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联掌故:“天涯何处无芳草”对个下联

 让俺看看 2017-09-05

对联也是可以讲道理的,用对联讲道理的对联莫过于那幅撇捺人生联,这幅对联网上有很多人讲解过:

上联:若不撇开终是苦;

下联:各自捺住即成名。

这是拿中国的汉字做文章的经典,上联中的“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下联的“各”字的捺笔只有收得住才是“名”字;而一撇一捺合成的字即“人”字。因此这幅对联讲的是做人做事的大道理,凡世间之事,撇开一些利益纠结就不苦了;每个人的自我成长,能按捺住情绪才是人生大智慧。

名联掌故:“天涯何处无芳草”对个下联

(楼外楼)

其实,对联文化中,经常会有不经意的一幅对联,让人忽然明白了一些大道理,比如,去杭州,就见到楼外楼的对联:

上联:饮酒有何可不可;

下联:看山最宜楼外楼。

当然,这是一幅名胜联,更多的是说楼外楼的风景,其实我倒以为,这幅对联的妙处在上联,人生苦长,饮酒有何可不可?想饮便饮,饮到极处,或者可能如李白一样自称酒中仙,最不济也可长安市上酒家眠,或者酒中也能看看陶翁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何其美哉。

最有名的茶馆对联是下面这一幅:

上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杯茶去!

下联: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也有把“名”与“利”换成“公”和“私”的,但意思相差不远,别那么忙,不管忙啥,都可以偷出闲来,喝一杯茶。不管是劳心者,劳力者,人生皆苦,所有的人都要学会苦中作乐,饮杯酒有啥不行呢?似乎有点消极了,但人间众生,可不就是在名利场中打拼的?

名联掌故:“天涯何处无芳草”对个下联

(布袋和尚收音机)

我最早见到的弥勒佛(其实是布袋和尚,并不是真弥勒佛,这个所谓的弥勒佛是我当时自以为是的,后来翻查金庸《倚天屠龙记》布袋和尚名字的来历时发现,布袋和尚并不是弥勒佛,而只是一个普通的野和尚,是唐代福建人,具体姓名不详。)是我家的收音机,当年是一件艺品,一个胖大和尚,手中拿着一个百宝袋,忝着大肚子,脸上挂了满脸笑,右边的念珠处是调谐频率的窗口(如上图),父亲买回来时,商家随收音机送了一幅对联,对联是写这个大胖和尚弥勒佛的:

上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下联: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当时觉得人生境界在这一幅对联前瞬间开阔多了,后来,到河南登封少林寺去玩,见到弥勒佛像,左右挂的对联就是这一幅,原来工艺产品送的对联也有出处,商家原来也是文化达人,对联爱好者。

名联掌故:“天涯何处无芳草”对个下联

(绘画作品里的弥勒佛)

这幅对联,后来还有其他版本,总之是劝人放开的,比如:

上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万事付之一笑;

下联:大腹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

大家都在替这个胖大和尚想心事,各自解释他因何而笑,肚子里能装得下世间万事,但杭州灵隐寺的弥勒佛联却另有视角:

上联:年年扯空布袋,少米无柴,只剩得大肚宽肠,为告众檀越,信心时将何物布施;

下联:日日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是什么来由?

你不怕饿肚子吗?有人替弥勒佛担心了。你整天这么饿着,还那么开心,我高兴个啥?人间万象,视角各异,啥样的想法都有。

名联掌故:“天涯何处无芳草”对个下联

(沈园)

梁羽生先生的《名联观止》中有一幅名联,似乎也可以讲道理,原联的上联:天涯何处无芳草;显然这个上联是有出处的,出自苏东坡的《蝶恋花.春景》词:“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这是一幅集句的上联(就是从前人的诗词里找出现成的句子作为对联的上联或者下联),那么工整的下联当然也需要集句来对,书中提到工整的下联:泉路凭谁诉断肠。这个下联是旧金山中医何仲贤对出来的,句出陆游的《沈园诗》“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题诗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上联劝人放得开,下联则多半是讲人生无奈的,不过,单从语句上来看,这上下联却是对仗极工的一幅集句联。泉路对天涯,格局也合适。

现在问题来了,如果把这个上联“天涯何处无芳草”的征联范围放开,大家能不能对得出合适的下联呢?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