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声必看!美声演唱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大总结

 用知识丰富生活 2017-09-05
2017-07-24 声乐家APP
声乐家APP

pf-accapp

声乐家APP,是一款专业类声乐教学辅助工具APP软件。该公众平台是APP“声乐家”搭建的与用户资源共享平台,定期发布APP内容更新信息,以及提供专业类资讯。想接受更专业的声乐教学服务,请下载APP【声乐家】,各大应用商店都有哦~


美声唱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大摇”与“碎抖”

“大摇”指的是一种令人十分难受的打摆子的声音,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状况,是因为歌唱者在用喉部试图控制声音的力度时造成的。歌唱者气息浅而无支点,根本无法得到肋部控制,一口气有气跑光的感觉。“碎抖”则是对自然泛音的一种误解,不正确的共鸣所产生的抖音被误认为是美声唱法的泛音,歌唱者常常使喉部长期处于十分不自然的状态,所发出之声音如同马嘶一样。时间长了,这两种发声上的毛病是十分危险的,发声器官会因此发生病变并失去音色与弹性。

克服的方法可采取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来改善呼吸的节奏,人体在吸气时是扩张的而不是高长,具体的操作要领———吸气时胸腔舒展、两肋扩张、小腹松开,呼气时胸腔和两肋保持吸气状态、小腹内收推动气息呼出,同时喉位保持吸气时的深喉位、舌根和下巴放松,发音时声音往硬腭送,使声音亮、圆、通。进行这样的练习,渐渐地一种气畅腰阔声壮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采用硬激起的方法可以克服碎抖,气息与声音快速撞击,要求节奏结实坚定、短促有力,长音时要唱得直一点,不需要让声带发抖,这样情况很快就会得到改善。



(二)美声唱法中的汉字发音

美声演唱中咬字时需要保持腔体稳定,字音的变化不可以影响喉部腔体打开的状态,不能用喉头的移动去转换字。美声唱法强调把每一个字咬在嘴唇上,要伸长嘴巴来咬字,不变应万变,喉稳喉通,否则必然声跌字落。如何做到字与声音的完美契合对于歌唱者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要根据汉字的发音规律以字行腔,以情代声,把字咬清楚但是绝对不能咬死,必须要有呼吸的支持。

如果想要在演唱中国歌曲的时候也能像唱意大利歌曲一样把准确吐字和科学的发声方法结合在一起,我们不但要知道美声发声方法,也必须要了解意大利语的发音特点与中国语言的发音特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然后结合美声发音的要求,来演唱中国语言的歌曲。只有这样才能使演唱中国歌曲像演唱意大利歌曲那样,在技术上达到一个更高的演唱境界,中国的声乐作品在这种高水准的演唱中才能与西方的声乐作品相媲美。


(三)“儿”音与撑出来的喉音

有的歌唱者喉头高吊,下无胸声并且上无头声,拼命压低舌为了稳定喉器。舌根使劲下压、向后团缩,很容易形成喉部痉挛,所以声音会明显带有“儿”音的吐字。这种含混不清的歌唱方式长此以往会让声音变得沙哑发暗,甚至会出现怪音和两茬音的不良后果,喉器十分容易疲劳。

有人认为美声就是大嗓门、粗喉咙,一定要有一个很宽厚粗犷的声音,令人听起来疲劳沉闷,昏暗沙哑。一个年轻小伙子会唱出老头子的声调,原因就是一直撑大喉咙并且盲目地追求音量。解决以上两种问题的办法就是掌握声音强弱的平衡,声音要根据歌曲的要求该强的地方强,该弱的地方弱,因为一首歌曲不能一直强,也不能一直弱,就像我们吃饭一样,不能老吃一种饭菜,这样就会很单调。


另外,声音一直处于强的状态下声带容易疲劳或嘶哑声带肥厚,反之一直处于弱的情况下声音容易漏气,也容易嘶哑,甚至容易得声带小结。长期用弱声歌唱如果有强的歌曲需要强但强不起来,因为平时这该强的肌肉没有得到训练;反之长期用大声歌唱,该弱也弱不下来,因为声带超负荷运行,声带充血嗓音充血,声带变厚,边缘不震动也就弱不下来。总之,掌握强弱平衡的歌唱和发声之练习十分重要。




包装
升级
&
SALE

护嗓茶夏日包装全新升级!

·赠送苗家风味手提袋,装茶收纳样样行

·为了护嗓让优惠进行到底——

二次购买用户,均可享受满88减10优惠!

(详情请咨询客服)

质量提高,价格不变

德夯秘制护嗓茶,助你歌声嘹亮

点击链接可购买哦



【声乐家】APP,新增功能







更多声乐资讯请点击下方标题:

  1. 雷佳一人演绎五十六个民族之音画,被称为“不可能完成的工程”!

  2. 加强混声训练,解决换声点问题

  3. 传承声乐精神 | 4位90岁高龄的男声四重唱,万分敬佩!

  4. 原来《思念》里有一个这么感人的故事

  5. 揭秘歌唱中吐字咬字不清的6大原因

  6. 趣谈|上帝在创造这八位音乐家时都放了什么?




阅读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