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露为霜,风起秋凉。

 为什么73 2017-09-06
2017-09-06 余应伟 正安文化北京


白露

从此,风轻云淡、天高水长


秋天是一个疏朗的季节。而这晚到的节气刹那间将秋风裹挟而来的秋意,漫天漫地铺陈开去。洒向那些被夏天的烈日煎熬得舌燥唇干的万物,抚慰着它们干枯的表皮与烦躁的心灵。


每年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交“白露”节气。“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节令。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白露习俗


白露既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相较于“两至”和“两分”,白露节气在民间的地位并不算高,但其民俗活动却是异常的丰富多彩。种种趣味盎然的白露习俗,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了这个节气。


例如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老南京人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再者,家中存放的春茶已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此时白露茶正接上,所以到了白露前后,有的茶客就托人买点白露茶。



穿衣起居


随着夜间的凉意一天比一天明显,撤掉凉席,关上窗户和空调,换上长袖衣入睡,将薄棉被备在床头,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很容易受凉引起腹泻。特别是病人、老人、体弱者,更要注意随着气温的变化加减衣物。但也不宜一下子添得太多太快,因为要增加适度的耐寒锻炼,这样有助于冬季抗寒能力的提高,这就是所谓的“秋冻”



另外,由于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敏感。如果防护不当,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爱美穿露脐装,寒气极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呕吐。因此,这个季节不适合再穿露脐装了,晚上睡觉也要把肚脐盖好。


脚的保暖工作也不能忽视。因为脚上分布着人体的6条重要经脉,并且脚远离心脏,血液循环最为不畅。传统养生也非常重视“脚暖腿不凉,腿暖身不寒”的理念。双脚受凉是引发感冒、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病症的元凶。



从白露起,应注意补养肾气,这时可以坚持晚上泡脚,用温水泡,水要没过脚腕,时间在15到3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肾开窍于耳,所以常搓揉耳朵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


运动


白露后,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可较夏天适当加大,以汗出但不疲倦为度,这样有助于机体内气血调畅。导引方面,可遵照《灵剑子》坐功法:闭气,两手握拳,以拳头沿小腿及脚外侧及内侧分别叩打十余遍,然后,上下齿叩齿36遍,此法能开胸膊膈气,去两肋中气,治疗肺脏疾病。


白露时节,秋高气爽,正是人们户外运动的大好时机。但外出运动时要当心“秋季花粉热”,警惕出现鼻痒、连续打喷嚏、流清鼻涕,眼睛流泪、咽喉发痒,耳朵发痒等类似感冒的症状。秋季是藜科、肠草、蓖麻和向日葵等植物开花的时候,也正是这些花粉诱发过敏体质者出现“秋季花粉热”。


情志


白露时节还需注意情志调摄,“秋心”谓“愁”,古人早就有悲秋的说法。应保持心境平和,收敛神气,这与饮食、起居等方面的养生结合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保持心态的平和,可听一些舒缓轻快的音乐,读一些修身养性的书,对情绪的调节很有好处;书法、绘画也是不错的选择;还可以打打太极、登高望远等。


饮食


夏季气血都在体表四肢,内里胃肠空虚。秋季是一个机体气血由外走内的季节,而白露时,胃肠气血仍未充,此时若饮食不注意便要生病。因此,不可进食太饱,使肠胃壅塞。另一方面,也要预防秋燥,饮食上多吃辛润食物,如梨、百合、甘蔗、芋头、萝卜、银耳等。



白露时节已经是典型的秋季气候了,不少人在这个时候会因饮食不当或外感风寒,而造成急性腹泻。由于这种腹泻的发病原因是中焦受寒,即脾胃受寒引起的,因此预防和治疗首先应避免脾胃受寒凉侵袭。不宜贪食生冷、瓜果等,除了凉性的瓜果,苹果也不宜多吃。


下面推荐两道适宜白露时节的菜品。


莲子百合煲

 配方  莲子、百合各30克,精瘦肉200克。

 做法  莲子、百合清水浸泡30分钟,精瘦肉洗静,置于凉水锅中烧开(用水焯一下)捞出。锅内重新放入清水,将莲子、百合、精瘦肉一同入锅,加水煲熟(可适当放些精盐、味精调味)。

 功效  清润肺燥,止咳消炎。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柚子鸡

 配方  柚子(越冬最佳)一个,公鸡一只,精盐适量。

 做法  公鸡去毛、内脏洗静,柚子去皮留肉。将柚子放入鸡腹内,再放入气锅中,上锅蒸熟,出锅时加入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  补肺益气,化痰止咳。


耳部按摩


“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过于耳,所以人体某一脏腑和部位发生病变时,可通过经络反应到耳廓相应点上。在气候变化的季节,尤其是白露这样由暑热转入秋凉的时节,应多多按摩耳部可以达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理脏腑,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人体各部位在耳廓的分布好似一个倒置的胎儿,具体投射区按摩方法如下:耳垂相当于面部,当内火上炎而致齿耳肿痛或面部生疖时,可用双手拇指揉捏耳垂,直至双耳发红发热。每日2次,经常按捏耳垂,还有美容养颜作用。正对耳孔开口处凹陷叫耳甲腔,此处相当于胸腔内脏器官,经常刺激这个部位,对心脑肺和血液系统有补益作用。


具体做法是:将食指放到耳孔处,拇指放到耳的背面对捏即可,每日3次。耳甲腔的上方凹陷叫耳甲艇,按摩此处有助消化,并有强肾健脾之功。


喜 讯

10月5日

余大夫将在正安文化北京

开授 痛经专科 课程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