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月半,鬼门开,晚上约会你来不来?(当然前提是你得有约会)

 邈思遐想 2017-09-05


人非化外,事或奇于断发之乡;睫在眼前,怪有过于飞头之国。

——蒲松龄《聊斋自志》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传说中的中元节。在民间,它有着一个更为直观的名字——鬼节


虽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但在中国民间,关于妖魔鬼怪、魑魅魍魉的形象与传说却从未间断过。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小说就已出现并流行,其代表作《搜神记》,想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到了清代,更有蒲松龄写下了极负盛名的《聊斋志异》,书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当属被拍成了电影的《聂小倩》。


《倩女幽魂》电影截图,其中由张国荣扮演的宁采臣,拥有着聊斋中非常典型的读书人形象


还记得年轻的时候,每到农历七月十五,父母总是叮嘱我不要在夜间独自出门,直到农历八月才肯放人,不知让我错过了多少青春时期的花前月下。


别说了我砸两个键盘压压惊先——



等到人老珠黄、无人相会的时候才知道,民间传说中,七月十五这天阴曹地府的鬼门大开,所有的鬼魂都将返回阳间,因而民间普遍有着在这一天祭祀先祖、告慰亡魂的习俗。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子中元节被人们认为是鬼节呢?对此存在着三种说法。


一种是道教的提法:道教信奉三官大帝,又称三元(当然说的不是人民币)大帝——天官紫薇大帝负责赐福人间,地官清虚大帝负责赦免罪恶,水官洞阴大帝负责解除困厄。


他们三位的诞辰就分别对应着“三元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元宵节;七月十五日为我们今天讨论的中元节,即鬼节;至于十月十五日,则为下元节。 


无需多言,负责赦免罪恶的地官过生日,自然少不了一丝阴森恐怖的氛围。



至于第二种,则是佛教的提法:非常巧合的是,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对于佛教徒而言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盂兰盆节。


根据《盂兰盆经》记载,释迦摩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在学成毕业之后就想着报答自己的父母。他用道眼看到了已经去世的母亲还在饿鬼道中受苦,已经瘦得不成人形。


伤心的目连于是带着饭菜前去孝敬母亲,可饭菜刚到母亲嘴边就烧成了一团灰烬。


目连救母,感觉喷火在地府里压根就不算杂技吧?


目连无奈,只好哀求佛祖相助。


佛祖表示您的母亲道德已欠费,还请及时充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活着的时候要少做缺德事,不然当了鬼连拌面扁肉都没得吃)。


怎么充值呢?就是要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用一场盛宴来款待十方僧众,依靠他们的感神道力来救出母亲。


因而对于僧人而言,盂兰盆节这一天,他们就会举办盛大的盂兰盆法会,为历代宗亲超度。


盂兰盆法会


那么第三种呢?自然就是民间的说法了——


在农历里,中元节这一天原本是小秋,这时已经有部分农作物成熟了,农民们就会用新米来祭祀祖先,告诉他们咱家今年没偷懒,收成刚刚的。


作为一个规模庞大的农耕民族,这样的祭祀在中国自然随处可见。


祭祀先祖


你们看啊,七月十五是阎王爷生日,又是僧人们为亡灵超度的日子,更是丰收之后祭祀祖先、庆祝丰收的日子,三者相加,使得七月十五成了一年当中阴气最重的日子——它不成鬼节,谁成鬼节呢?


值得一提的是,在福州地区,除了上文提到的种种几乎全国通用的习俗,更为奇特的是一种被称作“做半段”的习俗,它通常举办于每年中元节之后。


看这架势,不知道的还以为谁家结婚(引自福建画报


做半段的民俗主要流行于福州晋安、马尾、仓山及闽侯全境。人们对“做半段”民俗的重视,毫不亚于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其他传统节日。


其时正逢福州地区每年夏收夏种,或是秋收秋种结束后的农闲期,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福州人会在此时以祭田仪式来酬谢司土地的神明,以祭祖仪式来纪念开基辟土的祖先,同时也庆祝丰收。


做半段,对于村民们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为了办得隆重而体面,他们早在上半年就养肥了小鸡、小鸭和小猪,酿好了米酒,就等着这一天的到来。


无需赠礼、不收红包,今天上你家吃,明天来我家吃。每年到了做半段的时节,大家在路上碰到了都会相互打个招呼——“记得来我家做半段啊!”


就因为有这么多好吃的,小朋友们总是盼望着村里做半段(引自福建画报)


所以严格意义上说,做半段和中元节是两个概念,只是时间上略有相似。这就导致了外地人来到福州时,看到福州人在中元前后大吃大喝、大宴宾客,往往会一脸懵X。


比如清代文人王凯泰,江苏人,在来福州目睹了做半段的习俗之后就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中元节有感》


其大意就是:我去,福州人居然还有这种操作?


王凯泰像,我觉得老人家来福州时应该差不多就是这表情


那么福州人又是怎么度过中元节的呢?


除了上文提到的请僧人、道人来为祖先与游魂做法事、焚纸钱、放河灯以外,福州最为独特的一幕当属“游塔骨”了。


“塔骨”是以竹编成人形,披上某位神仙的衣服、戴上帽子,再由活人套入其中,扛着行走。


当夜幕降临时,塔骨就随着仪仗队走街串巷地捉鬼怪,连续七天。最后再由一只纸船带着这些被捉到的鬼怪,随滚滚江水而去,这被福州人称为“下海”。


塔骨内部结构示意图 ,引自《中华舞蹈志:福建卷》 


关于中元节的背景资料,到这儿就差不多介绍完了,最后谈谈禁忌吧。


我相信今天你们会从父母长辈那儿收到不少类似于这种标题的文章——


看完我只有一个问题,中元节到底特么有多少条禁忌?15条?20条?10086条?


其实在我看来,中元节最大的禁忌就是太把中元节当回事。古语说得好:平生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


更何况,鬼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怕——


在南北朝时期,由宋朝皇室刘义庆集门客所著的《幽明录》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故事:


说的是一个刚死去的小鬼,身材十分瘦小,遇到了地府里那些胖乎乎的小伙伴就很羡慕,于是就去求教增肥之道。


阅读这则小故事的正确姿势


小伙伴说,你没事就去人间吓吓人,人们害怕了就会奉上供品,这样你就可以大吃白食了。


小鬼一听,有道理呀,就屁颠屁颠地跑到一户人家的院子里,小跑着给人推起了磨来。


他原以为这户人家看到磨盘莫名地转动,必然十分害怕,向他献祭。


万万没想到,这是一户没钱买祭品的穷人家,结果他白食没吃到,活倒是白干了,为此又瘦了好几斤。



可以看到,在古代的志怪小说里,单纯、可爱甚至是善良,往往是古人笔下的鬼们所具有的特质,倒是在撞上鬼了的人们身上,我们往往可以看到他们的自私、软弱乃至阴险。


退一万步说,就算你在半路上遇到了面目狰狞的妖怪,《大话西游》里的唐僧早已为我们示范了正确的应对方案——


请记住这五个字,关键时刻能保护你


看到这里,千万别告诉我你今晚还是不敢出门赴约。


这么说吧,就算你躲在家里安然度过了今年的中元节,下一个情人节,大概就没你啥事了。


 互 动 时 间 


你是否会严肃对待中元节?在中元节这一天,你又有过怎样诡异或好笑的经历呢?欢迎在文末留言告诉我们,让大家知道并非只有自己是个胆小鬼(或者谐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