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归芍药散

 林中雨露 2017-09-05


当归芍药散是一种片剂,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白芍药有养血敛阴,补而不腻,柔肝缓中,止痛收汗等功效。当归芍药散具有养血调肝,健脾利湿,养血益脾等功效。

【组成】当归9芍药30克茯苓12白术12克泽泻15克川芎9

【方歌】 当归芍药用川芎,白术苓泽六味同,妊娠腹中绵绵痛,调肝理脾可为功。

【功效】 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健脾利湿。

【主治】 妇人妊娠,肝郁气滞,脾虚湿胜,腹中疠痛。现用于妇女功能性水肿、慢性盆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妊娠阑尾炎,以及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脾功能亢进等属脾虚肝郁者。

[方证]
1.妊娠腹中急痛,或绵绵作痛。
2.头重,眩晕,心悸,小便不利,头面及足跗浮肿。
3.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细缓或有弦滑之象。

禁忌/当归芍药散 

1.本方只要见肝虚血滞、脾弱湿恋者均可用之,本方与当归芍药汤组方、功效不同,应加以注意。

2.本方为散剂,水煎则失去挥发性成分。

临床应用

(一)内科病证

1.胃脘痛(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王翠芬以当归芍药散加砂仁、郁金、制没药、炒麦芽、青皮、瓦楞子、乌贼骨、甘草治疗。口干者上方加石斛。

2.泄泻 张存贵用本方加防风、甘草、大枣治肝木乘脾之腹泻。

3.水肿 曹广顺治特发性浮肿者,用当归芍药散加天仙子、水蛭、防风,以促化水消瘀。刘绪英用当归芍药散加赤芍、赤茯苓、车前子、黄芪治水肿2年者,服后小便量增,肿势减半,腰酸乏力未除,上方加菟丝子、山茱萸、党参。

4.肾盂肾炎 曹广顺用当归芍药散加土茯苓、地肤子、王不留行、乌药治疗。

5.癫狂 余惠民用本方加郁金、丹参、龙骨、牡蛎治一周期性精神病。

[现代应用]
1.广泛用于妇科诸疾,凡产后、术后、更年期前后,妊娠期、哺乳期,体质较为虚弱,皆有应用本方的机会,如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胎位不正、妊高症,闭经、更年期综合征、卵巢囊肿、子宫肌瘤、产后抑郁症、乳腺小叶增生、不孕症等。
2.以疼痛为应用目标,部位不局限于腹部,不拘男女,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胆囊炎、泌尿系结石并感染、肠梗阻、痛风、冠心病、心绞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三又神经痛、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肠痉挛等。
3.皮肤或毛发异常,表现为肤色或黑或白,缺乏光泽,有色素沉着,少油脂,头发干枯,易开又,易脱落,或红或黄;口唇易干裂,甚则出血等,又如痤疮、雀斑、冻疮、急慢性湿疹、荨麻疹、下肢静脉曲张、疣、斑秃、脂溢性脱发、银屑病等。
4.心衰水肿、肾病水肿、肝硬化腹水、脑外伤后综合征(眩晕)、梅尼埃综合征、脑血栓形成、过敏性鼻炎等见有水湿为患的疾病也可选用本方。
5.其他还用于治疗高血压病、低血压、膀胱炎、前列腺增生、阑尾炎、痔疮、老年性痴呆、运动性血尿、结膜炎等。

(二)妇科病证

1.功能性子宫出血 谢承香用本方治疗该病患者437例,认为本方能增强宫壁肌张力,收缩子宫,缩短凝血时间,促使增生过厚的子宫内膜迅速剥脱。刘平等用本方治疗功血99例,对部分出血量多且来势迅猛的病例,加服中药煎剂(黄芪、生地各15g,贯众炭、荆芥炭各12g)。

2.痛经 谢春光用本方制成胶囊治疗90例痛经患者,并与田七痛经胶囊作对照,结果表明,该品治疗痛经的总有效率为92.2%,痊愈率达53.3%,疗效高于田七痛经胶囊,且副作用小。赵力雄认为本方对妇科各种腹痛均有良效,曾治疗痛经,产后、妊娠腹痛,崩漏及杂病腹痛属肝脾失调、湿阻血瘀者206例,总有效率84. 5%

