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描写的指导》教学实录
作文指导课《于细微处见华彩——细节描写的指导》教学实录
1 导入新课:播放MTV《常回家看看》
师:一曲《常回家看看》将我们带入一则永不褪色的话题——亲情,父母对儿女的翘首企盼,子女归心似箭对家的眷念,家人团圆时感人温馨的画面,种种细微之处都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人间最真实、最纯洁的莫过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于亲情了。而亲情也往往凝聚在一些细小的事物中,生活中爱的细节俯拾皆是,如果把作文比作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的话,那么细节则是他结出的累累硕果,散发出迷人的芳香。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通过细节演绎真情的方法——于细微处见华彩。(展示课题)
2我们先来欣赏一个描写亲情的作文片断
片段:-----可我能够感受到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似乎能听到妈妈平和温柔的呼吸声。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世界上任何形容母亲的好词都加到上面也不为过。我曾经在一本书上读过一篇文章,说所有的母亲都喜欢在孩子睡觉时端详他们,当时我还不信------能在最能体现母爱的眼神上驻足,没有形成叙事的高潮,因此文章的
师:小作者显然是被母爱所感动,他捕捉到的怎样一个动情点呢?“愣愣”的效果如何呢?
师:“愣愣”摹画妈妈的眼神,总给人以意犹未足的感觉,小作者没感染力不是很强。很遗憾。如果是你,会对眼神怎么修改呢?
3讲授细节描写方法
1、细化动作,延长过程2、运用修辞,画其神韵3、变换角度,增添层次。
师:古有曹雪芹对《红楼梦》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今有胡老师三改片断。齐读片断一,读的整齐响亮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改后与原文相比,有什么变化呢?效果如何呢?
(修改片断一:
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我分明地感觉她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妈妈好长时间没有爱抚我的头发了,她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儿时她那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抚摸我的眼睛,我知道她在让我好好睡觉。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脸颊上,似乎在寻找着什么,我知道那是找她自己的影子,又似乎在欣赏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欣赏凝聚她一生心血的艺术品。)
师:不错,老师将妈妈看“我”的动作细细分解,用一个慢镜头将妈妈看“我”的瞬间延长,把每一个细微变化展现给读者,并用细腻的心去揣摩妈妈的心理,这种方法就是“细化动作,延长过程”。这样可以把母爱表达的生动传神,蓄于心,藏于情。在对人物的描写上,又岂止是细化动作,还可以细化什么呢?神态、心理、外貌、表情
师:齐读片断二,思考运用什么方法。修辞的恰当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摆脱“眼前有景道不得”词不达意的尴尬处境。比喻、排比、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增强语言的生动性。
(修改片断二:
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的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的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霞与小草的交谈!)
师:谁来为我们朗读片断3呢?其余同学思考片段是从谁的角度写的。
苏轼曾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作文中善于变换角度,从与事件相关的多个层面上着笔,会使关键处的叙述层次更丰富、更有内涵。
(修改片断三:
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床前,她就那么站着,手里抱着毛毯,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在这眼神的普照下,顿时有种异样的感觉:我好像变成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在酣然入眠,感动得母亲满脸都是幸福;一会儿,我好像又变成了一朵俏美的月季花,激动得母亲绽开了笑颜;一会儿,我好像又变成了一幅五彩的画,陶醉得母亲在那儿欣赏啊欣赏!)
师:回忆我们讲了哪几种描写细节的方法。(补充板书)
细节描写还有很多,如使用联想、想象丰富内涵,除了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外,还有环境、场面的细致刻画等等,老师只是抛砖引玉,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树立起“细节”意识,捕捉细节,关注细节,这样在写作中我们就不会急如走马,忽视身边美丽的风景了。
三、学以致用。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猜猜看我写的是谁?用了今天所学的哪种方法来描摹人物的?
4
实战演练
(一)下面是你们大展身手的时候,选择你最感兴趣的照片,抓住让你感动的点,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微笑,谈谈你的感动理由。
(二)小练笔,片段描写。
发挥出你们最高水平,展示出你们的风采,要求描写细节。
5
结束语
有人这样形容亲情-------(展示幻灯片)我说亲情是我们不必用任何事物去比拟,也不必用任何词句去修饰,只要用心去感受的真情。我们每个人都有幸得到上天赋予的那份亲情,那么就让我们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品味那些动人的瞬间,让真情在我们笔尖涌动吧!
6
布置作业
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描写细节。
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的实验稿针对7—9年级的学生提出的写作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基于此种理念的指导,针对学生往往没有细节意识,不具备敏锐的感受力,写起文章来急如走马,忽视了身边美丽的风景的现象,我想通过本堂课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描写细节,为其作文增添华彩。巴尔扎克说过:“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
叙事是写作的基本能力,而叙事的动人处也在于细节。
上一节课与写一篇文章一样,都要重视思路的清晰流畅和内容的完整。就本节课而言,我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设计。
提出问题,通过歌曲引出课题和板书,设置悬念。
分析问题,从学生的作文入手,通过老师的下水文片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授细节描写方法。并在总结方法同时进行拓展,激发学生对细节描写的关注。
解决问题,通过口头表述和片断练习,既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又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评价建议》: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因此针对初二学生实际,我在教学各环节设计上本着“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深入浅出”的原则,并不仅仅将细节描写的知识作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而是注重学生捕捉生活细节,感知细节描写方法的过程,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通过自己的行动促进学习和认知技能的发展。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解释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