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记住“象”“像”之别】 “象”和“像”字义很多,常查工具书也麻烦。要掌握其区别,只要记住,“象”除了指大象,以及“象声、象形”二词(“象”表示模仿),只有一个义项:表示客观事物的形态(如现象、气象、景象、万象)以及它在人脑中的反映(如印象、想象、抽象、象征)。其他都用“像”。
【“司空见惯”不能带宾语?】 《咬文嚼字》曾批评某日报“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语,说“成语‘司空见惯’不能带宾语”。此批评武断了。它通常不带宾语,但不等于不能带。该成语出自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其原出处便带宾语,人们使用时为何不能带呢?
【“似的”不作“似地”】 “他一溜烟似的跑了。”其中“的”能改用“地”吗?不能。有人问:“跑”是动词,前面不是该用结构助词“地”吗?如“愉快地走了”。“跑”前是该用结构助词,但因“似×”前为名词,只有结构助词“似的”才说得通,不能用“似地”。“似”一般读sì,而“似的”应读“shì的”。
【“以防万无一失”对吗?】 某报有文:“因此,为了你和家人的安全,请勿…,以防万无一失。”此话有毛病吗?所谓“万无一失”,即绝对不会出差错。那么“以防万无一失”就是“以防止绝对不会出差错”,显然逻辑不通,也背离了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只要将“万无一失”改作“万一”,便没问题了。
【评:厚积才能薄发】 最近一位语文老师说“厚积才能薄发,没有足够积累写不出好文章”,遭《咬文嚼字》非议,说“薄发”并非“厚积”的结果,是指少发,宁缺毋滥。因此既要“厚积”又要“薄发”。我认为把“薄发”释为谨慎少发,非成语“厚积薄发”本义。同意老师说法,只有广泛积累,需要时才能起作用。
【被误解的“吉光片羽”】 乱用词藻,不求甚解,是目下文章一病。某报有文:“十年,由历史角度看,只是吉光片羽。”显然将此成语义当作短暂时光了。错。吉光是传说中的神兽。晋《抱朴子》:“…吉光之兽,皆寿三千岁。”片羽,指吉光身上的一毛。“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宝,如:吉光片羽,弥足珍贵。
【“裳”的读音】 “裳”有二读:chánɡ和shanɡ。除“衣裳”外,其他场合都读chánɡ,如霓裳、罗裳等。至于“衣裳”之“裳”,古代一直读chánɡ,其中“衣”指上衣,“裳”指下裙, 到近代“裳”才出现轻声shanɡ。因此,凡读古诗文,一律读“衣chánɡ”,而日常口语,或读近现代文,则读“衣shanɡ”。
【一个古怪的成语】 成语不能随意改动,然而有例外。古人常用“枕石漱流”形容隐士生活,其字面义:石头当枕,流水漱口。但它还写作“枕流漱石”,其出有典:《世说新语》:晋人孙楚想隐居,对王济说:“当枕流漱石”。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贪婪之“婪”字下为何是“女”】 《说文》:“婪,贪也。从女,林声。”从女为何表示贪?《说文》未解答。看甲骨文,“婪”中间为下跪女子,两边为“木”,表示树林,整个字并非示意女子藏身林中。因为“林”可表示多,如“林林总总”,所以是示意奴妾众多,表示男子希望奴妾如树林般众多,此即贪婪。
【辨析“丌”和“廾”】 “鼻”的下部应当是“丌”,但很多人误写做“廾”,医院耳鼻喉科之“鼻”很多都写错。“丌”音jī,器物坐垫;又音qí,同“其”。“廾”,音义同“拱”。如何判知某字下部是“丌”还是“廾”?有一规律:“田”下为“丌”,如:鼻、畀、痹;其余皆“廾”,如:弄、卉、异、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