3.闭经 王文铎用本方加益母草、巴戟天、生薏仁等治一停经2年余而渐至全身浮肿者。

4.更年期综合征 刘平用本方治疗本病,平均有效率达69.1%。对主要症状改善率为:头身发热87.5%,头昏眼花87.5%,便秘65.4%,食欲不振60%.胃痛75%

5.附件炎 谢务栋用本方加味治疗附件炎100剂,腹痛明显重用白芍,加香附、郁金、玄胡;血虚月经不调者加熟地、桑寄生;湿盛白带多加车前子、薏苡仁、柴胡;腰痛甚加川断、杜仲炭;脉数、身热、舌苔黄者加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每日1剂,水煎服,45日为一疗程。赵力雄用当归芍药散胶囊治疗附件炎49例,痊愈34例,好转11例,总有效率为91.8%

6.先兆流产 蔡连香报告用本方去泽泻,加益母草、菟丝子、枸杞子、木香为主,治疗93例夫妇ABO 血型不合的孕妇。

7.胎位不正 郭天玲用本方制片,每日服4.5g(分3次服),观察77例胎儿臀位孕妇,转位率达90. 6%,明显高于胸膝卧位对照组(P<0.05)。该方法转位率高,安全,无痛,无创伤,并有调养作用。

8.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郭天玲等用本方治疗46例,对轻、中度妊高征患者,有与复方降压片等西药相近的临床效果。朱犁馨用本方治疗中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52例,服药后尿量明显增加,水肿减轻或消退,血压下降或被控制,生产时无滞产及产后出血。

(三)外科病证

1.输尿管结石 张天恩用本方作汤剂治一输尿管结石病人,先后尿出两块白色石块,腹痛逐渐消失。李凌鸿用本方加川断、桂枝、熟附子、金钱草等温通之品,12剂后,排出(1.01.2cm×0. 4cm之管状结石2枚,0.5cm×0. 7cm杯状结石1枚,质松易碎。腹腰隐痛完全消失。

2.术后腹痛 王淳用本方加泽兰叶水煎服治疗一阑尾切除术后见下腹部疼痛患者,疼痛消失,硬结亦软化。

当归芍药散毒性试验

1.急性毒性:小鼠口服3-10g/kg未见死亡,提示LD50为大于3-10g/kg

2.亚急性毒性测定:按0.1%1%药量掺入饲料,不影响小鼠食欲/体重增加和发育,对各脏器重量及肉眼形态观察也无显著影响。对其致畸性进行观察,于最大允许服入量每日8g/kg,在大鼠妊娠的第7-17日灌服,结果对母体、FIF2、及F3代均未见有显著不良影响,也无致畸及遗传毒理学效应,表明本方作为妊娠及胎产用药较为安全。

[经验参考]
本方被日本汉方医称为“妇人圣药”而广泛应用于妇科诸病,是血水同病的专方。女性盆腔炎常表现为腹痛、带下多,可以视为血水同病的一种。如《岳美中医案集》载用本方原方改汤剂治疗慢性盆腔炎,症见腹痛、白带多、头目眩晕。赵力维用本方治疗附件炎49例,按照原方比例配成胶囊口服。结果痊愈34例,好转ll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8%(湖北中医杂志,1988;4:25)。谢春光等将本方制成胶囊治疗痛经90例,并与田七痛经胶囊作对照,发现疗效高于后者(中医杂志,1989;8:23)。有人以本方加味治疗胎位异常170例,结果转胎率为80.6%,以妊娠29—36周内服用的成功率最高,且疗效高于膝胸卧位(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7:7)。夏仲方用本方加桂枝治疗妊娠晚期腹痛浮肿而尿闭,药后4小时小便即通(辽宁中医杂志,1988;11:3)。日本医家还用本方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妊娠中毒症、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子宫肌瘤等。
在今天的中医临床上,本方的应用已经远远超出了妇科病的范畴。

