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预定2018年新邮的文章火了,新邮减量?那只是治标不治本!

 杨柳青青9599 2017-09-06



  好长的标题,但昨天集邮本子发的《越来越多的人拒绝2018年新邮,邮政拿啥说服大家》确实火了,《今日头条》的点击量半天超过1万+,可见大家对这个话题的关注,中国邮政如果再不重视,那确实就不对了。
  那邮政改如何重视呢?减量?这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但鄙人以为,也只是治标不治本而已。
  中国集邮现在缺的,不是资金,而是信心!信心没了,你就是减到600万,也是白搭。
  当然,减量也是重拾信心的手段之一,我们看看2006年邮票发行量,套票只有生肖狗、奥运会运动项目、长征70周年三套邮票超过1000万,7套邮票发行量在900-1000万之间,其余所有邮票发行量,都低于900万,而且大部分都在800万左右,其中《乌兰夫诞辰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二)》发行量更是低于700万。那当年啥情况呢?告诉大家一个悲惨的结局,这一年的邮票,只是保住了面值,预定款为1800元的大版册更是打折销售。可见减少发行量,并不是最优的办法。
  哀莫大于心死!当年就是这种情况,心死了,发行量再少,也提升不了信心。那减量为啥又有效呢?随之的2007年,中国邮政开始提高邮票发行量,几乎所有的邮票发行量,都在1000万左右。集邮者反过头来发现,06年邮票发行量近几十年最低,信心重拾,加上奥运会临近,市场开始热起来,大家的信心又有了。可惜中国邮政并没有恐怖,一味的防水抓鱼,邮票发行量逐步增大,如不是电子盘,今天邮票贴破面值的现象,应该提前三年就出现了。
  那有啥好办法吗?其实,中国邮政还是有智慧的。2003年,中国邮政自己就发明了很好的办法,受到了集邮者和市场的欢迎。
  2003年,中国邮票已经是从1997年邮市风潮之后,整整跌破面值整整6个年头,加上1991年后的邮票就打折,邮票贴破面值更是超过了12年,可以预见,邮政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在这12年间, 1992-1999年最高发行量2.5亿,最低发行量2000万左右,从2000年开始,逐步降低邮票发发行量,2000年最低发行量2000万左右,2001年最低发行量1450万,2002年1150万,请重点注意2003年,这一年邮票发行量调整至900万左右,但这一年,发行了小版,而且小版的平均发行量为65万版左右。以如果小版按平均4套邮票算,那其实2003年邮票发行量应该在1150万左右,和2002年持平(我数学不好,算错了别怪我,但我表达的意思,你们应该懂了)。我觉得,这一招,邮政玩的绝。从表面上减少发行量,但实际并没减少,而且更多的开发了邮品,增加了收入,让中国集邮,迅速从买方市场,转变成卖方市场,可以说,集邮者、邮商、市场、邮政四全齐美。当年小版多版式虽然也打折,但全年小版如果都是发行一周内销售的话,全年每套小版盈利在100元左右,如果年底一起销售,每套盈利超过千元。只不过,2004年开始,中国邮政逐步扩大邮票发行量,特别是加大小版发行量,但控制小版的预定,中饱私聊,特别是用小版加个性化,开发货真价不实的产品,往往一个小版,加一堆个性化,卖上好几百是常事。好了伤疤忘了疼,自己把自己给玩坏了。
  不知我说明白了没,我表达这么多,就是想告诉中国邮政,从集邮者的角度,引导集邮方向。
  2003年小版为啥成功?就是因为新奇的版式和一流的版式设计,扩大了集藏群体和大家的收藏门类。现在门类不少,却大多是量少品种,集邮者看不到,市场一大堆。
  听君一席话,中国邮政,你真得为集邮者着想。让把集邮者的信心培养出来,然后再下功夫做好选题、设计、控制发行量。比如,每套大版,你设计漂亮点啊,能不能从16-20枚,减少至12-16枚一版?多留点地方给设计者发挥,引导集邮者从收藏套票转到收藏大版上来?别动不动就弄个白色边纸,收藏兴趣真上不来。如果将套票发行量控制在800万左右,小版发行量控制在200万左右,大版控制在20万左右,这样计算,邮票发行量还是12万左右。其中800万必须全部破版,20万保证10万预定,另外十万开发邮品,那你邮票想跌都难。最后,麻烦选题和设计都用点心!


  提升信心,引导集藏。中国邮政,你能听得进建议吗?


作者:周迟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