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分享——反弹效应

 以宁竹屋 2017-09-06
反弹效应也叫后抑制反弹效应,是一种心理效应。有时会觉得思维与我们自身好像不是一个整体的。明明想睡觉,但思维却清醒着,不停地回忆童年的往情。对这种无论是相对轻微或者致命严重的心理角力,人们的典型反应是努力去忘记,将它推回我们思想的“背面”,或者将其代表的主题改头换面。在过去二十年的心理学研究发现,违背我们直觉应该做的事情这种方式不仅是错误的做法,而且会使得事情变得更糟糕。
丹尼尔·文格纳和同事是这个领域里最早开始的研究,探寻了思维抑制的影响。他们最开始要求实验对象尝试着在第一个5分钟的时间里中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而在下一个五分钟,要求实验对象们想象一只白色的熊。在整个实验中,要求实验对象用语言刻画他们脑海中想象的东西,当想到一只白熊的时候就按铃报告。
那些经过指导的操纵努力想要抑制他们思维的实验对象的按铃次数是那些没有接受指导语的控制组的实验对象们的两倍,这一现象表明了努力压抑思维的这种行为导致了思维更为强烈地“报复”。
这种效应在此后经过通过不同类型的实验反复证明,而且结果相对稳定。这种相同的效应甚至在人们并没有被直接要求抑制某种思维,而只是以某种微妙的形式进行操纵时操也发现存在。这种效应被称为“后抑制反弹效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的很多方面可能是至关重要的。
受到这些关于思维抑制的矛盾效应的研究发现的激励,心理学家们在各
反弹效应反弹效应
种背景中之下揭示了这种反弹效应。下面是的一些例子:物质渴望:对于那些正在节食或者戒烟的人来说,思维抑制可能适得其反。一项研究发现对吸烟者来说,那些试图压抑吸烟愿望的人对于烟的渴望比那些没有压抑企图的人要更强烈。因此转移注意力是一种更好地方式。
烦扰的记忆:正如试图不去想象食物或者烟草一样,当记忆被可以压抑时,它们会一种更强势的方式回归。但似乎只有记忆的某些方面被加强了,压抑有时会干扰事件回忆的顺序。
抑郁:抑郁不言自明本身就是一种负面思维,在这种思考中几乎所有事情都只看到最差的一面。简单地试图压抑这些思维可能会使得抑郁更加强烈,导致加倍的心理沮丧。因此一些心理学家建议一种基于接受性模型的治疗方式。
在一些例子中,研究探索人们想要压抑创伤性的事故的记忆,考察了他们的偏见,身体痛苦和困扰。在很多研究中都出现一种熟悉的模式:企图逃避疼痛,创伤和困扰都导致这些症状以更负面的方式回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