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受莫扎特内心深处最和谐的宁静之美丨《第23号钢琴协奏曲》独特的美学特征

 KobeChao 2017-09-06

莫扎特第23钢琴协奏曲(波利尼/卡尔·伯姆/维也纳爱乐)




莫扎特第23号钢琴协奏曲独特的美学特征

第23号钢琴协奏曲,是奥地利杰出钢琴演奏家、指挥家、古典钢琴乐派作曲家代表人物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的经典协奏曲代表。这个天分极高的艺术家,尽管英年早逝,但他为后世遗留的作品,一直引领世界古典钢琴作品的先河。第23号钢琴协奏曲,是他诸多代表作中,比较鲜明的一个,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在钢琴音乐史上,抒写了一段感人的美学情怀。 


法国音乐评论家罗曼·罗兰对莫扎特的音乐致以了崇高的评价。之所以在音乐史上,赋予莫扎特如此殊荣,不单单是因为莫扎特的个人才华,而是因为他颇具实力的音乐作品。莫扎特是一个多产音乐家,他的作品总括了当时音乐的所有类型,谱写的很多作品也成为古典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其诸多的音乐中,尤其以钢琴协奏曲名闻于世。第23号钢琴协奏曲,是其协奏曲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论文从四个方面分析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展现出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独特的优美。 



第一方面:题材内容 

在对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美学研究中,莫扎特继承了古典音乐的浪漫主义色彩,创作了古典主义协奏曲的主题特色。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含蕴无穷,意趣绵长,且融合其歌剧和交响乐的三方联系,是最区别于其他钢琴协奏曲的体裁范围之美。 

莫扎特的音乐选材体现在其古典风格主义的优美旋律,在那一时期,海顿对钢琴协奏曲的研究也仅仅是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局面。钢琴协奏曲这一体裁,发展到空前绝后的地步,还要得益于莫扎特本人的努力。在这首协奏曲中主题鲜明,节奏流畅,演奏的速度和力度都把握的很好,触键精湛、节奏疏朗有致,以踏板的巧妙运用体现出纯正的音质,流动的旋律之美都通过主题内容和思想详尽地表现出来。音乐的主题内容和表现意蕴同时寄托其个人思想的坚强内在,其独创性和精神力都尤为鲜明突出。第23号钢琴协奏曲,犹如冬日里一束温暖的阳光,照耀他久已寒冷的内心,在乐声的不断演奏中,令人心向往之。 

就像死亡留给人们的阴影,法国大革命带来了激流和新的思潮,赋予莫扎特选材内容的独到性。在浑水中寻求一滩清流,在这种难言的大形势下,内心的澄净和清明带来了和谐之美,人们内心的激流翻涌在明快之中归于平静。可以说这首曲子保罗万象,同时又意味悠长。在和谐优美的线条之中,内心富贵平静;在诉说苦难的过程中,忧愁尽释,情怀渐渐得以解脱;在心潮澎湃中,以诚挚而且真实的感怀,感应内心深处最和谐的宁静之美。 



第二方面:创作风格 

钢琴协奏曲最基本的结构性特点主要在于协调钢琴和乐队之间的谐关系,同时还在很深的层次上见证钢琴音乐的辉煌。 

该协奏曲通过钢琴和乐队之间的协作贯穿于整个作品,通过旋律的发展过程产生了丰富的效果。在演奏过程中,钢琴与乐队之间实现了和谐统一和矛盾对立的局面。无论是从音色、旋律、演奏结构上都通过丰富的声音色彩变化表现出来。 

创作风格是第23号钢琴协奏曲的美学特征,除了真实反映当时社会政治面貌的现实性,同时兼容了当时现实社会的美学情怀。莫扎特的音乐融合了当时欧洲启蒙思想思潮的影响,在其创作的协奏曲中,带有明显且现实的心声。对于当时的启蒙思想,莫扎特本人是寄予深切厚望的,对新思潮的渴望与期许使得当时的美学思想逐步深入到他的内心深处。这种创作风格无疑使他更加朝向对人类美好生活的灵魂深处进行挖掘,同时借由音乐作品表现出来。 

莫扎特独特的魅力是将现实的理论基调融合进古典浪漫主义的人文色彩之中,在其个人的创作史上掀开了优美的乐章。作为他个人钢琴协奏曲中最完美的典范,其美好的旋律和鲜明的抒情色彩使第23号钢琴协奏曲成为人们最喜爱的作品之一。最引人瞩目的是其独特的炫技风格,钢琴协奏曲的传统表现内涵中,能够如此酣畅淋漓的挥洒和表现弦乐所表现的明快节奏的,少之甚少。华彩的创作风格和别样的表达情怀,赋予其美学的典型象征。莫扎特的轻松之美,体现在自我世界的救赎里。


 

第三方面:表演形式 

莫扎特第23号钢琴协奏曲,是以A大调,三个乐章不同节拍的不同内容和不同形式表现出不同的内涵。在整个演奏过程中表现其主题的全新感受之美。 

  1. 第一章以4/4拍、A大调静静的奏出音乐所要述说的主题,在明快的背景里还有声音中浓郁的叹息,一种对人生对世界静静的感悟。初听,乍觉得朴素淡雅,细细聆听涓涓细流,弦乐却在反复中成就了汹涌的波涛。钢琴的节奏无疑是明快的、跳脱的、活跃的,积极向上却又隐含着淡淡的忧郁,就像久以疲累的人儿终于找到了栖息之所,愉悦之情无可言表,像叱咤而飞的鸟儿投入到大自然温馨的怀抱时那种淡淡的情怀。 

