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秀的历史爱好者和专业的历史研究人员,差距在哪里?

 滹南行东一庄翁 2017-09-05


第一是接触的史料范围。专业研究人员接触的史料范围比历史爱好者要广泛得多。比如一个明粉,可能从《明朝那些事儿》那里对明史产生了兴趣,因此突然萌发了啃史料的心,啃《明史》啃不下来,啃《明史纪事本末》啃不下来,勉强啃了啃《万历野获编》和《菽园杂记》,走上了在网上分享段子的道路。其中的有一些还会在网上提问“学明史要看些什么书?”还声明《明史》他不感兴趣,正在看《剑桥中国明代史》、《明朝十讲》。

而研究明史的专业研究者,即便是研究一次战役,其涉及的史料范围也是一个一般爱好者所不能想象的。拿万历朝鲜之战来说,看过《明史》、《明实录》、《万历三大征考·倭》、《两朝平攘录》、《皇明经世文编》相关记录的,已经是很优秀的历史爱好者了。

而专业研究者还要涉猎日本、朝鲜的史料文献,吴晗《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台湾“中研院史语所”的《朝鲜壬辰倭祸史料》,北大的《壬辰之役史料汇丛》,各类专著中的相关论述,所有的相关研究论文等等。在尽可能穷尽了所有资料的基础上,才好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也是爱好者和研究者的不同,前者不需要提出最前沿的意见,所以尽可以捡自己喜欢的说,而后者是要写论文、跑会议、做演讲的,不可能不提出新方法、新材料、新意见。

而从爱好者和研究者的阅读范围也能看出,前者喜欢一手史料,而后者一手、二手乃至三手都要看,这就引出了第二个不同,史料观的不同。有一些爱好者喜欢疯狂啃史料,恨不能立刻化身吕思勉,把二十五史通读一遍,还会跑去问历史系的学生,二十五史你们通读过吗?把正史通读一遍从来也不是历史系的学术培养目标。而以读史料多,以敢于啃二十五史来标榜自己的爱好者,通常从来没有意识到他们应该去读一本《史料学概论》。

爱好者喜欢一手史料的原因部分在于他们认为这是相对客观的(相信历史都是胜利者写的所以不可信的历史虚无主义者通常一本书都不会读),这其中包括了他们认为更为合理的事实陈述,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发展、结果,一应俱全,他们可以由此而生发出对事件本身的看法。对事物和人物本身发表看法,本身就是使用史料的初级阶段。

而一个受过史料学训练的专业研究者一定会建立基本的史料观念,那就是没有什么描述是绝对客观的,文本的形成有其语境、背景和价值判断。同样是看到一句描写,没有史料学背景的爱好者可能会将它误当作事实陈述,而研究者会考虑叙述者为什么这么说,他要表达怎样的价值判断,他的学术、家庭、职务背景,他和被描述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等等。所以在引用材料时,研究者常常要阐释为什么这材料是靠谱的(或者不靠谱的),原因是什么,他们通常还要阐明他们使用史料的方法和背后的史学观念是什么,爱好者当然没有这么麻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