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西方人对中国人吃不吃狗肉那么关注?

 发哥07domrg8zi 2017-09-05

在交流日渐增强的今天,中国早已不是过去西方人眼中的那个神秘东方帝国,但由于种种原因,如今的中国人在与西方国家的人进行交流的时候仍然会被问到一个常见的问题:“中国人是不是都吃狗肉?”

由于西方世界的狗更多的是作为宠物而非食用,所以在他们眼中屠宰狗进行烹饪是一种不可接受的野蛮习俗。在喜剧片《希特勒回来了》中,也出现了对于狗的极端保护行为的讽刺桥段。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释吃狗肉的问题呢?

在中国,狗的驯化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前,从那时开始,狗就有食用和护卫的功能,由于狗是杂食性动物,对于饲料要求不高,因此饲养成本非常低。作为先秦时代的“六畜”之一,狗肉也是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之一。根据《礼记·内则》和《周礼·天官》的记载,商周时代,狗肉可以见诸天子的宴席。而后随着其他大型家畜的饲养推广,狗也不再常常出现在餐桌上,“狗肉不上正席”便是这一历史变迁的绝佳印证。现在的中国,狗肉早已不是餐桌上的主流,只有华南,西南以及东北的部分少数民族(如朝鲜族)保有食用狗肉的习俗。在国内也常常引起一些争议。

事实上,欧美国家也不是没有过食用狗肉的历史。在欧洲,食用狗肉也有很久的历史,只是如今食物丰富,狗更多充当的是宠物的角色,再去食用狗就显得有些难以接受了。中国也有句古话“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此外,在欧洲,德国和瑞士的一些地区仍有食狗习俗。

有人会用“狗属于伴侣动物”这一说法来食用狗肉不对,可也有宠物猪的存在,如此说来也应该要求禁止肉猪养殖吗?显然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还有用“餐桌上的狗是偷窃来的”来证明狗肉来源非法,但他们有意无意忽视了在这些地区,肉狗主要靠从农户家和养殖场所收购,仅靠偷窃并不足以支撑市场消费,而将作为宠物的名贵犬种用于食用也不符合商业逻辑。所以,如果无法改变国人食用狗肉的习惯,退而求其次的办法,应该是解决如何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检疫卫生标准来确保食用狗肉安全的问题,而不是民间自发的去阻止销售或是用过激的行为来阻止他人食用狗肉。

此外,有一个假设,外国人对中国人食用狗肉的偏见也许是不能辨别亚洲人而产生的认知错误。按照消费量,朝鲜半岛才是狗肉消费量最大的地区。外国对于亚洲了解不足的人很可能也分不清韩国和中国人,阴错阳差间“吃狗肉的人”这顶帽子便戴到了中国人的头上。

总之,在当今多元化的国际环境中,大家都需要相互尊重对方的习俗。也许有一天,随着中国文化习俗的变化,中国人也会放弃吃狗肉,但在那之前,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更能解决当下关键问题,也就是建立一系列保证食用肉卫生、保证食物来源合法的法律法规,规范当下人们的行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