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智慧:要成功先知晓一切变化的规律是不变!

 无声的年轮 2017-09-05

履霜,坚冰至(卦二·坤)“履霜”指脚踩着霜;“履霜坚冰至”指在天刚冷时就想起冰天雪地,预知后事的必然发生。

【案例】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的祖父与父亲都曾在荆州一带为官。父亲死后,诸葛亮也曾在荆州做小官吏;后来他隐居隆中,也是身处荆州。荆州为南北通衢,刚好是日后魏、蜀、吴三国交界的中心地带。这是件奇妙的事:诸葛亮不在其他地方隐居,偏在荆州这样一个军事要地隐居,他在隐居时的思考与获得的信息必然要丰富于一般的谋士与将领了。而真正使诸葛亮成为诸葛亮的是他的洞察力,其实他并非先知,只不过善于思考罢了。天下皆知汉王朝大势已去,但只有诸葛亮看出汉王朝瓦解后,天下将三足鼎立。

易经智慧:要成功先知晓一切变化的规律是不变!

【易理】

(1)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履霜而知坚冰至。

(2)霜非冰,但霜后可能有冰。

【易理应用】(1)如何看出会变天?只有每天都看天的人才知道其实每天都在变天。一片树叶从枝头飘落,表面上是某棵树的个别现象,但究其本质乃是大自然的普遍规律使然。大地一夜铺满白白的霜花,表面上是天气骤变,实际上只是天气骤变的开始环节或中间环节。从节气上看,霜降后不久就是小雪、大雪、小寒、大寒了。

值得注意的是,此处讲的是“坚冰”,而非“薄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霜降后必然到来的不仅是“冰”,而且可能是厚厚的“坚冰”。“坚冰”虽冷,踏上去却给人一种踏实之感,远比“如履薄冰”好。所以有时要冷就冷到底,等结成了厚厚的坚冰反而好行事。诸葛亮每天看天,所以知道霜降后将有坚冰。

正是基于这一点,诸葛亮对霜降后的事心里是踏实的。他想:汉必亡,天下必三分,我必辅佐其中一方。刘皇叔仁义之名传遍天下,当是明主,我当与此人共踏坚冰斗寒霜。

(2)如何见霜知冰?霜与冰都属于冷天才有的自然现象,从性质与发生期来看属于同一范畴。它们具有天然的共通性。但霜并不等于冰。霜是霜,冰是冰,霜后可能有冰,但不等于肯定有。这就是一般人与非常人的区别:一般人能看到“可能”,非常人能看到“肯定”。这就是非常人的慧眼所在了。

易经智慧:要成功先知晓一切变化的规律是不变!

其实非常人在这其中只是很好地运用了排除法:

A.有的“可能”不一定会实现。

B.有的“可能”肯定会实现。

要看出霜后有冰,首先就要大胆排除另一个答案,或者A,或者B,只能二选一。

也就是说:A.履霜坚冰不至。B.履霜坚冰至。这两种情况只有一种会发生。具体而言,诸葛亮做的排除法有两次。第一次是:A.汉王朝不会完蛋。B.汉王朝会完蛋。

易经智慧:要成功先知晓一切变化的规律是不变!

诸葛亮推算汉朝气数,观察时事,排除了A。第二次是:A.汉王朝完蛋后不会马上出现另一个王朝,而是会出现三个以上的王国瓜分天下。B.汉王朝完蛋后马上出现另一个王朝。诸葛亮总结历史,考察当时英雄,排除了B。可见诸葛亮见霜知冰,凭的不是直觉,而是理性判断。《易经》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又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们要不断培养自己的洞察力与顺应天时的应变能力,这是我们行动与成功的基础。

履霜,坚冰至。——《易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俗谚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唯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苏洵《辨奸论》

【如果有私密内容要与作者交流,先戳我的头像吧,在主页底部菜单获取作者更多信息,或点击右上角[发私信...]按钮】

喜欢的点个关注,我每天都有更新,想周易算卦的朋友请私信我,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