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以点贵,只不过一般人都觉得无所谓!

 励志朝阳 2017-09-05

山水/黄宾虹


帮主:“常常,被人们忽视的往往是细节,而它们背后往往更加深邃!”

中国书画的点,与西方绘画的点,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中国书画中,点是所有线的微缩和基础。书法中,点的不同位置、形态及其组合,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视觉效果。对于点的认识,主要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点是线的基础和微缩,书法中的点具有“势”,存在于行气之中,因此每一个点都具有生命力,而西方绘画的点,多是为了“积”出整体效果。

2.学书法,点是基础,但也是高级技巧,一个字能不能写活,点的用笔和安排十分的重要,用笔要有呼应,安排要有匠心,否则,就是“死”点。


3.画面中,大点多,就容易让整体陷入琐碎,因此需要利用一些方法,让“点们”建立秩序,比如化点为线,比如聚散安排,比如浓枯变化。

4.点有方圆之分,魏碑中多有方点,唐楷中多有圆点。方点的视觉效果更加的凝重、滞留;圆点的视觉效果更加的柔顺和具有运动性。

5.点有虚实之分,实点显得肯定、果敢;虚点显得飘逸,空灵;需要注意的是,实点并不意味着仅仅黑重,也要看点的形态,一笔带过的点也有可能是虚点。而虚点并不是不敢用笔,或者专注于枯笔,而在于用笔的轻灵感,形态的灵动活泼。

6.点的成组化,需要通过形态、方向、大小、位置来进行调整,呈现出聚散感、节奏感、韵律感,其实就是让散点有秩序。


7.楷书中的点,秩序感极强,点的形态也具有很强的规范性,而篆隶中的点,常常是多变、自然的存在形态,而行草书中的点会更加的随机,甚至奇崛诡异。

8.方点与圆点的不同,来自于运笔方式的不同。方点多用铺毫,朝着“圆心”走,圆点多用束毫,绕着“圆心”走。也因此,方点显得舒展稳当,圆点显得凝练有力。


9.草书的点,最容易写散乱,最典型的是祝枝山的大草,满纸“雨点”,但其会通过成组的安排和对比变化,呈现出散而不乱,乱石铺街的视觉效果,但很多人临祝枝山大草,多因点多觉得好入手,也因为点多无力组织败于此。所以也因此大草作品向来点少线多,这也与快速书写的诉求有关。

10.写《书谱》,最容易散,字字独立、点多、琐碎的字内留白都是成因,因此在临写的过程中,要去关注轻重、连断的对比安排,将其强化,从而使得画面具有层次感,避免单调和散乱。

11.写楷书,写“”是高追求。除了笔势间的呼应以外,点的姿态常常能有力提升字的活力和趣味。就楷书来讲,点多处于辅助地位,因此在主笔和重心安排妥当的条件下,不妨对点的书写可以再“调皮”一些。

12.点的形变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技巧,比如化点为线,比如以点带线,以点成面,拆线为点等等手段,都可以在遇见雷同字的情况下进行运用。

13.一点成一字之规,不仅如此,看一眼你的点,我便知你的基础如何,再看一眼你的点,我便知你的审美如何。书以点贵,点因人异。每天临帖一点,每天进步多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