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观|同是《苦笋贴》,怀素和黄庭坚各具迥异的书写食材

 读书万卷笔通神 2017-09-06
  • 怀素,唐“草圣”,《苦笋贴》纵25.1厘米,横12厘米2行1,全篇14个字:“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黄庭坚《山谷题跋》中评价“张妙于肥,藏真妙于瘦”。

  • 沈乐平《新编草书入门五十讲》讲到:“用笔速度较快,挥洒自如,且增加了提按对比,比如‘笋’与‘常’,二字反差鲜明,但无论其速度变化还是轻重变化,都基本上控制在中锋运行的状态上,故其线条细处轻盈而不弱,重处厚实而不拙。其次,字形上也相应增加了外形轮廓大小对比和内部空间疏密对比。整体性观照,则全文上疏下紧、上轻下重、上放下收,形成一种‘两段式’的视觉感受,这种章法形式颇具特色,极显‘个性”。

细观|同是《苦笋贴》,怀素和黄庭坚各具迥异的书写食材

怀素 苦笋贴 藏于上海博物馆

  • 黄庭坚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学书上溯晋唐,尤崇王羲之《兰亭序》。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苏轼,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手札小行书受苏轼书风的影响甚深。 《苦笋赋》纸本行书 31.7×51.2cm,笔力遒劲,中宫敛结,长笔四展,纵逸豪放、俊秀雅韵,极具动感。

细观|同是《苦笋贴》,怀素和黄庭坚各具迥异的书写食材

黄庭坚 苦笋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释文:余酷嗜苦笋,谏者至十人,戏作苦笋赋。其词曰:僰道苦笋,冠冕两川,甘脆愜当,小苦而及成味,温润稹密,多啗而不疾人。盖苦而有味,如忠谏之可活国;多而不害,如举士而皆得贤。是其钟江山之秀气,故能深雨露而避风烟,食肴以之开道,酒客为之流涎,彼桂玫之与梦汞,又安得与之同年。蜀人曰:苦笋不可食,食之动痼疾,使人萎而瘠。予亦未当与之下。盖上士不谈而喻;中士进则若信,退则眩焉,下士信耳,而不信目,其顽不可裯。李太白曰:“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

细观|同是《苦笋贴》,怀素和黄庭坚各具迥异的书写食材

局部一

细观|同是《苦笋贴》,怀素和黄庭坚各具迥异的书写食材

局部二

苦笋,即竹笋,古代文人比较偏好。按黄庭坚赋上说,盛产于四川键为这个地方。宋时分东川和西川,合称两川,僰道即今键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