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星级酒店竟然可以不换床单!那么培训行业呢?

 fentouge 2017-09-06

文 | 培训经理指南掌柜 南哥



这两天朋友圈里刷屏了,因为网上有一份测评报告,北京的五星级酒店竟然都不换床单,并且这个不换的面积相当地大!这包括了大名鼎鼎的:希尔顿、洲际、万豪、W、香格里拉在内五星级酒店,由此可以推论四星级、三星级以及快捷酒店又会怎样呢?浴巾洗过吗?毛巾洗过吗?有人戏称如果之前入住的是一位香艳美女还好,如果是一位龌龊到恶心的人睡过,竟然没换床单,没有换过浴巾,对于常年出差住酒店的培训师、培训经理们情何以堪啊!细想一下,是不是有浑身起鸡皮疙瘩的感觉,所以培训师们,别图省事了,带好睡衣、洗漱用品出差为上策。



网上大V评论,如果床单洗不干净是劣质服务的问题,但是如果床单不换则是商业欺诈行为,并且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去看,似乎无法破击酒店的这一恶习。那么,在我们培训行业中是不是也有“不换床单”的现象呢?


细思极恐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思考一个假设,任何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建立在既定的情境上。所谓的通用技能,学员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情境的局限而无法灵活的运用,就如销售技巧、客服技巧、绩效面谈技巧,在本质上都属于沟通技巧,但是有意思的是你只是上过沟通技巧的课程,你未必会卖东西,而你接受过专业的销售技巧训练,你未必就是能够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所以要提升培训的效率及有效性,做针对性的培训是一个非常棒的选择。


那么,问题来了?


在这里,南哥做做一个关联:假设培训师是培训服务的硬件,就好比酒店的房间等基础建设,那么培训的内容、培训的案例、教学方法就是酒店的床单及洗漱用品。如果一门课程提供给不同的的企业、人群,而培训的内容、教学案例都一丝未改,那么就好比是酒店不给客人换床单。


额!如按照这个逻辑去推理,那么在中国的培训行业,有多少的培训课程,老师拿着一套PPT走天下呢?理论一门领导力的课程,从来不去细分培训的对象、不考虑行业的差别、也不考虑不分职位的高低,在pe培训的内容、架构、逻辑、案例都标准化了呢?特别是一些昂贵的版权课程,从课程大纲到课件,从授课逻辑到具体的案例,不管是外企还是国企,都给你完全一样的课件,作为培训者就没有细想,有很多时候培训需要具备针对性,需要基于企业的现状做个性化定制,这个定制最低的标准也应该是案例定制吧。


在后互联网时代、在AI的元年时代,培训者是时候做认知的升级转型了。那么,今天南哥借五星级酒店不换床单的事,来跟大家分享两个看法:


一、从标准培训,到定制培训的转变与升级


其实在酒店中为每一位顾客提供唯一的、经过清洗及消毒的床单就是一种个性化服务,培训也是一样,不管这个理论有多牛逼,多么权威、多么厉害的博士研究的,如果不能做针对性的调整,都未必能让培训真正的有效。


举个大家都熟知的例子来说,例如在领导风格的这个话题中,《亮剑》就是很好的一个影视素材:李云龙典型领导风格就是“骂”,你发现,骂也一样能骂出一个嗷嗷叫的一流团队,而在营销、生产等岗位上这样的领导还挺多,且团队业绩也都非常不错。同时你也需要发现,赵刚则是温尔文雅,凡事摆事实讲道理,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领导风格,但是你不可否认,在实际的企业管理过程中,这两种领导风格都非常有效。


所有从人才发展的角度去看,在很多情况下,你没有必要改变李云龙的领导风格,而应基于李云龙的性格特质,去发展他独特的领导风格,才是解决之道,这一点,对于高管领导力发展这尤为重要。



或者从HR的角度去看,找一个赵刚式的政委,去补充李云龙的短板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甚至你还以在帮助李云龙招聘符合他领导风格的下属,你看张大彪、和尚不是也有些共性的东西吗?因此保持人才发展策略的灵活习惯、针对性才是未来培训管理者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


所以不管是管理课程、还是销售课程,除非是一些比较基础性的课程,具备很强的通用性,可以采用标准课程。多数绩效导向以及解决问题导向的培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选择定制化的培训。


所以,作为培训者,不管是国际品牌课程,还是一个普通课程,当我们支付价格不菲的培训费的时候,我们需要思考一下,我是采用定制培训还是标准化培训。在面临这个选择的时候,你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是否能够证明这个标准化培训有用,如果不能证明,还是砍掉吧,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看一下南哥的另外一篇文章我的野蛮培训总监。然后,把培训资源集中在一些可以有明显产出的定制培训项目上,如果一定要给一个参考定制的参考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应该是案例定制。


除次之外,培训者还需要打破过渡迷信权威的限制性信念,不要过渡地迷信所谓的五星级酒店及国际版权课,虽然在很多方面,国外的课程的确比国内的培训要好,但是如果不能落地,学员不能应用,在本质上一个50分的国内课程与一个60分的国际版权课都是一样的,60步就不要去笑50步了。当然,咱们国内的培训机构及培训师需倍加努力,不仅仅要去认证一些所谓的国外版权课,然后依靠讲授、贩卖国外版权课程为生,这仅仅是职业培训的一个起点,而不是职业的终点与使命,也不应该是一家培训机构最核心的业务,培训机构的核心不应该是知识与课程贩卖的中介机构,而应该是培训产品交付、落地的服务机构,应该是培训产品的研发与设计机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