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双桂山 与名山对峙相望 山峰状如笔架,林木苍翠 涧壑流泉,云蒸霞蔚 山中楼、台、亭、阁 掩映于绿树和百花丛中 素有“险、幽、古”的美誉 唐代以来 丰都的平都山、双桂山 五鱼山、青牛山 已是丰都的游览圣地 之后又陆续增加了 四处风景优美之地 到明代发展成为“丰都八景” 平都山晓则最负盛名 仙子去无踪 “白鹿夜鸣”为哪般? 除了名山外,丰都的双桂山也十分引人瞩目。众多诗歌里描写的“白鹿夜鸣”典故便出自该地。 北宋仁宗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深秋的一个夜晚,丰都李姓知县正在书房读书。忽然,城后双桂山上传来一阵呦呦鹿鸣,声音清脆,山鸣谷应。这山为城郭之地,哪来鹿鸣?李知县令家丁查个究竟。家丁们赶往山上,只见树丛中一只白鹿纵身一跃,遂不见踪影。众人正在疑惑,忽见一老翁手捋银须静坐石上。 “白鹿夜鸣,明日将有贤人前来县里。”说罢,老翁飘然而逝。家丁们个个惊讶,回去将此事告之李知县,李知县将信将疑。 第二天,一叶扁舟如离弦之箭,顺江驶来,北宋著名诗人苏洵、苏轼、苏辙三人舍舟登岸。原来三人从家乡去汴京,特意停留丰都。 苏氏父子听说了白鹿夜鸣一事,大为惊奇,在登游双桂山和山上的玉鸣寺后,苏轼写下了一首《仙都山鹿》,其中有诗句:“仙子去无踪,故山遗白鹿。” 苏洵也在《仙都山鹿并序》里用不足百字讲述了自己经历的这段趣闻,称:“余闻而异之,乃为作诗。”并题诗:“客来未到何从见,昨夜数声高出云。应是仙君老童仆,当时掌客意犹勤。” 丰都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称,后人为了纪念苏轼和颇具灵性的迎宾白鹿,将玉鸣寺改为鹿鸣寺,并在山上建了东坡祠,塑了东坡像,供后人观瞻。 鹿鸣寺 如今,鹿鸣寺所在的双桂山,已成为国家森林公园,与名山两两相望。经历代修葺,鹿鸣寺焕然一新,寺外有座檐角飞翘、古风浓郁的牌坊,三道坊门上都刻有状若疾奔的白鹿,中间门额上置有黑色匾额,上面“鹿鸣寺”三个金色大字潇洒有力,颇具气势。 “‘白鹿夜鸣’的故事流传了数百年,已成为我们丰都人热情好客的象征。”丰都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说。 岁月等闲过 “丰都八景”今安在? 清晨,沿丰都名山后山的一排石梯爬上山顶。阳光从遮天蔽日的树丛间斜射下来,树影斑驳。庙宇屋顶的翘角在绿树丛中时隐时现,恍若人间仙境。这样美轮美奂的景色便是“丰都八景”中最负盛名的平都山晓(另一说是平都春晓)。 名山美景 史料记载,唐代以来,丰都的平都山、双桂山、五鱼山、青牛山已是丰都的游览圣地,之后又陆续增加了四处风景优美之地,到明代发展成为“丰都八景”,即:平都山晓(平都春晓)、流杯池泛、月镜凝山、青牛野啖、珠帘映日、白鹿夜鸣、龙床夜雨、送客晴澜。 “丰都八景”吸引了不少文人为之吟咏。明代诗人曹学佺就以《酆都》为题,描写了白鹿夜鸣和青牛野啖的典故:“平都称福地,隔水有仙潭。白鹿迎佳客,青牛度老聃。” 清末,郎承诜所著《丰都八景》诗详细描述了“丰都八景”的绮丽风光。全诗共256个字,内容全面,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令人向往。例如,对其中的龙床夜雨,他这样写道:“夜夜滩声作雨声,几经磨洗石床平。日来更觉风涛险,一卧沧江总不惊。” 斗转星移,岁月更迭。如今,“丰都八景”除平都山晓、青牛野啖、白鹿夜鸣等景色外,其他均已难再见。 丰都古诗选萃 留题仙都观 (宋)苏辙 道士白发尊, 面墨岚气染。 自言王方平, 学道古有验。 道成白昼飞, 人世不留窆。 后有阴长生, 此地亦所占。 并骑双翔龙, 霞绶紫云襜。 扬扬玉堂上, 与世作丰歉。 忠州酆都观乃平都洞天也题一首 (宋)苏泂 宫殿隋梁所造成, 殿门仍有晋丹青。 白头道士无人见, 客至惟呼鹿出迎。 您想参与重庆日报 "重游古诗路,思君下渝州" 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吗? 欢迎大家到寻声朗读亭 免费录制"重游古诗路,思君下渝州"专题 参与录制就有机会 在重庆日报新媒体平台播出作品 想参与本次活动的朗读者 只要您在公众号后台留言 就可以领取优惠码 预约免费录制 那么,哪些地方有“寻声朗读亭”呢? /重庆出版集团·大厅/ /沙坪坝三峡广场·览虫书吧/ /南滨路东原1891·A馆广场/ /沙坪坝重百四楼·渔牌服饰旁/ /大坪时代天街C馆·重庆购书中心/ /解放碑WFC重庆环球金融中心·LG层/ /重庆企业天地四号楼·一楼大厅/ 记者:匡丽娜 杨晨 摄影:崔力 编辑:顾羽西 袁佳伟(实习) 美编:谭真 李欣蓓 统筹:汤寒锋 审核:袁尚武 配资上海装修办公室装修办公室设计上海别墅装修办公室装修 |
|
来自: 昵称2004199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