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方政府怎样用好网络舆情这把双刃剑

 庸庸学馆 2017-09-06

核心提示: 网络舆情作为一把双刃剑,既给政府治理带来了提升的机遇和动力,也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唯有采取科学的策略、措施,对网络舆情进行科学监管、完善网络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对网民进行科学引导,才能发挥网络舆情的正面效应,利用网络舆情推动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和政府治理的现代化。

【摘要】网络舆情作为一把双刃剑,既给政府治理带来了提升的机遇和动力,也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唯有采取科学的策略、措施,对网络舆情进行科学监管、完善网络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对网民进行科学引导,才能发挥网络舆情的正面效应,利用网络舆情推动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和政府治理的现代化。

【关键词】网络舆情  政府治理  治理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在当前信息时代,互联网基本上得到了普及,人们通过网络就可以发表言论和进行激烈的讨论,这极大地拓宽了网民参政议政的途径,提升了网民参政议政的意识。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舆情的影响力越来越强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政府的决策。必须认识到,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对政府治理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很可能对政府治理产生消极的影响。唯有在正确认识网络舆情的基础上,科学发挥网络舆情在推进政府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才能真正促进政府治理水平的发展和政府治理的现代化。

网络舆情对地方政府治理存在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对地方政府治理可以产生正面的积极影响,也可以产生反面的消极影响。

网络舆情对政府治理的正面影响体现在:一是推动政务透明化。网络舆情影响力的逐渐扩大,使网络成为了民众表达民情、民愿的重要场所,政府从最开始的逃避、忽视网络舆情,到后来的逐渐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推进了政务的透明化。到目前为止,各地政府的电子政务网站已经基本全部建立起来,在有效实现政务透明化、拓宽人民参政议政途径的同时,也为人们生活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二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网络舆情影响力的逐渐增强,推动了公民参政议政主人翁意识的提升,对于民主政治建设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影响。并且,网络政治参与方式的出现,促进了政府治理方式、治理策略的改革,政府的公共权力被有效约束,而人民的真实意愿得以有效凸显,有效加快了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三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网络舆情的快速发展,使得政府和公民之间有了更多沟通的机会和途径。在政府和公民进行良好沟通的基础上,社会的价值观、利益关系更加均衡、统一,这种具有更广泛群众基础的社会价值观,非常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网络舆情对政府治理的反面影响体现在:一是滋生了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互联网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各种言论聚集在一起,一些谣言和负面信息也借互联网的温床得以持续散布、发酵,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受到这些信息的蛊惑,很容易导致互联网负面舆情大肆传播,滋生不利于社会安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加大了相关部门对互联网谣言的监管难度。二是容易导致网络暴力的出现。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自由度极大,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发布时,很容易出现谩骂、侮辱、诽谤、骚扰等不良行为,即网络暴力。这种网络暴力看似无形,实则伤害非常大,它会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间接使身处现实社会中的人受到人身攻击,侵害了受害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给受害人的精神造成极大的摧残。三是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在网络中由于价值观念的不同,不同的网民群体容易形成对立态势,加上网民中以年轻人为主要群体,态度和感情相对比较偏激,容易使网民之间的对立不断升级,造成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四是加大了社会治理难度。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网络舆论的声势越来越浩大,各种网络舆情给政府治理带来了强大压力。网络舆论中存在的片面性、偏激性,很容易埋没理性的声音,增加了政府决策制定的难度,无形中给政府的社会治理工作带来巨大阻力。

发挥网络舆情积极效应,实现政府治理水平提升和政府治理现代化

在网络舆情的影响之下,地方政府必须在社会治理层面转变传统观念,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客观要求,采取全面、科学、有针对性的策略,发挥网络舆情的积极效应,实现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和政府治理的现代化。

完善互联网法治建设。当前,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互联网法治建设有所滞后,导致互联网监管缺失,在影响互联网健康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治理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唯有完善互联网法治建设,才能实现对互联网的有效约束,排除互联网带来的安全威胁,实现对互联网的有效治理。在完善互联网法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有:一是注重法治建设的针对性。要重点打击网络病毒、黑客攻击等互联网危险因素集中的领域,维护互联网的安全性。二是明确网站、网民的权利义务。通过完善的法律规范,使进入互联网的公民明确知道自身所享受的权利是什么、所承担的义务有哪些,并对互联网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作出明确规定,警示人们不要触犯法律的底线。三是明确网络监管的主体及其责任,避免网络监管的无序化。通过法律的明文规定,将网络监管的主体责任明确落实,使相关部门真正在网络监管中有所作为,维护网络良好环境,推进网络健康发展。

建立互联网舆情引导机制。互联网舆情容易受部分人煽动的影响,导致网络舆情带有鲜明的偏激性和片面性,不明真相的人们很容易被利用,给现实社会的治理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建立互联网舆情引导机制,以科学的方式、理性的态度对互联网舆情进行合理引导,避免事态恶化,推进网络舆情良性发展。建立互联网舆情引导机制,需要注意的是:一是舆情引导应当迅速有效。在发现互联网舆情后,第一时间查明舆情的真相,通过官网权威渠道发布真实信息,避免网民被部分不法分子的虚假信息所蛊惑,从而稳定人心、将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扼杀在萌芽之中,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消除网络舆情对社会的危害。二是与网民进行及时沟通交流。通过在线讨论、在线交流,及时掌握网民的真实意愿,了解网民的真实诉求,发挥政府与网民两方面的主观能动性,让网民知晓真实的情况,推动政府决策科学性的提升,从而引导网络舆论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三是线上、线下齐抓共管,共同应对网络危机。不仅要在网络上做到稳定人心、引导舆论导向,也要在线下同时推进各种危机应对策略的制定和突发情况应急预案的完善,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负面问题,有效化解网络舆情带来的危机。

提升政府信息监管能力。政府有对互联网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监管的职责,提升政府的信息监管能力,可以及时发现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第一时间排除不良信息可能造成的负面舆论影响。提升政府信息监管能力应当做到:一是建立专门性的网络舆情监管机构。由专业性的人才对互联网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监管,在保障网民言论自由和知情权的同时,及时发现网络中的虚假信息、不良信息,净化网络环境,排除网络安全隐患。二是加大网络舆情监管的技术保障。由于网民数量较大,网络信息的监管难度非常大,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对互联网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分类、整理、筛选,才能实现互联网舆情监管能力的提升。三是常规检测和突发事件监控相结合。在常规检测的基础上,重点监控突发的网络舆情事件,确保突发事件监控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第一时间消除事件的危害,对网民进行理性引导,避免事件危害升级。

总之,网络舆情作为一把双刃剑,既给地方政府治理带来了提升的机遇和动力,也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唯有采取科学的策略、措施,正面应对网络舆情,对网络舆情进行科学监管,完善网络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并对网民进行科学引导,才能真正发挥网络舆情的正面效应,排除其负面影响,利用网络舆情推动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和政府治理的现代化。

(作者单位:河北行政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