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南泉斩猫 南泉(南泉普愿禅师)斩(杀)猫 普愿禅师,唐时新郑(今河南新郑县)人。俗姓王,因此佛门内多称其为“王老师”。十岁出家,从大慧禅师受业,三十岁于嵩山(今河南登封市境内)会善寺受具足戒,后投马祖道一门下。唐德宗贞元十一年(西元795年),年近五十时,到池州府(今安徽贵池)城西南七十里的南泉山创建寺宇传法,居南泉寺三十余年,从不下山。其最为著名的弟子,就是人称“赵州和尚”、“赵州古佛”的河北赵州观音院真际从谂禅师。 南泉和尚,因东西堂争猫儿, 南泉和尚,因东、西堂(禅宗寺院把先前住在本寺之人称为东堂,他山退隐之长老来住本寺称为西堂。以东为主位,以西是宾位的缘故。)争猫儿(两堂的人为一只猫儿的归属问题争执起来,互不相让,大概是养只猫可以抓老鼠的缘故。但佛制戒律中有“不得畜养猫狗等禽畜”的规定,也许在当时重视禅林清规的年代,这些佛制的细节上的戒条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而有所忽略), 泉乃提起云:“大众,道得即救,道不得即斩却也!”众无对。泉遂斩之。 泉乃提起云:“大众道得(说得出来一句恰当的话,能够下得了转语)即救(就能救下这只猫),道不得即斩却(杀掉)也。”众无对(回答不上来)。泉遂斩之。 晚,赵州外归。泉举似州,州乃脱履安头上而出。泉云:“子若在即救得猫儿。” 晚(傍晚)赵州(从谂禅师)外归(从寺外回来),泉举似(说给)州。州乃脱履(脱下鞋子)安头上(顶在头上)而出(就走了出去)。泉云:“子(你)若在,即救得猫儿。” 无门曰:且道:赵州顶草鞋意作么生?若向者里下得一转语,便见南泉令不虚行。其或未然,险。 颂曰:赵州若在,倒行此令。夺却刀子,南泉乞命。 无门曰:“且道(请问)赵州顶草鞋意作么生(把草鞋顶在头上是什么意思)?若向者里(在这个地方)下得一转语,便见南泉令不虚行(才能够真正明白,南泉实施自己所下的斩猫的命令,并不是一件没有意义事情);其或未然(如果不明白,下不出转语),险! 颂曰:赵州若在,倒行此令。夺却刀子,南泉乞命。 颂文大意:如果根据我对当时情形的想象,正当南泉逼问两堂之人要把猫儿斩杀的时候,赵州也在现场的话,这个赵州很可能就要反过来执行南泉斩猫的命令,一把夺下南泉手中的刀子,架在南泉的脖子上,要把南泉当作猫儿斩杀掉。在这个时候,南泉就只好跪地求饶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