1、如蒋运样用本方化裁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声带肥厚、内耳眩晕(江苏中医,1989;6:5);2、毕明义用本方改汤剂治疗阑尾炎102例收效满意(国医论坛,1989;l:30);

3、杨恒裕用本方加味治疗黄褐斑235例,结果痊愈58例,显效69例,有效87例,无效27例(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7;5:36)。大塚敬节认为本方无腹痛亦可用之,但恶心、呕吐者不可用(《中医诊疗要览》)。4、《中医经方在日本》载今西一郎对本方的应用经验是:用于脸色白或苍白的虚弱者,与其说其中多是恶性贫血,毋宁说是由于水分代谢障碍而产生的血行障碍,看去像贫血样,而且多自觉身体发冷。(不论男女,即其肌肉骨格软弱,与气候条件无关而体冷。)此外,还带来自主系统神经不安定症。本方证是体质、内脏俱弱,但消化系统症状少。虚弱的妇女用之则畅血行、温身体、改善皮肤组织,因此有人称它为内服的美容药。5、其实,大凡男女老幼脐旁至胸下挛急痛,妇人子宫痉痛,头目眩晕、心悸、心下悸,肉膶筋惕(都是水气为患),目赤痛(目赤,是水气挟血上凌,日中粉红色,不似暴发火眼之深红色并肿,应细辨),面色萎黄,有贫血象,腰膝易冷,小便频数或不利等疾病涉及血分和水分者都可以使用本方。
         仲师有“血不利则为水”之言,具体到治疗方剂,当归芍药散是最好的注脚。“血不利”不同于血瘀,较之轻一层,名之“血滞”可能更好理解。仲师明言“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所以“血不利”在妇人多有月经方面的异常,:或痛经,或月经前期、后期,或月经过多、过少,或崩漏,闭经等,在男子则有出血、手术、外伤、跌扑病史。“血不利则为水”的“水”字是泛指广义的水气:病,就本方证而言,当从药物组成中寻找符合本方证特异性的症状,即见有眩悸、小便不利的茯苓证及头重、冒的泽泻证,心下部振水音或痞坚、大便不正常的白术证,妇人多见带下或经行泄泻,男子多有小便不利或脚汗、阴囊潮湿的局部汗出证。本方证在仲景所给出的条文中当着眼的是“痛”字。当然,没有疼痛的症状,也有应用当归芍药散的机会,但可以肯定地说痛症在当归芍药散证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容易出现疼痛的症状。疼痛的部位不拘于“腹中”,举凡头、颈、胸、胃、腰、关节、皮肤、四肢都可以出现。疼痛的性质,或胀痛、或绞痛、或酸痛、或闷痛、或抽痛等,皆有可能。对本方证腹诊的体会是:脐旁拘挛疼痛,有的推右侧则移于左,推左则移于右,腹中如有物而非块,属血与水停滞。
仲景原方各药剂量芍药最大,川芎、洋泻次之,当归最少。临证时当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斟酌:便结、不易出汗、肤痒色暗重用当归;白芍既町止痛缓急,又可止血利水,性甚平和,除却“胃气弱,易动”见有便溏次多外,各种痛症、血症皆町增大剂量;川芎擅长止痛,但气辛窜而散,用量过多体弱者易碍胎元,故妊娠宜慎用,一般以3~6g为宜;《本草蒙筌》云:“泽泻多服虽则昏目,暴服亦能明日”,如有头目眩晕重,重用洋泻30~60g,但应中病即止,不可久服。在具体服法上,仲景原方为散并用酒和服,其用义在于有水湿之邪,用散不用汤防助纣为虐,与五苓散制剂同义。用酒送服,在于取其辛热走窜行血之用,与白术散、当归散服法同理。 日前临床上一般改作汤剂,且不用酒,疗效亦佳。但在辨证无误的情况下,用汤剂无效时改作散剂,用酒送服,常有出入意外之效。本方常单独使用,不必随意添加药物,即有捷效。也常与柴胡、半夏、桂枝、黄芪及其他当归类方合用。若服后小便或如血色,大便或有下水者,系药中病,是佳象,应坚持多服之。历代医家均认为后世名方逍遥散是从当归芍药散衍化而来,或者说逍遥散是四逆散和当归芍药散加减而成。用“气血水”的理论来区别上述三方,四逆散属于气剂,当归芍药散属于血水剂,逍遥散则为气血水剂。三者的关系和演变一目了然。事实上,就笔者的经验,四逆散与当归芍药散合方较之逍遥散应用更广泛,加减进退也更灵活。


