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年听得道理无数,中年才懂深情几许

 昵称27106408 2017-09-06

 9月,是开学的季节。



小时候,对这个季节没有任何特殊的情感,只觉得暑假要结束了,有些遗憾,但是想想又能见到两三好友,继续调皮捣蛋,也就甚是欣慰。



初中的时候,学了朱自清的《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读到这里,好似有些酸酸的,但心里更多的是对于要背课文的抗拒。



大学的时候,总是很讨厌每每离家去学校时,父母坚持着要去送行,百般不耐烦地跟妈妈搭着话,心里想着一会到学校了要约谁出去吃饭,一到检票的时间就跟逃似的飞进站台。后来看了龙应台的《目送》,读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突然想起每一次,都没有回头看看,送行的妈妈脸上的表情,是不是也那般哀戚。



上周的《阅读阅美》里,嘉宾分享了一个故事,《录取通知书后,父母只剩背影,故乡只剩夏冬》,坚强如马薇薇,在听完这个故事后,也几度哽咽、哭成泪人。


“填志愿有两个原则,离男朋友最近,离爸妈最远。”马薇薇动情地说。


想起了填写志愿时的自己,也是这样,想把志愿填得越远越好,妈妈说,“你一出去就是4年起步,可是你还有几个四年可以在我们身边啊……”那时的自己不以为意,只是激情地幻想着自己是囚禁在笼中18载的鸟儿,有朝一日终于可以自由翱翔,是万万不愿意放弃这个良机的。


可是,每一次,回家的车票那么难买,每一次,失恋想家的夜晚都那么难捱,每一次,看着父母华发渐生,自己是那么的无力。我们越来越长大,父母也越来越老了,少年听得道理无数,中年才懂深情几许。


马薇薇在节目中回忆了她人生中那段黑暗的低谷。父亲患癌、感情危机、事业压力,坏事毫无忌惮接踵而至,有一天,父亲手术后回家休养,“我以前特别讨厌喝酒,那天压力太大了,我在家喝了一瓶小二锅头,我爸从房间里走出来,他没有说什么,就拍拍我的肩膀,然后说当家做主了,知道不容易了吧。我拍着肩膀上爸爸手的那个瞬间,才知道我长大了。”说到这里,她潸然泪下。



《奇葩说》第四季里,有一期辩题是“父母提出去养老院养老,我该答应吗?”马薇薇的发言不知道看哭了多少人,“孝顺这个词就是由后悔构成的,无数个我们做错事的瞬间,无数个我们割舍不了的瞬间。”



辩论场上纵横驰骋、逻辑缜密碾压全场的马薇薇,作为米果文化副董事长在外独当一面的马薇薇,却在父母亲亲情面前,软弱得像个孩子。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父母、朋友,生死,涉及到这些问题,我都没有办法自控。而我们每一个人,何尝也不是呢,希望自己对外永远光鲜漂亮,却在离家委屈的每一个夜里,只想听听电话那头父母的声音。不是离家的时候开始想家,而是生活的琐事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时,想家。



而马薇薇,从《奇葩说》里绝对不哭的女王,到第二季谈恋爱了,到第三季也开始跟小伙伴扯淡了,到第四季和大家一起哭作一团,再到阅读阅美中,贡献着一次又一次的泪水,尽情释放着心中埋藏许久的温柔。“可能到我这个年纪会有一点点想要放过自己吧。就是不让自己当第一了,不让自己做最强了,不让自己无坚不摧了。” 这一切,都是成长带来的。从软弱到坚强,从坚强到与自己和解,找到自己心中的平衡。

9月,是开学的季节。


或许你如愿“逃离”了家,远离了父母。


或许你也不耐烦地应付着父母的嘘寒问暖、满腔挂念。


或许你坚信自己足够强大,能够应付未来的一切。


或许你依然不相信会有想家的一天。


但至少,你可以在离别的时候,回头望望,看看爸爸妈妈或许已经泪流满面的脸。


至少,多打打电话,给爸爸妈妈提供一些他们可以出去吹牛逼的谈资。


至少,等你长大的那一天,不会那么遗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