  2. 第二章柔板、升f小调、6/8拍,以独奏的小曲静静的描绘轻柔的旋律。如同黑暗沉寂的夜里,惨白的月光包裹下月色的柔美,静静的抚慰着大地的沧桑。宇宙的研究学家抑或是孤独的演奏家在暗夜中摸索探究,寻找那皎洁的月色里最完美的风景。节奏乍然变快,黑暗在渐渐过去,天边黎明的召唤,遥遥相对孤独的行者,沉睡依旧的心灵在起伏的色调之中,冲出了黑暗的禁锢,四周洋溢着青春无尽的风采和无边的关怀,仿佛农夫在清晨收割庄家的开心情怀。 

  3. 第三章2/2拍,A大调,显示在阳光普照之下大地春回,快乐无边。在钢琴的欢快节拍里,兴高采烈翩翩起舞,黑暗最终过去了。无论怎样忧郁的情怀都在阳光的照耀下,显示出勃勃的生机。无论是孤独的鸟儿在暗夜中疾行,还是飘零在天空孤零零的云,都给予生命以生的象征和奔流的气息。乐曲在人们的一片沉醉中戛然而止,人们思索着美好的前程。。。听奏者余音绕梁,留恋不已。 

整首作品以三个乐章表现出来,先是乐队在优美的大调里表现欢快节奏中的疑云,以及淡淡的忧郁,再以独奏静静地自我述说个人的心事,最后归复于喧嚣畅快。华丽的乐器,流畅的线条,浓郁的笔触,忘我的相融,和谐顿生。多元活泼地创新出钢琴艺术的卓越之美。 

曲子的每一个乐章都是诚挚和抒情的,表达了无限的温暖与热忱,在配曲中音色的抒情,色调鲜明,弦乐与独奏协调得恰如其分,当之无愧的出色钢琴协奏曲,这样安详与抒情的色调是对生命美好的向往,带给听众安详宁静之美。   

在演奏中质朴与自然的归一,是合奏与独奏纯粹的表演力在莫扎特的音乐中翱翔,清新自然,靓丽的色调让人如沐春风。特别是一曲淡淡表演,让听众如同置身于风韵无穷的优美画卷中,其气质和韵律和谐之美谱写出一曲秀丽的篇章,让人感怀憧憬的同时,感同身受。 

尽管这首曲子表面上是十分流畅、形云流水的,实质上是内心是非常复杂和难以莫测的,演奏的每个韵律都极富挑战,不仅在古朴自然的风格之外辅助以喜乐的基调,同时还以现实的表现形式让人们叩问心灵,探寻生命内在的旷古幽深、静谧之感。在这首音乐中,有种在华丽大调下寻求内心安静和谐的优美旋律和节奏之美,同时显示对人们了解生命、感恩生命的超然之美。 



第四方面:音乐功能 

第23号钢琴协奏曲的音乐功能,主要表现在其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趣上,详尽来说这首协奏曲以其卓越的表现力彰显出人物的特殊情怀,让人们感受到音乐独特的美学特征。它的魅力不仅仅在于音乐本身的美,还在于从听觉意识上衍生的美学享受。就像从事生产和劳作的农人,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下,不仅强健了体魄,因为愉悦的缘故,在特殊的效应之下,对生命的歌唱和赞颂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这首曲子潜意识中,使人们达到了崇高的境界。通过这首曲子参与了多方情感互动,并在互动之中获得思想的共鸣。在无限联想、想象和激动、共鸣之中,以潜在的意识渗透将美的感觉和体验尽情表达。 

莫扎特的作品大多都是欢快的,在欢快之中洋溢着对生命栖息的浓烈尊崇和膜拜。无形之中提升了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意趣,这首曲子振奋了人们情感,传达出浓郁活泼的氛围,让人们在艺术的聆听之中,身心都得到积极的协调统一。他的杰出才能和非凡表现力把艺术中最美好的东西都表现在音乐之中。此曲独特的美学特征显示了强大的力量。 

莫扎特这首曲子,就像西施的美艳高贵、精彩绝伦,出色的韵律之美和自然人文的全新感受,都以其音乐的细节渐渐清晰。音乐的戛然而止,虽然没有带给人们绕梁三日的超脱之美,却以鲜明的表现力涵盖了精妙绝伦的感官刺激,“快—慢—快”的节奏踏响了自然的音乐功能,特别是独奏在随心所欲之中涵盖了超脱的成分,一丝淡淡又忧郁的阴霾在心头散尽,却独独留下一行感人的感怀。演奏家的个人情怀在这种介于华丽却透明的氛围中彰显出自身独特的内涵。 



总结 

莫扎特第23号钢琴协奏曲,以其独特的美学思想和鲜明的个人意趣传达出对生命正向的、光明的积极思想。洋溢在协奏曲中的情怀不仅体现了钢琴与乐队之间的和谐美,同时还对自身的音乐情怀赋予新的内涵。作为古典音乐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对其美学的研究还没有完全停留在模仿的境界,而该曲的艺术之美和意境之美都体现在其题材内容、创作风格、表演形式和音乐功能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