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冤杀骨肉的皇帝都能被洗白,为何励精图治的皇帝却暴毙而终?

 小说阅读君 2017-09-06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刻刻要当心。能登上天子之位的人,多半不是等闲之辈,但是皇位之争向来血腥,亲情在皇权面前犹如一张薄纸,显得苍白。大权在握的帝王,即使亲如兄弟、父子,也难免有压制不住内心猜忌的时候,手足相残、弑父杀子的事,不仅屡见不鲜,比起普通人反而更为残忍。

秦皇汉武,历来为人所追捧,然而汉武帝刘彻,这个“犯我天威者虽远必诛”的英武帝王,曾因为猜忌,冤杀了太子刘据,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巫蛊案。

 
 刘据,是刘彻与卫子夫所生的嫡长子以性格温顺宽厚著称,元狩元年(前122年)被立为太子。就是这样一个温良恭俭的儿子,武帝也多有猜忌。征和二年(前91年),江充、苏文等佞臣诬陷太子私藏桐木人偶,诅咒君父,汉武帝受到蒙蔽,派兵捉拿太子,刘据迫不得已起兵反抗,兵败逃亡后因拒绝被捕受辱而自尽。刘据之孙刘询继位后,为刘据追谥曰“”,以表其冤屈,故又称为“戾太子”。

为了皇位坑杀亲人这种事,在唐朝更是扎堆出现,前有李世民在玄武门杀了兄弟,后有唐肃宗冤杀儿子李倓。不过,要说比肃宗更为残忍的存在,那就是他老子——唐玄宗了。

开元二十五年,为了能让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在夺嫡之争中胜出,李隆基的宠妃武惠妃,与女婿杨洄同谋,陷害三位皇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他们声称三人对唐玄宗口出怨言、多有不满,同时拉帮结派、结党营私。而丞相张九龄等人的力保,更让唐玄宗惊疑不定。最终,在李林甫等人的挑唆和武惠妃的设计下,李隆基将这三个儿子废为庶人,半个月后又赐死于长安城东驿。

 
 一日之内杀三子,可谓唐玄宗当皇帝以来最大的冤案,也将帝王对于皇权的极度渴望展现得淋漓尽致。李瑛当太子二十多年,从来没出过什么大错,李瑶和李琚更是以学识著称,三个人就这么被冤杀,好多人都替他们惋惜,觉得唐玄宗太心狠了。而这件事之所以没有到家喻户晓的程度,也许是因为开元盛世,因为他与杨玉环的爱情悲歌,掩盖了唐玄宗昏庸吧。

但是这一位,就没这么幸运了。唐德宗死后,唐顺宗继位,但是唐顺宗只做了短短半年的皇帝,就禅让给自己的儿子唐宪宗李纯,不久后就驾崩了。他的死,使得唐宪宗的上位,蒙上了莫名的色彩。

当代悬疑小说名家唐隐,经过对唐史的多年潜心研究,以中唐时期的这段秘史为蓝本,创作出著名文化悬疑小说《大唐悬疑录》,宪宗上位是弑父杀君,还是另有隐情?虽然史家与民间莫衷一是,但在唐隐笔下,借助于女神探裴玄静的探案之路,这些谜底最终呈现并破解。

 
 顺宗究竟是自然死亡还是遇刺暴毙?其中真相在当时并不为人所知。在部分宫人眼中,李纯极有可能是罪魁祸首。此后,大明宫中《兰亭序》的诗谜,《推背图》的异象,一直在刺激着宪宗的神经。他对父亲顺宗的不满与愧疚,似乎证实了,顺宗之死的确与他有牵连。而在朝堂之上的唐宪宗,又是个造就“元和中兴”的大唐明君,在裴玄静眼中,李纯不像是弑父的狼子。那么,为什么顺宗的心腹宦官会一口咬定是李纯作恶呢?宪宗最终能否看破这大明宫中的惊天杀局吗?

李纯在位十五年,背负着得位不正的嫌疑,顶着良心上的谴责,励精图治,平定藩镇,开创“元和中兴”,可是大唐皇室的冷血阴谋,并没有放过他。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相较于汉武帝、唐玄宗这些权令智昏的杀子真凶,李纯可谓是冤深似海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