门为我写了三张,说这句话要写的含蓄一点,所以没有用行书,你看看哪一张写得好,我当时内心特别的感动,我说都很好、都很好。因为三张都署有我的名字,朱老师做了一个手势,意思你都拿走。每每想起这些场景很感动的。


▲朱豹卿先生作品


最感动的是朱老师癌症晚期,2011年住进了浙江省中医院。我记得是五月一日劳动节,我想放国庆假,看朱老师的人不会很多。我呢还准备了一张平时练笔的书法。那天真的没什么人,看朱老师精神还可以。当谈到书画的事情,朱老师精神大振,要我把他从床上扶起来,要看我写的字。看了一会,他说方向对的,但笔线还是太软,中国画画的好,必须书法上的去,书法不好国画好不起来的,所以你的书法必须花大力气。朱老师已耳背听力很差,但我可以用笔淡辅助。朱老师讲写字要做到笔笔有力,力要用到虚处。我又问怎样才算有力呢?这个事困绕了我二十几年,但确实是似懂非懂,落实到手上,明显理解不精准。这个时候朱老师要求我从病床边的床头柜里将圆珠笔拿出来,并在我的书法稿子上,一一给我讲解,教了我一套很实用的毛笔书写方法。我有时候着急了贴近朱老师的耳边问,有时用笔谈,朱老师从没有这么耐心的指导我。而且讲到细节还不断重复,最后怕我听不懂,还在我手背上用食指很重的划两下。朱老师说一切的一切书法理论,只有手做到了这才叫懂,否则是空谈。经朱老师点拨,我突然感到顿悟,经几年的努力,我的书法进入到了另一阶段,成熟了。而且每天都有新的体悟。同时我又阅读了大量明清以前的书法理论书籍,来验证朱老师讲的书写方法的正确性,最后我得出的结论,其实朱老师讲的就是我们天天在念叨的密而不传的“古法用笔”。说是代代相传的什么什么法其实也没什么法,从无法到有法,又从有法回到无法,到头来感觉还是无法。笔墨表现出一种意象和传递出真实的情感这才是最本质的。正像恩师朱豹卿语录所言:中国画以笔墨为最重要的中介(手段),古人云“千古不移”,笔墨是不能抛弃和否定的,它之所以是中国画的本质所在,原因是它在中国画传达表现情意渠道中的重要性。故笔墨不仅是一套固定的技法,所谓“技法”这东西其实并不存在,简单地说就是文化,是汉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浓缩并折射了全部的文化信息,像一张DNA的密码图,是一张人生的全息图。以技艺对待笔墨是永远不会学到笔墨的,只能成为一个可怜的匠人和艺人,是理解不了笔墨精髓的。因而说笔墨无法,其实也没有什么法。

▲朱豹卿先生作品


这几年正在整理朱老师的一些资料,我愿望把朱豹卿的精华传播给同道。同时也希望我的滴点体会能与大家好好的分享。我们这代人有责任将传统文化健康的传承下去。不要在我们这一代毁了千年古国的文明。话说回来恩师朱豹卿先生的书画比较适合美院的学生当教材,中国美院童中焘先生当时在浙江美术馆看“朱豹卿捐赠画展”的时候,就是这样说的。朱豹卿先生字画的收藏主要群体是一大批专业从亊书画的学者和爱好者,可见恩师朱豹卿先生的作品为上品,我实为遇良师则终身受益矣。

丙申宋庄吕坚林




艺术公社


文/南海岩(作者系当代著名画家)


艺术公社,有形于陕西内卧虎藏龙,荟萃人文,臻艺术界振聋发聩之地。社中艺术大家群星灿灿,云蒸霞蔚,地杰人灵,兹树旗立杆者王茂也,此人天性率真、犷达憨厚、朴素纯正、人情练达,天高境远,心怡胸宽。

  他主宰媒体报导及策划,心灵智圆,每每使从艺者福祉于此。他徒成名于京都,其走大道,尽心竭力为画家穷尽己责,集其所有,不求闻达褒贬之名。
  他遇因缘、观自然,体悟业务真言,妙湛圆镜。(他深知学艺者乾坤宇宙如芥子,卓然而立者凤毛麟角,所以须独具慧眼方可。)
  他参悟立身之秘籍需“以功德之心,渡善人之事”而为。曰:吾时与公社神思常聚,灵感不绝,对人对事各有其法,各尽其责,全力以赴,终达其心意为止。
  故做事行云流水,随缘起用,道契此身,其长思:“没有厚积,难能妙得;没有长年,哪有瞬间;欲得方,必得厚,方能积雄。天覆地载,万殊一象,辄复其理。”
  王茂为艺术界啧啧称赞,这是他文化智慧的体现“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