当归芍药散治病验方

腹痛案

袁某某,女,36岁,工人,2010年1月19日初诊。患者右侧少腹疼痛半年,经市内各大医院B超、化验多次检查,未能确诊,并以“盆腔炎”“附件炎”迭经治疗,疼痛依旧,毫无疗效。经介绍来本院寻余治疗。刻诊:右侧少腹拘挛疼痛,牵引全腹,发则痛甚,不能俯仰,时缓时急,伴有头晕,神疲纳差,时呕恶,腰困痛,小腹坠胀,白带量多,质如腐乳,时有黄色,经涂片检查未发现有滴虫,霉菌等。月经延后,舌质淡,苔白润,脉微弦。考虑肝脾不和,血瘀湿阻,投以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15克,白芍30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白术12克,红藤15克,败酱草15克,乌梅10克,竹茹10克,制香附15克,柴胡6克,生甘草6克。5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二诊(2010年1月25日):服前方后,少腹已不疼痛,白带显著减少,无呕恶,饮食量增,偶有头晕,腹胀,舌脉正常,拟定前方减去竹茹,加陈皮6克,枳壳10克,再进5剂。药后诸证消失,病遂告愈,随访至今前症从未复发,一切正常。

按:《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言:“妇人怀妊,腹中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又言:“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本方证的病机是肝虚血滞,气机不调,脾虚湿胜,健运失常,以致肝脾不和所致,方中六味药可分为两组,一是归、芍、芎入血分,以和血舒肝,敛肝止痛;一是苓、泽、术入气分,以健脾益气,淡渗利湿,合用共奏养血活血,健脾行水的功效,临床可广泛应用于男女老幼腹中挛急疼痛而符合上述病机者,而妇人盆腔炎、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膀胱炎、输卵管肿胀、子宫肌瘤等所致的腹痛,以本方加减,均能收到预期的疗效。本案即属其例,病属肝脾不调,投以当归芍药散养血疏肝,并加红藤、败酱草清热解毒,柴胡、制香附理气活血,如此则气血通调,水湿祛除,热毒清解,则腹痛自愈。

特发性水肿案

祁某某,女,50岁,医生,2009年2月24日初诊。患者头面四肢肿胀半月有余,晨起较重,眼胞浮肿,面皮有紧急感,双手拘急不舒,手指伸展费力,身体强着不利,难于转侧,白日活动后则缓解。伴有身倦乏力,食欲减退,精神欠佳,二便正常,月事三月未行,面色虚浮,脚胫部可见凹陷性水肿,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经西医多次尿常规化验未发现异常,又做血便常规、X线、B超检查、心电图、心肝肾功能测定均属正常。诊为特发性水肿,建议中医治疗。证属肝郁脾虚,气血瘀滞,水气不行,治宜疏肝运脾,行气活血利水,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15克,白芍15克,川芎10克,白术10克,茯苓18克,泽泻20克,制香附15克,广木香6克,大腹皮10克,益母草10克,泽兰10克。3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二诊(2009年2月28日):药尽3剂后,肿胀渐消,肢体活动便利,精神、饮食亦随之好转。原方继进8剂,肿胀悉消,精神、饮食如常,追访一年余,肿胀未复发。

