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教育,尽在老马识途 最近博物馆们都很忙。国博大英展、故宫阿富汗展、上博大英展......都离广东的小伙伴很远很远。 终于,大英博物馆的特展也来到我们身边啦。由香港科学馆与大英博物馆联手奉献的古埃及特展《永生传说——透视古埃及文明》,为我们带来了6具生活于公元前900年至公元前180年的木乃伊和200多件珍贵文物。大英博物馆的木乃伊馆藏规模世界上数一数二,这次终于不用乘搭长途飞机,就能近距离观展了。 展览详情 展览日期: 2017.6.2 –2017.10.18 展览地点: 香港科学馆地下展览厅(香港九龙尖沙咀东部科学馆道二号 ) 开放时间: 星期一、二、三及五:上午10时至晚上7时 星期六、日及公众假期:上午10时至晚上9时 逢星期四休馆(公众假期除外) “ 为了避免部分童鞋 哇!一只木乃伊... 哇!两只木乃伊... 如此简单粗暴的观展体验 老马已为大家准备了 豪华实用的观展清单 通过书籍、纪录片、音频、讲座四大维度 让你成为观展路上的Active Learner 还不赶紧收进碗里! ” 精品直击 木乃伊的故事 你曾好奇:为什么古埃及展览,不在历史博古馆、文化博物馆举办,而要在科学馆举办吗? Good question!近年来,科学分析法研究木乃伊取得了不少新进展。早期研究埃及木乃伊的方法都只能解开裹尸布,损害脆弱的遗体。然而,利用电脑断层(CT)扫描等非入侵性成像技术,研究人员现已不用解开任何木乃伊遮盖物件,也能以虚拟方式研究裹尸布内的遗体。 此举可以帮助考古学家推算死者的年龄和性别,并探索不同主题,包括饮食、健康状况、木乃伊的制作过程和古埃及人的宗教习俗,对尼罗河谷丧葬传统也有新的解读。 1 来自底比斯的已婚妇人内斯达华狄特 第25王朝,约公元前700-680年 大部分古埃及人的称呼里都藏着神的名字,象征受神的保护。如大家熟悉的图坦卡蒙(Tutankhamun),就隐含“阿蒙神”(Amun)的名字。内斯达华迪特中(Nestawedjat),华狄特(Wedjat)有“荷鲁斯之眼”之意。细读棺木上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可以读出她的名字。 她的木乃伊由厚达五厘米的麻布包裹,裹尸布原本用红花作染料染上了颜色,由几条织带绑紧,被置于三层棺木中,是木乃伊制作中的典范。从中也可看出其富裕的家境。 2 阿蒙的女吟唱者塔木特 第22王朝,约公元前900年 泥纸棺是一种类似纸模的技术,以麻布、石膏和胶水制作而成。塔木特的泥纸棺形状、大小和他的木乃伊非常吻合。 棺上多处都画上了塔木特的肖像。从泥纸棺胸口下方的画像可以看到,她穿上了透明的裙子,有鹰隼首神荷鲁斯带领,走向其他神祗。 她被描绘为年轻的女士,但电脑断层扫描数据显示她的实际年龄应该较大。 3 来自阿克明的祭司艾尔都奴 第26王朝,约公元前600年 艾尔都奴居住在底比斯以北的城镇阿克明。他的棺木上刻着他的名字和祭司的身份。由于当时有些祭司需要同时祀奉数位神祗,艾尔都奴可能需要往来于不同的神庙间工作。 他脸上的涂金面具是同年代中少有的,面具让他拥有永生的完美面孔。在古埃及,木乃伊身上不同部位通常放有不同的护身符,帮助死者顺利走向重生。 4 来自底比斯的神庙歌手 第22王朝,约公元前800年 棺木上的铭刻显示主人是一位女祭司,而且是阿蒙神庙的歌手。她在公元前800年左右生活在底比斯,可能在卡纳克神庙工作。 她留有短发,可能在特别场合,会带上假发和首饰。电脑断层扫描显示她死亡的时候约为35-49岁,患有牙科疾病,并丢失了一只门牙。 5 来自哈瓦拉的幼童 罗马时期,约公元40-60年 古埃及似乎很少有把幼童制作成木乃伊的习惯,但在罗马统治时期似乎逐渐增多。从外观上看,披风把它部分头部和肩膀覆盖,露出他的头发,这是希腊与罗马时期的典型特色。 电脑断层扫描确认他死亡时仅有2岁,脊椎和肋骨均有创伤,可能是制作木乃伊时造成的。他涂金泥纸棺的精细纹饰,显示他来自上流社会家庭。 6 来自罗马时期埃及的年轻男子 罗马时期,约公元140-180年 从此年轻男子充满罗马风格的“木乃伊肖像”可以猜测,他生活时代的埃及,已被外族入侵,属于罗马的一个行省,受罗马统治。 这一时期,埃及仍有制作木乃伊的习惯,但风格和技巧以有所不同。其中一项,便是以木板绘画死者,称为”木乃伊肖像“。这具木乃伊属于首批送抵欧洲拥有这种造型的木乃伊。 展前功课 专为青少儿而设的古埃及包裹 有些小朋友会觉得木乃伊很“神秘”、“恐怖”,这多少源于影视材料的渲染以及对古埃及文明的不了解。多做做准备功夫,从不同方面了解古老文明。回头再看实物展览,就会少两分“恐怖”,多几分了解。 1 BBC纪录片 七千万动物木乃伊:古埃及的黑暗秘密 木乃伊是人们对古埃及文明兴趣大增,期望一睹真身的对象。在古埃及,除了人,各种动物也不例外,小猫、小狗、鳄鱼、老鹰......也被制成了可爱的木乃伊。 曼彻斯特大学的麦肯奈特博士及团队,运用现代的成像技术,制作古埃及动物木乃伊的准确三维图像。这项研究调查,旨在揭示动物在古埃及信仰中扮演的奇怪角色的真相,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古埃及人的生活与思想。 2 书籍 DK古文明大百科 《DK古文明大百科》由《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城堡》、《武器与铠甲》四部分组成,把古代文明的相关知识归类整理,进行详细地介绍。 由大英博物馆支持并参编写。老马看完书中古埃及篇再去观展,惊喜地发现展览中众多3000年前的展品成为了“老熟人”。诸如古埃及护身符、埃及人玩具、粮食、文具、首饰等日常生活用品,展品竟然与书中图片一一对应,很是兴奋。古埃及人民的生活场景和日常点滴立马3D还原于脑海中。 3 音频导赏 辐射展厅内40个精选展品 老马已为大家完美收纳展览中覆盖古埃及生活场景的40个精选展品的导赏音频。先听再观展也行,边听边观展都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