按:特发性水肿,属于功能性水肿的范畴,多发于中年妇女,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缺少特异性的诊断手段,实验室检查亦很难发现异常,亦无特效疗法。按其临床表现与中医的“肤胀”“水肿”大致雷同,其发生,关键在气血,归咎于肝脾,肝之疏与结,脾之运化与否,直接影响气血的运塞和水的流止。气行,血利,水就行,人则康;气滞,血瘀,水就聚,人则肿。所谓“血不利则化为水”。所以,肝气疏泄得当,脾气运化适宜,气机流行,血脉通畅,水道通调,津液随之升降上下出入,就不会水肿。反之,肝气郁结,脾失运化,气血不利,水液猪留,就会罹患水肿。因此,治疗本病时,不可一味盲目而见肿消肿,应宜疏肝运脾,行气活血,治病求本,不利尿而水自行,肿自消。当归芍药散,仲景虽为妇人腹中诸疾痛而没,其主治以腹痛为主症,但其病机是由于肝郁血滞,脾困水停两个因素所致,为血水同病的专方,施之本病,颇为妥当。使肝脾和,气血调,则水湿去。更加香附、木香、大腹皮理气畅中,利水消肿;泽泻、益母草活血利水,疗效益佳。

当归芍药散新用

当归芍药散是仲景为“妇人腹痛”而设。由当归、芍药、川芎、茯苓、白术、泽泻组成,有养血柔肝、健脾化湿的功效。笔者以此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直肠术后综合症,难治性肝硬化腹水、甲状腺腺瘤囊性变等,收获显著,现举例介绍如下。

1、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

        孙××,女,25岁,农民,1995年1月21日初诊。患者起病于产后与丈夫争吵后,左侧头部疼痛,胁胀,不欲饮食,就诊于本市某医院神经科,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治疗后症状缓解,自觉恢复不理想而来诊,诉近半年来,每至劳累后,头痛加剧,并成驳动性疼痛,有时在半小时左右达高峰,此时伴有面色苍白,食少纳呆,颜面浮肿,BP14.7/10.4KPa,血、尿、脑电图、CT检查均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证系气血亏虚,肝郁脾虚,瘀血内结,络脉不通。治宜养血疏肝,健脾化湿,化瘀通络。拟当归芍药散加减。处方:当归10克、赤白芍各15克、川芎20克、茯苓10克、白术15克、泽泻10克、全蝎3只、郁金15克、龙胆草6克、甘草6克、珍珠母30克、水蛭10克。服药10剂。

复诊:服药后,疼痛明显减少,面浮消退,饮食渐增:守原方加黄芪15克,继服10剂,并嘱加强头部按摩活动,诸症皆除而痊愈。

        按:偏头痛,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血管神经性头痛。本案为患者产后失血,气血已亏,又复肝郁气滞,肝脾不和,加之紧张劳累,气血无以填养,久则气滞血瘀,络脉不通而致。方中主药当归、白芍既济阴亏损之本,又能柔肝止痛而治标;当归、川芎养血活血,通络止痛, 《兰室秘藏·头痛门》曰: “血虚头痛,当归、川芎为主。”又称活血散; 龙胆草, 泽泻清降肝胆之火热。使上扰之火从小便而出;茯苓、白术健脾化湿;郁金、水蛭行气活血,化瘀通络;赤芍清肝凉血;全蝎祛风止痉;珍珠母平肝潜阳,甘草缓急和中。

2、腹痛(直肠术后综合症)

        李××,女,52岁。1994年11月12日初诊。患者腹痛3天,阵发性加剧,拌头晕。半年前曾作直肠手术,术后3个月,腹胀痛频发,经医院多次检查诊为直肠术后综合症,服中西药罔效。3天来腹胀痛加剧,来我院诊治。症见消瘦,面色咣白,神疲纳差,头晕,手足麻木,大便稀薄,舌质淡润,苔薄白,脉沉细无力。辩为气血不足,肝脾不和,气机失调。拟柔肝养血,健脾化湿。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减。处方:白芍50克、白术20克、茯苓10克、炒当归10克、川芎10克、泽泻6克、黄芪15克、桂枝20克、甘草10克、淮山药30克、木香10克、红藤30克,10剂,水煎,分2次服。20日复诊,腹痛消失,大便转实,精神好转,四肢麻木减少,续进前方15剂,后以归芍六君子汤加减调理善后,至今未见复发。

        按:患者由于直肠切除术后,精神一直紧张,导致肝气郁结不舒,影响脾胃运化失调,又因手术后,气虚血少,筋脉失养。日久郁结不畅,气机失调,积聚不通,则腹痛。方中白术-甘草柔肝止痛;当归、川芎、红藤养血活血通络;黄芪、淮山药补气健脾;木香疏中焦之气滞。药证相宜,疗效显著。

3、臌胀(难治性肝硬化腹水)

        肖××,男,58岁,农民。1993年9月6日初诊。患者乙肝多年,腹水3月,曾在市某医院消化科诊断为:“难治性肝硬化腹水”。经治疗效果不佳。诊时腹胀纳差,尿少,便溏不爽,面色黧黑,形体消瘦,腹大如鼓,肝掌,腹壁静脉显露, 叩之有移动性浊音, 舌淡紫黯, 苔薄腻, 脉弦细。ALT 866.84nm01.S - 1L(赖氏法), AST 1133.56nm 01.S-1A/G0.78:1。B超示肝右肋下2.2cm, 剑突下5.6cm,侧卧腹水5.5cm。辩为肝脾不和,气血凝滞,水液停聚,拟当归芍药散加减。处方:当归20克、赤芍15克、茯苓皮40克、白术15克、泽泻30克、川芎10克、大腹皮30克、海藻40克、必甲15克、益母草30克、枳壳10克、泽兰15克。服药2月腹水基本消退。A/G0.9:1,ATC正常,AST750.15nm0.1S-1/L。

        后继用此方加山药、莪术、泽兰、益母草服药3月,复查肝功能基本正常,腹水完全消退。又调治3月而能参加轻便劳动。

        按:难治性肝硬化腹水症,属中医学臌胀范畴。本症是因情志抑郁,肝失条达,气机不畅,导致脉络瘀阻;肝郁乘脾,脾失健运,引起水湿内停,而形此病。仲景曰:“血不利则为水”。以当归、赤芍、川芎、必甲、海藻、泽兰、益母草化瘀利水;白术、茯苓皮、大腹皮、泽泻健脾利水,枳壳行气,使气行则血行,肝气疏泄有度,腹水自退。本方特点忌用大队破血祛瘀类药重剂攻伐,因为不但欲速不达,反致藏血,统血之脏受害,脉络易破裂,迫血妄行,而见出血之危害。

4、瘿瘤(甲状腺腺瘤囊性变)

张××,女,38岁,干部。1994年8月2日初诊。患者于2月前始觉吞咽时如有物阻,又发现左颈前有一包块,曾到其他医院就诊,服中药1月半,症状无明显缓解,且发现包块渐增大。来诊时,症见胸闷,纳呆,大便溏,舌淡有齿印,苔薄白,脉弦细。检查甲状腺功能与血清甲状腺激素均正常,甲状腺B超示甲状腺腺瘤,约1cm×1cm大小, 同位素扫描提示为甲状腺冷结节,检查左侧可扪及约2cm×1.5cm大小包块,质中等,可随吞咽移动。辩证为肝郁脾虚,气滞血瘀,疾凝成瘿,治以柔肝健脾,化痰理气,活血散结。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减。处方:当归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泽泻20克、山甲15克、夏枯草15克、半夏15克、郁金20克、猫爪草20克、象贝10克、莪术

15克,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10剂后自觉症状缓和,继服50剂后肿块消失。

        按:甲状腺腺瘤囊性变属中医中的肉瘿范畴。症由于长期忿郁,气机郁滞,津液输布失调,气滞痰凝,壅结颈前,日久使血液运行不畅,血脉瘀滞所致,一般认为脾虚肝郁、痰凝、血瘀为本病的病机。方中当归养血活血,为血中之润剂;川芎活血行气,为血中之气药;白术、茯苓、姜半夏健脾化痰,消生痰之源。赤芍、莪术、象贝行血散结;山甲、猫爪草、夏枯草软其坚,消其瘢,郁金疏肝理气。全方只要辩证明确,用药得当,则疗效确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